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5篇
调查报告详细描述了调查的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方法等,调查报告的编写应当遵循清晰、逻辑的结构,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篇1
20xx年6月3日至6月9日,城镇中心配合全国政协特邀视察团赴福建省就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进行了为期7天的视察调研,先后参观考察了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的10个省级重点小城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小城镇总体情况
福建省现辖乡镇街道1104个,其中建制镇609个,乡(含民族乡)320个,街道175个。20xx年底,福建全省常住人口3748万,约20%的人口居住于在建制镇。与同处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的小城镇相比,福建省的小城镇有如下特点:
1、总体经济实力较弱。除了闽东南各大城市如厦门、漳州、泉州附近的小城镇,福建省的绝大多数小城镇都还属于农业镇,财政收入非常低,西部山区不少乡镇甚至属于要饭财政。表1显示了我们参观考察的全省最强的10个重点镇在20xx年的总体实力,财政收入过5亿仅有4个。最强的角美镇财政总收入也不到20亿,而且面积还非常大,约163平方公里。
表1:20xx年福建省10个省级重点镇基本情况
2、人口集聚能力不强。统计显示,福建全省609个小城镇中,有91%的小城镇人口在2万以下,48%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千人。表1显示全省最强的10个镇当中,有4个镇的人口少于5万,没有一个镇吸纳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而这在浙、苏、粤一带的经济发达镇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3、生态绿化环境较好。福建省的一大地貌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80%,森林覆盖率63.1%,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国前茅。从我们走访的10个镇来看,相比于其它东南沿海小城镇,这些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都保持得很好。
二、福建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20xx年12月,为加快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做出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20xx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先后从全省929个乡镇中筛选了43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经持续推进了3年,其主要做法如下:
形成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组建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由省长亲自负责,两位副省长具体抓,目前小城镇建设已成为福建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年年初都会制定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部署推进试点工作。同时,福建省还完善了组织领导、信息报送、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和协调服务等制度。各区市也参照省级做法组建小城镇建设推进领导工作小组,并确定了(20xx年的寒假)85个镇开展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篇2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篇3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要求,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镇建设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6)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查范围:
包括镇规划区内的x个小镇,管辖x个行政村。
2.人口和资源基础资料:
镇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镇区建设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林地面积1亩。小镇共有人口x人,其中农业人、工业人、建筑业人、交通运输业人、商业服务业人员。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年使用秸秆顿、煤气顿。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纺织、米面加工、建筑建材、摩擦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合作家,员工总数人,年工业产值万元,年利润万元。企业占地m2,建筑面积x平米,年用电量kw.h,年用水量吨,每年排废水吨,废渣吨。
5.主要交通道路状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x条,总长x千米,总面积x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辅助情况:
教育机构:分享幼儿园,分享幼儿园,分享幼儿园的小学,在校学生,初中,在校学生,高中,在校学生。
文体科学技术:文化站,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可容纳患者,共享床位x。
商业金融:信用所的保险机构,投保人数。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7.生产值状况:
小镇镇域年内生产总值为: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万元。20xx年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
(2)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x町形成了以农业町、商贸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镇发展模式的发展概况如下
x镇小区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x平方公里,人口x万。
xx是农业大城镇,位于xx,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粮食、棉花、木耳等农副产品。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辅助方面,xx路、xx路等城镇主要道路的道路的修理黑色工作的国家安全饮用水工程,改造完成后,可以使个人行政村的万人使用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到x%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x%,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x%以上。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小城镇建设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二、我镇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计划建设和实施有偏差
1)x年市政府统一投入资金,市x修订了各村的中心村规划,但由于制定的规划标准高,与村民考虑的便利性、便利性无法统一,村干部擅自表示态度时发生,规划执行困难。2)规划建设管理宣传工作跟不上,执行不严格,村民建设意识淡薄。镇上的农村不按计划建设。
建设的比较多,农村建设房屋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建设品位较低。
2.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从20xx年1月实施以来,省、市一直没有关于村镇规划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出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已退出了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的服务中心没有执法权限,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难以保证得到长期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部分道路高低不平,路况差。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停收,使可用的建设资金减少,配套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环卫、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镇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功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加快**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省、市主要领导关于推广我镇城镇化建设经验,促进**经济区和**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讲话要求,根据市政府的工作安排,由镇有关方面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12月,通过现场考察、座谈、查阅资料、参加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镇走出了一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镇党委书记**、镇长**高度概括这一发展道路为:通过集体致富、工业带动、城镇引领,实现了村变镇、镇变城即由山沟穷村到经济富村,由工业兴镇到建设生态城镇的实践目标。正如**省委书记**同志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予的高度评价那样:中央要求的,我在思考的,**做到了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经验。
目前,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镇环境呈现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方式由依靠土地的农业生产转向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人的身份由村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由分散的农耕聚落转化为鲜明的现代城市文明。这一成功的实践表明,我镇完成了由农村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快**经济区和**都市区内新型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一、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半壁江山
城市是人类历史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与文明发展的标尺。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至20xx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3%,此举,使世界经济结构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由全球第七位跃升为第二位,成为世界的一极。近年来,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每年以建筑总量占世界50%左右的规模和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全球经济拉动贡献率达到50%,直接影响甚或左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专家则形象地将城市化比喻为拉动社会发展的经济航母,认为中国是又一成功的实例。中国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按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增速,未来3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佳良机。
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是照搬西方国家单向发展大城市的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实际,创新性地将大、中、小城市并举发展,形成纵、横双向城市群发展模式。尤其是将星罗棋布、连结城市和乡村的万千个建制镇,列入城市化建设的范畴,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发展目标,将世界城市化理论创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理论并指导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的小城镇,对于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带有一定的世界意义。
**在加快建设**经济区过程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将世界城市化模式完善为新型城镇化。并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新战略。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城乡统一,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全面实施并融入部分新型农村转移为具有城市功能与生活水准的社区的全面城镇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所谓新型城镇化引领,就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关系通过城镇连接起来,用城镇统领城乡,关联和促进工业、农业协调发展。其中,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区域整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现有建制镇2万多个,如果每个建制镇城市功能完善,能够承载平均3万左右的人口,其总体人口承载力即可达6亿以上,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一半左右,真正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半壁江山。
我镇作为万千个小城镇的成员之一,其发展进程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着,独具特色。总结分析其发展实践与经验,对于助推和促进**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健康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山村,经过xx年的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明星镇。现我镇规模企业发展到80多家,产值达到xx亿元(xxxx年),人均产值、人均收入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小城镇前列,被确立为联合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试点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进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实践,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合村建镇,体制创新,在城镇建设中发挥核心和枢纽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由落后的山沟农村发展成为工业主导,经济发展,集体富裕的新农村,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经济总量达到镇级规模。xxxx年,**由村变镇,实现了资源统筹、职能整合、运转顺畅。产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规模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镇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核心和枢纽作用。
一是高质量地开展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镇政府遵循节水与节地、保护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规模经营与集约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全面完善公共设施。建成了工业、生活、农业、休闲娱乐4个园区,进而带动商贸、餐饮、旅游、文化事业的繁荣。现已基本实现电力、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土地集约利用、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有效地解决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按照生产要素资源合理集中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镇区工业经济园区和**开发区工业经济园区,结合行业特点组建了耐材、制药等集团公司,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庆州集团的耐火材料从每吨几十元发展到几万元,太龙药业在**省医药行业中第一个实现股票上市。全镇经济实现了由资源开采型向产品深加工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产品经营型向资本运作型的转变。xxxx年完成社会产值xx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xx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4亿元,人均收入达到xxxx元。
三是在村并镇、民改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将本镇所有村民全部转为居民户口,成为全省首个全居民镇。村改居后,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镇域全部纳入城镇化管理,居委会的管理体制,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办公经费等仍然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对于需要住房的群众,修建公寓楼以最优惠的成本价格销售,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福利待遇。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三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在城镇,采取两高一带战略措施,即企业高度集中,居民高度集中,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有了居民的集中就可以建立居委会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区、居民小区、商业服务区、文化休闲区,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兴工业,做到工、农、交、商、旅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证了全镇土地统筹规划安排,合理布局,为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水利事业、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发展生态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等现代农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新型城镇化促进了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
我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对外开放的建设理念,一方面根据我镇的地形地貌、历史传统进行合理规划安排镇域空间,合理配置使用资源,保护和恢复生态资源,一方面对外引进短缺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为维持生计导致山体资源破坏、水土资源流失、林木资源砍伐的现象。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巨大威力,**人开始了资源利用的大整合、大调整。从向自然索取为主开始向给予和保护为主,水源不足就投资上亿元实施引黄入竹工程,从xx多公里以外引黄河水到**,供全镇生产、生活、环境利用;封山育林,全面恢复生态,广植竹子,延续**竹文化勘察景观,设计线路,开发长寿山生态旅游景区;利用紧邻嵩山,位于**、洛阳之间的有利区位,吸引外来客商发展商贸物流第三产业;利用省会人才、技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生物制药等等,都是建设新型城镇、发展新型工业、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和显着效果。
(四)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
我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把全体居民的基本利益、长远利益放在突出位置,让全体居民都能得到实惠,并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我镇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有:
解决饮食问题。针对长期困扰全镇人畜饮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问题,镇投资上亿元,架设32公里引水管道将黄河之水翻山越岭引到**,解决了我镇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由于我镇地形地貌主要为山地,耕地面积狭小,粮食短缺一直困扰着**人的吃饭问题,特别是撤村并镇后,居民进入城镇,基本上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因而解决粮食问题将成为居民生活最为紧迫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采取粮油定量供应和福利商品供应相结合的办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居住问题。将所有村民转为居民,使居民角色发生根本变化,为解决居住问题,镇里投资x亿多元,规划建设了振东新区,建设居民公寓xxxx多套,家属楼xx多栋,新建住宅面积xx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xx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全镇近x万人的居住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全镇xx多家企业,带动xxx多人就业,吸纳了全镇绝大多数的适龄就业人口,基本解决了全镇居民家庭的就业问题。xx%以上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第三产业的从业比例达到xx%。在**耐火材料企业中xx%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人,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人也有一定比例。xxxx年**人均收入达到xxxx元,在全省各乡镇中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解决人的城市化问题。我镇不仅把城市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好、解决好,而且始终把人的城市化文明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在**的企业群中现有高级工程师40多人,工程师150多人。同时,还曾选派大批人员到**大学、**理工大学、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员工的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我林镇兴建了设备齐全的卫生院,所有居民均免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居民水电入户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85%,电话入户率达到98%。镇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建学校,免除所有在校学生的一切学杂费,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为所有老年人免费办理养老保险,承担孤寡老人的赡养费用,年底为群众免费置办年货。
(五)打造城镇软实力,推动城镇文明建设
为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人制订和总结出**精神,即爱**,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精神朴实无华,起到极大的激励效果,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品牌。基础设施是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空间场所,镇里配套建设中小学、卫生院、广播电视、文化广场、影剧院等设施,从精神层面培养居民的文化素质,如长期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等;一年两次的三评制度(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和十项八好(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好民兵、好团员、好公婆、好夫妻、好妯娌、好媳妇、好少年)的评选制度、月评好人好事制度,评出了好风气,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职业能力,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城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镇、中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使城镇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干部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省委书记**在视察**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时指出:关键是做到了四个好。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搞得好。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重视领导班子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尤其是有镇委书记**、镇长**那样长期稳定、廉洁高效的班子核心,使这个团队的思想高度统一,决策精准科学,管理效率显着提高,这是**事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二是有一支好的队伍。好的班子带出了好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支队伍是在**精神感召下开拓创新**模式的过程中锤炼、凝聚而成的。三是摸索出一条好的发展路子。这条路子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村办集体企业,不断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壮大工业基础,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全镇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四是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这个体制机制就是建立了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成就了**的过去和现在,开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
三、深化发展**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重点
在我镇调研座谈中,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同志认为,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所取得的初步成就,是**人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但是,新型城镇化对**来讲仍然是个崭新课题,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有信心、有能力按照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建成生态宜居繁荣现代新**,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重点在于:
(一)抓住**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战略重点,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纽带和引领作用
新型城镇化道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使命也是动力。我镇从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条件优越,对开创**深层次、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在继续发挥工业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应和引领作用,依托城镇,经营城镇,发展城镇,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乡一体、持续发展的秀美城镇。以此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了**的发展模式。
(二)贯彻“经营城镇”理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根本解决建设资金短缺和项目运营问题
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是计划经济的做法,政府在城镇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总是有限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与开发,将城镇作为最大的资产,加以充分利用和经营,采取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经营城镇”理念,则可盘活城镇资产,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城镇建设和项目运营中的积极作用。政府从一个单纯的投资人角色转变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服务人、监督人,把大量的投资、管理、运营工作交给市场来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使政府从繁琐的城镇管理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大大加速城镇建设的步伐,提高城镇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城镇开发管理模式,也是**在新起点上创业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要举措。
(三)规划建设好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秀美山城
我镇山多地少,植被覆盖较好,文化积淀深厚,又临近嵩山,地处**、洛阳两大城市之间,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条件得天独厚。20xx年镇政府决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规划将北山、南山和长寿山全镇27平方公里打造成个性鲜明的**风景区。在适宜的地点开展相应项目,比如北山确立发展现代农业,长寿山确立发展家禽散养基地、观光林业等,同时还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丰富完善了旅游项目。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长寿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镇党委、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将规划建设好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秀美山城”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打造**、洛阳的“后花园”及**经济区“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镇。成为可供省内外游客观光游览的秀美山城和投资兴业的宝地。
四、关于支持和推广**镇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建议
(一)应加大对**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
我镇作为联合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和**市新型城镇化试点镇,是全省第一个全面实现“农转居”的小城镇。虽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持续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问题,需要大量投入和持久建设。因此,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包括制度建设上的先行先试管理权限,国土资源规划利用与保护、城镇综合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便促进**更好更快地发展。
1.资金支持。建议在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国家投入比例,如增加税收提留、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市重点镇建设专项经费扶持等。
2.第三产业的扶持。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例失调,难以适应全面进入城镇化后居民城市生活水平的发展需求,影响着城市的综合化发展。建议对我镇给以特别扶持,如对商户实行阶段性减免税收、简化审批手续、帮助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
3.生态与旅游设施建设的支持。我镇在新一轮规划建设中确立建设秀美山川、营建生态山城的发展目标,已着力开发建设长寿山生态旅游景区,形成**都市区西部“后花园”之一。这项系列工程已具有区域公共设施的性质,需要持久建设和大量投入,建议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扶持。
4.技术与智力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农民转为居民之后,城镇面临着加快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城市专业管理水平等紧迫问题,我镇作为先行先试示范城镇,更感其紧迫性和现实性。政府应当给以相应的扶持手段和政策,比如:高科技项目的先期试点,城镇管理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等,鼓励更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5.交通环境的支持。尽快实施镇内310国道改道工程,为城镇发展创造空间,将现有国道改造成城镇内景观大道和主要商贸街区;尽快打通****西路、陇海西路至**快速通道,开通城际公交线路,以促进我镇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的推广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从我镇发展经济、建设城镇、改善民生的做法和成果中,看到我镇立足本地实际谋发展,正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之路。**“三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经验,必将在**经济区建设和**都市区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在推广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方面,我们认为应把握几个原则:
1.分层级推广的原则
我镇合村并镇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的经验,对于大城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县城及县域内重点镇,工矿商贸城镇等基础设施较好、工业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具有显着的借鉴意义,可考虑先行先试,分层级逐步推广实施。
2.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把握好**经验的精神实质,立足当地实际,由点到面,示范带动,分阶段实施,有序推进。确保科学、健康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经济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3.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引擎,以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政府主导,发挥组织动员,督导推动作用,又要尊重群众愿望,各界共同参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合力推进,水到渠成。
4.规范建设、依法开展的原则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区建设中的长久战略任务,是关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应科学规划,规范建设,依法开展,着力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生态环境,切实建成品质优良,宜农、宜工、宜商、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社区。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篇5
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欢欣鼓舞呢?我们的学校无疑也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当然,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来,我对教科研却是情有独钟。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