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改革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3-12-12 14:35:20 分类:调研报告

大家在写调研报告时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调研报告是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来表明的,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团改革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团改革调研报告5篇

团改革调研报告篇1

今年以来,在市局党组和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分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要求,以开展“两学一做”为契机,从规范行政许可、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提升队伍素质等四个方面,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实现了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突破。

一、严格规范审批过程,严把许可准入关口

上半年xx分局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545户,其中餐饮类288户,食品销售类237户(保健食品53户),单位食堂20户(工地食堂1户,机关企事业单位4户,幼托机构10户,养老机构5户);办理注销124户。档案室整档3000余份,归档2100余份。接受当面咨询及电话咨询2400余人次。在工作中做到不延误、不漏登、不错登。对于受理的各类审批事项做到随时登记,按照办件的种类进行微机录入,同时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时限办理。

积极解决食药工作新问题。针对小作坊办证问题,分局工作人员多次调查小食品加工厂,实地学习日常监管和生产企业监管。“三小”管理条例及管理办法从3月1日起实施以来,各辖区所共办理《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1294户。

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促进市场秩序规范

1、做好各类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半年来,xx分局按照上级要求共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酒类市场专项整治、食品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五毛食品专项整治、春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春季学校食堂等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牡丹文化节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三小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端午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高考期间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制油炸面制品专项整治、米皮类食品专项整治、夏秋季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及防控食物中毒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等专项监督检查。累计检查食品经营企业5210家次,保健食品经营企业570家次,婴幼儿乳粉经营企业60家次;检查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方20家次,食用农产品集贸市场开办方17家次,食用农产品销售者151家次,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28家次。

2、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我局以学校食堂、养老机构、工地食堂、承办聚餐活动的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主体责任落实是否到位为内容,深入开展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消除监管盲区和空白。共排查登记无证供餐幼儿园33家,无证养老机构2家,针对这些单位因审核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前置条件不具备的情况,积极向区政府反映,请示协调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对无证幼儿园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督促其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承办聚餐活动的大中型餐饮单位严格执行报备制度,督促企业按照“自查表”开展自查,同时加大督查检查力度。

3、扎实开展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今年是xx市国家卫生城市到届复审年,按照复审迎检工作总体安排,3月9日我局召开迎检推进会后,首先对辖区食品“三小”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并登记造册,前期共排查登记食品“三小”单位434家,根据排查情况分类汇总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然后以9个农贸市场为中心,逐步向外延伸,确保全覆盖,重点解决食品“三小”单位无证经营、健康证明不全或过期、无量化分级、“三防”设施缺失、前灶后厅、卫生环境差等问题。截止目前,我局印制并发放食品安全公示栏1700余个,督促“三防”设施整改500余户,督促“前灶后厅”整改200余户,督促消毒柜、卫生环境整改400余户。通过规范,我辖区食品“三小”单位基本全部持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率达到90%以上,公示栏均上墙,并亮证经营,“三防”设施基本具备,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4、抓好生产环节食品安全源头管理。针对辖区1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局制定了《2017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逐级落实整治工作任务和责任。上半年以来,分局结合工作方案,以调味品、肉制品、豆制品、饮料、糕点等作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等作为重点区域,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等作为重点部位,结合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犯罪专项工作,认真开展了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16家,抽检30批次,全部合格。根据《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对1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份,均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整改。

5、持续开展“透明厨房”建设工作。今年4月,分局专门印发了《xx区“透明厨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以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疗机构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以公开厨房环节、加工过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存储状态等重点环节为内容,通过视频技术、透明展示、厨房开放日活动、阳光公示等形式,继续深入推进“透明厨房”建设,打造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桥接平台。按照xx市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进度表,截止目前,xx辖区已建成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6家,剩余1家正在筹备中。

6、开展保化安全专项检查。按照上级工作要求,xx分局积极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化妆品经营专项检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联合区食安办、办事处社区等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集中整治化妆品经营者不落实索证索票制度、销售化妆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等突出问题,针对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声称行为、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保健食品行为、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行为、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行为,排查出xx分局辖区42户涉嫌会销商户,将名单移交汇报区食安办。累计检查保化经营企业800余户次,抽检保健食品18个批次、化妆品50个批次,立案3起。

7、系统开展抽检工作。我局明确食品抽检工作由专人负责,按照市局及xx区政府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安排,坚持靶向性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为核心目标,加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餐饮食品的抽检力度和频次。今年上半年共抽检样品317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52批次,餐饮62批次,生产环节30批次,流通环节73批次,截止目前,食用农产品30批次,流通环节55批次仍在等待检验结果。在已经检测完毕的232个批次中不合格4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2个批次不合格,餐饮环节食品2个批次不合格,都正在核查处置中。

8、扎实处理投诉举报工作。我局高度重视投诉举报工作,以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运行机制。上半年受理、处理的(110联动、123

31、连线政府、百姓呼声、信访、xx区政府交办等)投诉举报314起,职业投诉信函、信件43起,共计357起。投诉办结率100%,诉求人满意率100%。

9、积极推进案件办理工作。分局举办案件办理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半年以来,全局审核稽查案件19起,组织分局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集体讨论13起,已结案19起,申请xx法院办理行政强制执行案件1起,实际罚没入库金额共计282463.76元;处罚案件信息公示19起。荣获“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荣誉”称号。

三、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升食品安全共治水平加强从业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分局组织辖区不同行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累计开展培训4次,培训从业人员400余人次。

营造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浓厚氛围。分局深入农村、社区、集市、学校等基层一线,向群众、学生和各类食品餐饮经营户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同时积极引导生产经营单位诚信守法经营,不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今年来,利用“12331”、“525护肤日”等活动载体和重要节日,通过设立咨询举报受理点、散发宣传资料、摆设宣传展板、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在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7次,制作各类展板20余块,条幅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咨询群众1200余人次。在xx日报、大河报、xx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上宣传发稿60余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

1、全面开展人员培训。分局抽调业务骨干积极参与省局和市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知识储备。今年3月分局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业务技能培训。5月份组织新入职人员22人开展了为期2天的入职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05人次,人均学习36个课时。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分局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活动,积极推进机关制度建设全覆盖。通过每月“主题党日”、政治学习以及开展“三会一课”等形式,提升党员向心力,强化党员宗旨意识。积极参加市局和xx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半年来开展活动5次,参与志愿者30余人次。

3、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局紧盯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大力营造敢为的环境、提升会为的能力、形成想为的氛围。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全局中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是要队伍建设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本着执法与服务、培训与宣传、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探索和建立科学监管机制,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7月18日

团改革调研报告篇2

时间:2021年1月15日——2021年2月5日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成就举世无双,令国人自豪,亦使世界震惊。中国之国际地位显而易见。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等方式对30年变化进行调查发现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教育等其他方面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正文:经济方面生活方面其他方面

1.经济方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谓。

从1978-1998年这2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复地变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神奇充满朝气的时代。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主要推动力在于非公有制的发展。而国家财政主要依赖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提供。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必须基于公有制,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途径来推经市场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是:非公有制企业比重上升,国有制企业比重下降。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年的26.5%。中国非公有制中私有制发展最快。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5.3%提高到1997年的32%。对于外资经济,在1979-1997年间,中国累积吸收外资2201.62亿美元。因此无论从数字上还是百分比上,中国在其他任何年代都不曾创造出如此奇迹。进入2000年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保持旺盛的增长,而7%-8%的增速粉碎了这一想法。2003年以来中国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06年,中国人民人均国民收入达2010美元,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步入中等国民收入国家行列,财政收入达38731亿元,比02年增长105%,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9504亿元,四年平均增速为35.5%,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604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居第三位,外汇储备达106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工农产品总量仍位居世界前列,而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煤,油,电,运等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003-2006年间,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0271亿元,是1978-2002年的近两倍。中国能源生产的总量年增长11.3%,并在04年成为世界第二能源大国。电力紧张状况得到缓解。2006年中国gdp达210871亿元。占世界总gdp的5.5%,07年中国超越德国居第三位。30年奇迹增长举世无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2.生活方面:衣与食。

服装是一种回忆,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一个世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现象记录。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穿衣变化来寻找最直接,最细微的答案。改革开放初期:走出黑暗的时代。改革开放之前,最时尚的穿戴莫过于穿一身不带帽徽的草色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脚登一双草绿色解放鞋。曾几何时,在中国几亿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统治地位。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于是出现了唤起一代人渴望和热情的的确凉,70年代的的确凉是一种时尚的代表。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与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大陆。封闭的国门打开,美是没有阶级的,这一时代呈现多样化,多色彩。大喇叭裤成为所向披靡的时尚,虽然作为一种服装怪出现,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牛仔裤,80年代作为前卫,颓废的服装而被主流社会拒绝。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的词汇。世界以极快的速度呈现给中国,中国人以极其快的速度赶上世界的潮流风向标。时代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快。中国服饰,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实现了与世界同步。从地摊到专卖店,也是90年代的产物。这一时期,中国的日常意识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他们更注重品牌,着装品牌档次是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吊带,露肌在这一时期站到历史前沿。21世纪:人性才是王道。我的服装我作主,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服装来实现自己独特的品位,不媚俗,不趋同,不随波逐流来彰显自我。服装承载着人们深层精神追求,也在不断进步,创新,透着衣着变迁来看一个崭新开放的中国。

民以食为天:30年变化大致为:粮油食品凭票供应~大鱼大肉满桌~粗细粮搭配,营养配餐。80年代前期:票证时代,过年才吃肉,顾不上口感和营养,能吃饱就行,买东西要排长蛇阵。80年代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提高。90年代:花样时代,百姓餐桌食品翻新。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物资市场逐渐市场化.鱼肉鸡等荤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海鲜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人家。人们开始注重口感。消费观念的改变,大酒店的人多了。人们开始讲究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从吃多到吃精,多元化的饮食结构提供人们崇尚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健康饮食观念在寻常百姓家也得到体现。小餐桌上的变化印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大发展大进步。

3.其他方面:教育和体育。

中国的教育1978年是一个伟大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做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自此进入恢复,调整和发展的轨道。30年后,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事业呈现科学健康发展态势。30年通化教育,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困难,坚持教育为主,德育为先。阳光总在风雨后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

体育:奥林匹克旗帜首次在这篇土地上升起,这是一份贺礼,向一个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献礼。08年奥运会,中国登顶冠军榜,结束了二战以来美俄交替领跑的局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许海锋射落中国奥运第一金的荣耀时刻,都不会忘记中国奥运健儿在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成名,斩获16金,展现出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都不会忘记刘翔那惊天一跃,改写中国田径史,不会忘记..........从奥运会的进步来看中国竞技体育,从而看出中国的体育的进步。

结束语:通过调查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巨大成果。虽然中国发展之路步履维艰,但充满生机。

团改革调研报告篇3

8月,崇义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紧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

一、崇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明晰产权,分山到户

一是山林所有权依据林业“三定”时颁发的山林所有权证(执照)不变,属村归村、属组归组。并按照执照核定的山场位置和四至界址,重新核发林权证书。二是集体山林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所有,通过分户经营、利益共享等多种形式,让每个村民平等享有集体山林的权益。三是在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放活林地、林木的经营权,不搞“一刀切”,主要采取自留山稳定不变、保持责任山承包关系稳定等七种经营模式对产权进行明晰。四是村级林改方案的制定、山林的流转和利益的分配等都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代表票决通过,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公平竞争、公正操作。

(二)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一是紧紧围绕笋竹、南方用材林、油茶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从政策措施、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制定了《崇义县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崇义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崇义县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崇义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林农发展产业的政策,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资金,其中竹产业发展基金3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奖励扶持毛竹、油茶资源的开发培育。据统计,,县财政兑现林农毛竹、油茶资源开发培育的奖励扶持资金达491.55万元。同时,各乡镇还配套了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扶持资金达46.8万元。崇义县对林农造林植树种竹的无偿提供苗木,用于造林的苗木扶持资金达117万元。二是以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产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放活毛竹采伐、流通环节。近几年来,崇义县的华森、贵竹、盛竹毛竹加工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包销产品的形式联合竹农发展毛竹加工,并签订“委托加工合同”,保护林农利益,现已带动4500余户竹农直接、间接加入毛竹加工,促进了企业和林农利益互惠。据统计,全县已有竹加工企业96家,已形成了竹胶建筑模板、竹制地板、竹制工艺品为主导产品的竹加工产业,为林农增收5000多万元。

(三)配套跟进,确保实效

一是林农负担监督制度。对涉及林农负担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向社会公布了现行涉及到林农的所有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并建立健全了林农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各项工作制度。二是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发展激励机制。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等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列入了政府任期目标管理;三是稳定林业管理队伍和乡村组织建设制度。从元月1日起将全县林业系统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上级给乡、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给乡村;四是林区社会稳定制度。制定了《崇义县维护林区稳定工作预案》、《关于林改期间切实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意见》、《崇义县党员干部影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规定了山林产权未明晰之前暂停一切林地林木流转。五是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拓宽林农投融资渠道。交易中心内设森林产权市场管理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所、山林权属抵押担保所。具体负责林业产权市场管理,承办森林资产评估、交易登记、审核、立契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以及交易双方代理等各种服务,并为需要山林抵押贷款的林场和林农承办担保业务。同时,制定出台了《崇义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办法》和《崇义县森林产权交易规则》,所有森林产权交易活动一律在交易市场内进行公开、公平交易。到目前为止,经过产权交易中心交易的林地林木面积5110亩,交易额达1328多万元。同时为方便客货见面,交易中心另在赣州市白塔货场设立了崇义县国有林场赣州货场,为国有林场、乡镇集体的木材销售直接服务。每月逢6日、21日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销价高者中标成交。六是全面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启动了以信用社为主的山林抵押贷款业务,林农凭林权证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所出具的山林评估作价证明以及申请山林抵押贷款书到信用社办理山林抵押贷款,信用社按山林评估作价额的60%给予抵押贷款。目前,为林农承办山林抵押贷款的信贷金额3100多万元。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加强森林培育,促进可持续经营

一是规范采伐。强化依法治林,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木竹生产计划管理,严厉打击危害森林安全、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林农经营山林吃下“定心丸”,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明确投资主体。林改后,造林、抚育等投资由林业部门投入改为经营者自筹资金投入。为确保采伐迹地及时更新造林,崇义县规定林木采伐前必须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享有林木的经营权、处置权。同时,实行造林保证金制度。三是科学经营。以乡镇为单位,制定了十年林业发展规划,五年森林经营方案,造林、抚育、竹林改造、采伐计划等指标,分年量化到农户,公示于民。编制了国有林场中长期经营方案,保持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和协议林经营范围的长期稳定。同时组建民营林场,鼓励、引导和扶持林农自愿组建家庭联户林场和股份合作林场,目前,崇义县已经组建了11个民营林场,经营山林面积7.5万多亩。四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以村、组、片为单位组建区域性林业协会,林农自愿申请、自发的成立了林业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会员公约。协会统一组织开展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区公路维修等工作,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为林农组织木竹产品销售等。目前,全县共组建林业协会121个,涉及山林面积140多万亩,3.1万户农户参加,举办了面向林农的林业实用科技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113期,受训林农达3万多人次。

二、林改主要成效

(一)彻底还权,改革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实现林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林改前,崇义县70%以上的山林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由于产权不明,山林经营好坏与林农关系不大,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不高。通过林改,依据林业“三定”政策和省委19号文件,按照“属村归村,属组归组”的原则,改革以村办场、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将70%的山林返还给林农自主经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截止目前全县已发放林权证35830本,其中林地所有权面积225.8万亩,发放林地使用权证面积220.4万亩,占应发证面积的91.8 %。

(二)彻底让利,实现了林业经营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林改前,崇义县征收林业税费占木竹销价的53.24%,居高不下的林业税费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按照江西省委19号文件确定“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要求,崇义县取消了农特税、增值税等10多项税费项目,全县共减免原竹原木税费3071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199.4元。林改前已经流转的20多万亩山林,也通过购买方与山林所有者补签政策性让利协议,补交政策性让利款的办法,将林改减免税费的好处让给了林农。据统计,全县应补交的政策性让利款74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80元。对国有林场经营的44万亩协议林,也调整了利益分配,将林改前国有林场与林权者的山价按6:4比例分成,改为山价全部归林权所有者。以杉木为例,林改前每立方米杉木返山价21元,林改后提高到52.5元,是林改前的2.5倍。全县国有林场按年产商品材4万立方米计算,年提高山价12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8元。林改后,林农人均增加林业收入687.20元。

林改后,林农自主经营山林、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林农成了山林的主人,山林成了山区林农兴林致富的舞台,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林当作菜来种,纷纷在村归还的自留山、责任山上的竹子、树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林业,大力造林营林。

(三)彻底“松绑,”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

林农想要的要回了,想得的得到了,山林权属明了,木竹税费减了,林业活了。林地、林木价值明显提升。以杉木、毛竹为例,杉木流转价格由林改前每亩平均600元上升到2600元。毛竹林年租金由林改前15元上升到86元,每亩年增加71元。

(四)彻底转换职能,走出怪圈,实现社会林业社会办

一是从元月1日起,全县林业系统380名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按照职能和事权划分的原则,将每年500万元的营造林投资由林业部门投入改为经营者自筹资金投入,村级护林员全部改由林权单位和经营者自筹资金投入。基层林业站22部工作小车全部公开拍卖,整个行政成本在的基础上压缩40%。

团改革调研报告篇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多数人的“山还是那座山”,但其权属、功效却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林权证所具有的申请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抵贷款、融资担保、领取有关政策性补偿和补助资金等作用,不仅是农民加快自身发展的一次机遇,更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

**镇**村村民领取林权证。

两年多奋战终有果,**县8万农民喜领

林权证

2007年4月,**县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年10月全面启动。两年多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今年5月31日将本林权证发放到农民手中,成为我州率先完成林权证发放的县市。这也标志着该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已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县共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个人经营管理的林地万亩,占%。林改涉及全县279个村户农户,全县应发放林权证本,实际发放林权证本,证本发证率%。

为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据“二清”面积配套林改经费,按每亩1元的标准将270万元林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林改工作中共受案2534起,现场调处2484起,专班调处21起,结案率达%。数据是枯燥的,但为了这组数据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非参与其中不能体会。该县林业局局长宋春禄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改主体工程,得益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广大干部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配套改革呼之欲出,林农受益指日可待

林改主体工程的完成,预示着林改工作将全面进入配套改革阶段。林权抵贷款、林地林木流转、森林保险、公益林管理等都需要通过配套改革来完成。

去年12月,**县林业要素市场建成投用,是目前全州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办公设备一流的林业要素市场。自该市场开业以来,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5宗,评估价值万元;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贷款3宗,贷款金额95万元;规范村集体林场流转2宗,流转面积3296亩,成交金额万元。去年12月23日在林业要素市场公开拍卖椒园镇龙潭溪村林场,也是我州在林改过后,首次按照正规化林权交易程序完成的交易,该宗林地最终以高出底价近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赢利20万元。

该县还在全县279个林改村成立了林业“三防协会”组织。协会会员由农户志愿加入,协会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组织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为深化林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了林改档案管理,县、乡镇均落实了林改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林权档案管理制度;在要素市场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林权档案密集架;乡镇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档案专柜;对村级林改档案实行村档站管。在林改工作中,从一开始就注重林改原始材料的收集,确保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对林改档案实行分级、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电子和文本档案双备份,确保林改档案完整、规范、安全、可靠。

林农认识尚有差距,林改整体效益发挥尚需时日

“这样的证我们以前也领过,山还是那座山,新的林权证与以前的林权证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晓关侗族乡堰塘坪村年过七旬的农民张子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么,新的林权证发到老百姓手中后,真的是“山也还是那座山吗”?该县林改办负责人说:“新的林权证,包含的内容远比原有的林权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配套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在短时期内,可能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这也充分说明配套改革加紧实施的重要性。”

就**而言,林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初步建立,林政管理步入规范。全县已经完成确权发证、完善林地流转及森林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等基础性工作,集体林地的经营、利用、流转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督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通过成立村级林业“三防协会”组织,毁林、盗伐、森林防火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目前,全县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明显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还山于民后,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的,使广大林农对自己经营的林地充分享有承包经营权和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消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爱林、护林、造林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自林改以来,全县完成木瓜、厚朴、白柚等经济林造林万亩,涌现出沙道沟镇二坪村的李文清、**镇个体户徐勋培等造林大户,调动了社会和群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实现了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获得了优一方生态、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巨大综合效益。

再次,林业矛盾纠纷大量化解,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林改工作启动以来,乡镇、村、组三级林权纠纷调解组针对林权纠纷个案,认真调查取证,反复讲解政策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开导、说服工作,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团改革调研报告篇5

根据市政协安排部署,围绕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课题,x月中下旬,市政协副主席x带领调研组深入我市x个县市区x个行政村,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2017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为目标,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以镇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为重点,不断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新的活力,农村集体产权要素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显著增长。截止2019年年底,我市改革提速、扩面,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实现所有村民小组、行政村、乡镇三级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x乡村旅游、x企联建、x工业反哺农业、x土地股份合作、x园区产业带动、x休闲旅游等发展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学习借鉴经验,得到中央和省上的充分肯定。

二、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了解不到位、政策把握不准。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7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资工作的通知》,x省、x市也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改革的主体是农民,推进改革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参与,特别是基层乡镇、村委、农民。但是目前研究部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年轻干部对中央倡导的新集体经济发展缺少深刻认识,导致改革执行力不强,一些年龄较大的干部还把集体经济与人民公社划上等号。2020年5月,调研组向全市x个县市区x个行政村发放、回收调研问卷x份,问卷内容包括农村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本村集体清产核资和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知晓率,群众参与本村集体产权过程的民主程序,群众对本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成员身份确认和股权配置、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经营效果、个人收入的满意度等情况。问卷结果显示,全市农民群众中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占x%,了解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占x%,不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占x%,不了解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占x%。其中北部六县市区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知晓率高于南部六县,如绥德县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只有x%,了解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只有x%;x县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只有x%,了解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只有x%。从目前改革效果来看,x比较突出,x较好,相对而言,南部六县效果不明显。

(二)基层农经工作队伍薄弱,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不彻底、监管不到位。目前,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是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激励机制不健全,干事创业激情明显不足。全市专业农经工作队伍战斗力不强,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村约占x%,剩余x%的村由农经管理人员负责,但目前我市仅有农经干部x人,平均每名农经干部大约需监管x个行政村,工作体量大,且容易造成监管漏洞导致腐败问题。根据清产核资结果来看,我市x个镇村组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核实资产总额x亿元,平均每村拥有资产x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x万亩,界定成员x万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子有x个。虽然基本摸清了家底,但是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对清产核资操作步骤和程序把握不够准确, 执行能力亦有欠缺,导致部分群众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认识了解不够。通过调研统计情况来看,有x%的受访群众了解本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相关情况,x%的比较了解,x%的不了解。

(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难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处于xx交界处,地貌分为xx三大类。北部是xx区,面积约xx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xx%;南部是xxx,面积约xx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xx%;xx主要分布在西南部xxx,面积约xx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xx%。我市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不足、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明显。旱地多、水地少,旱地占全市常用耕地面积的xx%;土壤有机质含量为xxg/kg,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xx;水资源不足,每公顷综合水量xx万立方米,是全省的xx%,全国的xx%。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工业滞后、科技服务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经营主体单一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困难较大。

(四)农村资源要素未激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我市部分村集体党组织整体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科技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力量明显薄弱,新兴行业协会带动力不强,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新型经营主体难以进入农业产业大市场,面对分散的承包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基层干部群众信心不足,土地资源潜力挖掘不够。这次调研走访的xx个村中,有xx个村有产业,建立了xx个股份经济合作社、xx个经济合作社,实现盈利的有32个村,而有分红的只有xx个村。从清产核资结果看,我市农村集体有xx万亩土地资源,占国土面积xx%,其中农用地xx万亩、建设用地xx万亩、未利用地xx万亩,其中只有xx万亩农户承包地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

(五)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衔接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市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文件,大到指导性意见,小到具体实施办法,涉及方方面面,但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有效落实落地,致使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当前,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产权保护、股权权能、产权流转、产权交易、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权能缺失。另外,虽然《民法通则》已经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但是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其法人属性、功能作用、业务范围、运行机制等作出规定,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通过专门立法予以明确。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土地、项目规划、产业布局、人才队伍等方面政策也比较少,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税赋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六)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农产品销售价格没有做到优质优价。近年来,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存在重注册、轻使用的现象。从政府到企业在商标申报成功之后,对品牌的后续使用、管理、宣传等重视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从事农产品产销的企业经济实力弱、生产规模小,产品知名度不高,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其中覆盖范围广、涉及农民多的红枣、x、杂粮、养殖等产业,大部分处于低端生产、分散经营的阶段,互不联系、各行其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品牌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就是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保护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先行试点、全面展开的实施路径,2019年,x省被列为国家整省试点省份,我市经过几年探索、试点,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推进阶段。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认识,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变、由小品牌向大品牌转变、由做产品向做市场转变,让他们支持并主动融入改革,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科学实施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以园区化承载。结合十四五规划,精准研判,高标准规划一批农业产业园,按照我市不同地域和气候特点,风沙草滩区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抓手,重点发展xx为主,xx为辅的畜牧业;黄土沟壑区以建设宽幅梯田为载体,发展以山地xx为主导的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辅之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建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南果北肉的现代农业、现代养殖、现代加工的产业体系。以大项目引领。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项目,按照大网格规划、大林带建设的思路,推动我市农、林、牧、草等产业做大做强,注重发展小而全、杂而优的杂粮、杂豆、薯类种植和加工产业,兼顾解决林地矛盾、村矿矛盾等突出问题。打造田园综合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当地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以社区、现代农业为重点,农文旅结合,走生态兴村、文化兴村、旅游兴村等新型发展路子,打破乡界,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全面助推我市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四)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质量。各村镇可邀请专业人士对工作人员就清产核资的目标任务、清查对象、范围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专人负责督促指导工作落实,做到年度清查数据与农经统计年度数据衔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结合每年开展的资产清查核资工作,做好查漏补缺,提高工作质量。清产核资结束后,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集体财务会计制度,实行台账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对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村,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整顿,防止和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

(五)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党委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一步明确乡镇农经站职能,每个乡镇农经站至少保证3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业务人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大力充实清产核资的专业技术队伍。选好用好村集体带头人和集体经济的理事长,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鼓励科技工作者、新乡贤、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返乡创业,构建乡村精英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大力完善行业协会组织框架,在县一级建总会,乡镇一级建分会,把村组产业全部吸纳进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法人地位,特别是发改、税务等部门,在区别工商资本的同时,在农村集体经济法人在参与市场活动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六)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升品牌社会知名度。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农民受益理念,积极为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产品以及其他品牌在宣传、使用、经营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树立用好一个商标、推动一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商标品牌战略意识,做到做产品的同时做品牌。遴选山地x、x等相对成熟的产业,成立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业协会,重点负责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保护、使用等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形成发展合力,整合县域小品牌,着力打造x大品牌。采用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模式,大力推广行业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从源头提高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制定阶梯式绩效奖励政策,鼓励销售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品牌。采取博览会、名人直播带货等多种手段统一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点击查看更多:2022年调研报告

《团改革调研报告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