95后婚姻调查报告6篇
在写调查报告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反思调查情况,我们在认真写好调查报告之后,也是要仔细检查一下的,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95后婚姻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95后婚姻调查报告篇1
关于中国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中国最大的婚恋交友运营平台世纪佳缘发布了第五期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围绕中国单身男女对同性恋现象认知与态度展开了调研。世纪佳缘此次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同时结合与中科院联手打造的 “懂你”系统数据,对全国32个省份的单身男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样本83250个。
80后对同性恋支持率最高
随着国人观念的开放,同性恋已经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一些同性恋人群也开始勇敢的走到阳光下来,但是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90后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包容和开放,但世纪佳缘此次调查发现,对待同性恋问题,90后是“伪奔放”,80后才是对同性恋支持率最高的人群,且女性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男性。
数据显示,在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调查中,80后对同性恋现象持支持态度的占比近40%,而90后占比仅有31%,而女性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更加包容,支持同性恋的女性近三成,占到27%,男性则仅为14%,女性几乎是男性支持率的一倍。
全国各地区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北京、河南、河北的男性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最高,而在广西、浙江、上海的女性对同性恋现象支持率最高。
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80后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比90后高,主要是因为80后的感情观要比90后更加成熟,相对于90后敢爱敢恨的性格而言,80后对待感情要更加沉稳和包容,也就更能接受和理解同性恋的行为,“90后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表现的比较两级分化,整体上没有80后态度的平稳”,张佳芮分析道,“而女性对待感情的感性和男性对待感情的理性,使得女性更能从情感、感性层面去接受和支持同性恋群体,所以女性总体对同性恋现象的支持高于男性”。
接受同性恋却反对同性婚姻?传统观念影响深远
“同性恋现象我觉得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不能接受同性婚姻合法化”, 来自南京的80后小伙小亮说道,“虽然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通过了这一法律,但是在中国,同性婚姻合法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中国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同性结婚对于家族里面的亲人长辈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能接受同性恋却不能接受同性婚姻?在单身男女里面,像小亮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世纪佳缘调查显示,当问到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看法时,无论男女,反对的比例都要较单纯的反对同性恋的高,男女分别高出7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反对的比例达到了35%,女性占比18%,男性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比例依然高出女性。
数据显示,现阶段同性恋和同性婚姻难以被接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有79%的男性和85%的女性表示“传统观念和世俗的眼光是制约自己接纳同性恋的主要因素”,而37%的女性和27%的男性则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新的观念,接纳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同性恋群体过于私密,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张佳芮表示,无论是对同性恋的反对还是对同性婚姻的反对,主要原因还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更是根深蒂固,而同性恋现象恰恰违背了这些传统,被很多人认为是对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虽然现在勇敢的走在阳光下的同性恋越来越多,但为了避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很多同性恋仍然会选择隐瞒或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同性恋群体对于外界来说仍然是一个神秘的群体,他们不愿意向外界去敞开心扉,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误解和歧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张佳芮说。
山东男最支持同性婚姻 北京女最能接受同性恋朋友
“我觉得同性恋是可以理解的,同性婚姻也能接受,同性恋应该在婚姻法上享受跟异性恋同等的待遇”,来自山东济南的小磊告诉记者,面对是否接受同性婚姻的问题,世纪佳缘调查发现,直爽粗犷的北方爷们比温柔细腻的南方男性更能接受,其中山东男性最能接受和理解同性婚姻。
数据显示,35.6%的山东男人能接受同性婚姻,而全国男性对同性婚姻的支持率仅为17%,山东男性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张佳芮表示,这与北方男人豪爽、耿直的性格相关,“北方爷们普遍比南方男人性格直爽,这使得他们更能尊重别人的选择,不会过多的约束和在意身边人的情感选择,而且北方传统观念整体也要比南方弱,特别是山东男人一向以憨厚老实出名,他们更能理解和接受同性恋群体”。
虽然对同性恋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如果身边亲密的朋友是同性恋时,人们往往会流露出和对普通人不同的想法和态度。当遇到身边的朋友是同性恋时,男性多表示不能接受、试图帮助朋友改变性取向的比例接近一半,占到47%,而接近半数的女性表示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朋友,其中北京女性最能理解和接受朋友是同性恋。
有49.3%的北京女性能接受身边的朋友是同性恋,高出全国平均值的46%。平时性格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在对待同性恋问题上比其他地区的女性更成熟和细腻。“北京女孩别看性格大大咧咧,但从小生活在皇城根儿下,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程度都要比其他的地区的更快,而且在大城市,同性恋现象也比其他城市的多,所以相比较而言,北京女孩也就更能接受和理解朋友是同性恋的事实”。
学历越高对同性恋的认知越高
同性恋是先天基因决定还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是正常的情感抉择还是一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人对同性恋的认知和形成原因有着不同的理解。
世纪佳缘数据显示,近一半的男性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扭曲,但一半的女性却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情感抉择,男女对同性恋认知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对同性恋现象接纳程度上的差异,同时学历的高低也影响着对同性恋的认知,学历越高的人群,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越高。
无论男女,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大多认为先天和基因是形成同性恋的主要原因,其中32%的男性和34%的女性同意这一观点,本科学历的人群则多认为同性恋的形成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中更多的人倾向于“异性恋情感受挫,对异性失望”这一因素。
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都曾对同性恋的`形成因素进行过研究,其中遗传因素和后天家庭环境因素是目前认为同性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张佳芮表示,学历高的人群对同性恋的认知越高,也越能理解和包容同性恋群体。“同性恋群体经常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周围人的歧视会让他们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对于周围的普通人来说,了解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提高对同性恋的认知,才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同性恋人群,才能理解和包容他们”。
南京女对同性恋的认知度最高 成都男最不能接受同性恋
在对全国32个城市的调查中,男性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都比女性低,其中南京女性对同性恋现象先认知度最高,而成都男性则是全国最不能接受同性恋现象的人群。
数据显示,高达61.4%的南京女性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抉择”,不会歧视同性恋行为,相反的,成都男性却是全国最不能接受同性恋的人群,有近一半的成都男性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变态”,同时成都男性对同性婚姻持反对态度的比例也达到了40%,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我虽然尊重同性恋人群,但很不能理解这种行为,更不能接受身边的的朋友是同性恋,这样会让我感觉很奇怪,没有办法正常的和ta相处”,来自四川的王先生说道,王先生毕业之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相比呆在老家四川的朋友,王先生对同性恋现象已经能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了。对此,张佳芮表示,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生活节奏较慢,传统习俗和观念相对保存的比较好,所以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要低于北上广等大小城市”。
上海女对同性恋包容度最高 超七成广州男反对同性恋
虽然同性恋群体在中国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大众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也在慢慢提升。世纪佳缘数据显示,在单身女性中,广西、浙江、上海地区对同性恋的支持率最高,尤其是上海的女性,支持率高达32%,对同性恋的包容度全国最高,而在单身男性中,经济发达的广州却有超七成的男性反对同性恋。
除了对同性恋的支持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如何看待身边的同性恋”这个话题时,上海女性的接受率也高达54%,在另一个层面上体现了上海女性对于同性恋的高接受度。
与上海女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同,广州男身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一直给人“时尚”、“潮流”的印象,但对同性恋这一话题,广州男性却表现出较为保守的态度。数据显示,广州有接近七成的男性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在“发现身边好友是同性恋”这一话题中,仅有23.6%的广州男性表示出“理解并接受”,29.1%的广州男性表示“交往中有心理障碍”,26.4%的广州男性试图改变其性取向,20.9%的人表示“完全无法接受”。
对此,张佳芮表示,作为中国最西方化的城市,上海相比其他城市对同性恋的现象接受度更高。而在对待社会舆论以及争议性话题上,女性同胞往往要比男性同胞体现出更多的包容性,极少讥笑怒骂,所以这次报告显示的上海单身女对同性恋包容度最高也算是意料之中。而广州虽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对婚恋问题却一直保持较为传统的观念。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同步带来强烈的文化冲击,但广州的地域性文化却得到较好的保留,这使得广州男性婚恋观的形成会受到传统地域性观念的影响较深。
95后婚姻调查报告篇2
我的婚姻观爱情散文
男女结婚为夫妻,夫妻组成一个新家庭,若夫妻感情破裂就会导致婚姻结束,那便是家庭解体。因此,婚姻体现着夫妻和睦、家庭美满。
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也有人说:“夫妻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转化为亲情。”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老年夫妻的爱情转化为亲情,这样可以使婚姻更加牢不可破。
我的婚姻观是:夫妻之间应当涵盖爱情、亲情和友情,爱情是结成婚姻的基础,亲情是婚姻永久的保证,友情使婚姻更加牢不可破。
丈夫应视妻为母,妻子应待夫如子。在我的眼里,妻子不仅是女儿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我要像孝敬母亲一样,对妻子言听计从,让妻子有幸福的晚年。同样,我的妻子对我就像对自己儿子一样疼爱有加,甚至能舍得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我。虽然妻子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常常训斥我,但我应当像听到母亲的教诲一样,欣然接受,不该顶撞。
夫妻也应当像最好的朋友一样,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其实在婚姻里情大于理,夫妻不是同林鸟,更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绝不能大难来时各自飞。
95后婚姻调查报告篇3
读傲慢与偏见婚姻观分析
杨蓉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在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95后婚姻调查报告篇4
到了这个年岁,爹妈开始逼婚,身边亲友也替我着急。我呢,一头扎进工作里,不谈不问。偶尔想起来,没想通,我对婚姻仍有困惑。
在动物世界里,当然也有结成忠诚伴侣的。人类社会里,有过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时代。就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都还觉得一个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一直在变,这和对错、高尚与否完全没有关系,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人为什么要结婚?解决性的问题,繁衍的问题,生存和发展以及生活享受的问题。说到底,也都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生命都有强大自身、复制自身的诉求,这是生命的本性之一。
人首先是动物,然后才是人。人的种种习性,依然保持着动物性。人的很多观念,也都是千百万年进化来的。结婚,繁衍后代,寻找食物,安居乐业,这是常态。两个家族联姻,能够强强联合,强者恒强,像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一样。很多人的婚姻不自由,其实不过是家族的棋子。
现代的婚姻,也谈不上多自由。多少人不是被逼得无奈了,也就将就了呢?
现代婚姻也毫无安全感可言,应该说危机感更多一些。在物质稀缺生存困难的时代,伦理道德感强的时代,信息闭塞的时代,离婚是不容易的。现在呢?现在谁离了谁都能活,兴许一个人活还好一些;每个人的社交圈子都广了,潘金莲遇到西门庆的机会更多了;离婚已成常态。
现在的婚姻,对女性更不公平。离了婚,就成了“二手货”,迅速贬值;没孩子还好,有孩子可能还得抚养孩子。其实人还是那个人,结没结过婚,离没离过婚,有多大区别呢?
男生也不容易,没钱就当成窝囊废了,一旦结婚,想辞职想创业,就得权衡再三了。
有人结婚,是因为别人要他们结婚;有人结婚,是想以婚姻为跳板,走捷径,登上人生新高峰;有人结婚,是为了找到搭伙过日子的伙伴,一起经营家庭有限责任公司;有人结婚,是睡在一起且睡出了孩子了;有人结婚,只是有因为年纪大了;有人结婚是因为怕以后找不到;有人结婚,是怕老了没人照顾……
也有人结婚,是因为相互喜欢。
惟愿所有的结婚,都是相互喜欢。
我身边有非常幸福的婚姻,也有非常悲惨的婚姻。
说到我,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婚姻,我只是拒绝低质量的婚姻。何谓高质量?处着不累,相互喜欢依托,在一起能干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个盼头,就算高质量了吧。不然每天像对着个仇人,一言不合就摔东西吵架或冷战,这不是人间炼狱吗?
我以前犯过一个错误,觉得说一个人要想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就得配得上自己喜欢的人。这没错。错的是,我以为的配得上,是自己聪明能干,有生存能力,有非常强的潜力或者说自己已经变现了。其实这不对,一个人性格好,让对方处着不累,这才是基础。
世人只是因为没了更多盼头,才变得势利。
说到底,理想的婚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你涓滴成河的幸福,流过潦草人生。
95后婚姻调查报告篇5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95后婚姻调查报告篇6
婚姻家庭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中国目前的婚姻家庭状况,中国妇联发起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通过全国10余个省区市地区的数万份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为婚姻家庭幸福寻找更多方法。
平均结婚年龄有下降趋势 婚前同居成常态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高2.3岁,四分之三的男性在25至34岁之间结婚,超过九成的女性在30岁之前结婚。其中,70后比其他代际结婚时间更晚,平均结婚年龄在29.6岁,60后、80后及90后的平均结婚年龄依次是26.3岁、26.2岁、24.3岁。
报告显示,婚姻缔结模式中,身边熟人介绍的方式达到54.3%,相对于60后和70后而言,80及90后通过新型互联网社交工具相识的比例日益提升,且成功率达到10.2%,是60后通过社交网络等方式缔结婚姻成功率的十倍以上。
情感专家社会学博士李松:60年代出生的人,重视的是过平淡的生活。70年代的比较注重经营夫妻关系,80后比较浪漫,90后比较自我为中心。中国社会随着年代变迁,男女关系态度比较大的转变,跟初恋结合60后占到70%。
在持续一年的调查中,86.5%以上的受访者与配偶在婚前恋爱时间为半年至一年,60后的初恋情结比较明显,而70、80、90后被访者中,受观念的影响,婚前同居比例也在逐年提升,70后有44.4%的婚前同居者,80后和90后的比例分别为59.6%和57.8%。与此同时,80、90后的婚姻半径明显超越了地域限制,受访者和配偶在同一城市出生的比例仅占到45.5%左右,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跟同城市以外的人结婚。
情感专家婚姻律师陈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发达了,坐飞机坐高铁都方便了,所以异地恋已经没有地域障碍了。
结婚要素中有车有房需求仅占15.3% 责任感和情绪控制能力更为重要
在《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中显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仍然凸显,受访者从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角角色期待来看,女方承担大部分家务,而男方承担大部分消费的观念相对凸出。在结婚前,男女双方对于另一半的期待与过去相比较,也有了新的变化。
调查报告指出,纵观受访者的各年龄阶层,在结婚前有房有车这一点要求,比例仅占15.3%。而9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步入婚姻时,更看中的是有责任感的人,同时,善于控制情绪和化解冲突的情商也很重要,79.4%的已婚人士表示自己会尽量控制好情绪并且化解冲突。
与此同时,幽默浪漫的细胞也对婚姻的缔结形成良好的助力,年轻群体在这一方面更为明显,80后和90后认为自己开朗幽默、懂得浪漫的比例比60后高出10多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理智和负责任的态度将有助于双方奠定更稳定的情感关系,而幽默浪漫的感性特质则有可能成为双方步入婚姻殿堂的加速剂。
忠诚是幸福的基石
调查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户口对婚姻的束缚日益减弱。而从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来看,男女双方家庭具有相似的家庭状况仍然是主流。而使婚姻幸福能够维系的因素中,“忠诚”占首位。
报告显示,幸福夫妻在婚后相处中,对配偶首要的期望是“忠诚”。86.3%的受访者希望配偶忠于自己,更在意一份长久的有安全感的关系,而体贴、睿智和是否要小孩这三点紧随其后。仅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个月会跟配偶发生口角,但超过80%的受访者从未对配偶谈及离婚话题。专家表示,争执也是沟通,信任才是重点。非常幸福的夫妻给与对方更高的信任度,并不会轻易后悔或谈及离婚。
通过调查报告,最终得出的幸福婚姻家庭有几点启示,专家总结提炼为:修炼品性、宽容体贴;情感依恋、用心经营;共同成长、积极沟通;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陪伴子女、言传身教;上慈下孝、相互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