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研报告5篇
在调研报告的编写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统计方法或专业术语,保证读者可以轻松理解报告内容,调研报告可以用来与利益相关者分享组织的成就和挑战,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理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调研报告篇1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学顺利进行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的,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愉快、乐观、充满爱心,进行教学活动精力充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工作中过度焦虑、愤怒对同事学生有敌意,容易导致身体疾病的出现。同时生理健康也影响着心理的健康程度,一个长期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师他比常人容易烦恼、焦虑、抑郁。因此要使二者有效促进,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正常发挥。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客观的分析遇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以平衡的心态对待挫折,不会因为偶然的失败被打倒,能正视困难,并尝试找到相应的对策。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时间中,教师处在一个引导人的位置,孩子处处以其为榜样听之、学之、效仿之。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有好的态度、高尚的品质、得体的行为,无时不被学生所观察、注意和模仿并逐渐内会为学生自身的个人特质。倘若教师整日情绪焦虑,处事焦躁,他的学生们受其影响也将显得急急躁躁。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势必以积极的情绪带领着孩子们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愿意学习,快乐学习。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其投入时间与喜好的影响,孩子可能是由于爱此学科逐渐喜欢上上课的老师,也有很大一部分由于喜欢这位老师而爱上这门课,对于薄弱学科的学习,任课教师以平等关爱的健康心理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孩子学习热情,让孩子不惧自身不足,更专心,多投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教师、学生都是鲜活的独立个体,教师良好积极的心态对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与孩子对待问题都有各自的看法,可以想法一致,当然也必须接受想法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当两者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健康心态的教师会尝试站在孩子角度,试想原因在哪,理清头绪,平等对话,并帮助孩子找到适宜的方法,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心理不够健康的教师,一味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采取专制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防抗心理,对师生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心理调研报告篇2
近来,广东个别高校连续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广东大学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建设,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环境、就业压力、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审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广东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形势不容乐观,而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广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
1、从总体上来看,广东大学生对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4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对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导和防范,出现意外的几率会更高。
对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2、广东大学生最想改变的是知识。
3、广东大学生心态不轻松。
在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的选项中,选择大和快要崩溃的占有39.4%,同样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选择这两项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上学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调查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就业竞争太激烈选择率最高,道出了广东大学生不轻松的两个主要原因。
4、广东大学生对物质条件基本满意。
5、广东部分大学生情绪低落
在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26.3%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烦躁;而对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评价的调查中,65.9%的人选择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广东大学生学习环境状况
1、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2、大学生的作弊明显减少
在你考试作弊吗调查中,只有1.3%的人选择经常作弊,17.9%的人选择偶尔作弊或公共课作弊,从不作弊的人达69.5%,。
3、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多选择上网或打游戏
你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调查显示,38.3%的人选择了上网或打游戏。上网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的最爱,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产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实地调查中,大部分上网的男同学都是在打游戏,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网聊天也是大学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利用网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广东大学生的爱情观
1、大学生对爱情信心不足
通过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调查发现,53.9%的同学认为恋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发无聊的时光和随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为情到深处而选择人生伴侣。在你对校园爱情的未来怎么看的选择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给了无疾而终和社会太现实,毕业各自飞,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投这一项的比例高出低年级很多。有超过47%的人认为只要双方努力,将来会在一起。
2、大学生渴望获得爱情
学校仍旧是学生心中的恋爱天堂,在你在学校会选择什么人做你的爱情另一方调查中,只有8.8%的同学选择不会谈恋爱。有66.5%的同学选择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学生的性观念依旧保守
尽管有些媒体对女大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的这项调查却发现,大学生性观念依旧保守。你大学期间是否有性生活的调查中,有超过88.2%的选择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105名硕士研究生。结果可能会有误差,但我们看到大学生对待性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在你从什么途径了解到性知识的调查中发现,53.2%的人的性知识是通过旁门左道和同学谈论中获得的,只有41.8%的人是从课程和书籍中学习到的,即使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大学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1、同学关系比较健康
在你与同学关系如何的调查时,超过89.3%的人认为相处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动性欠缺,64.5%认为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无所谓。
2、大学生普遍个性独立但也珍惜友谊
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和是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会参考同学朋友的意见,但会以自己为主去解决问题。有47.1%的同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
3、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交流途径少
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54.2%的同学选择了强忍和逆来顺受,而选择找父母倾诉和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仅占8%。
五、广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是就业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65.7%选择了就业, 28.4%的人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深造。
2、广东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端正
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有发展空间、符合自己专长的占67.8%, 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占23.1%。无所谓,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错了只占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状况
在是否参加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调查中,只有3.6%的人经常参加,不知道或没参加的比率高达69.8%。而是否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中,经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或没去过。
七、广东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大学生不太关注社会公益
调查显示,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仅为12.4%,有87.6%偶尔参加和基本上不参加。
2、大学生普遍反对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你如何看待学生自杀事件调查中,非常鄙视自杀之人,对不起父母和社会的栽培共有496人选择了该项,排在首位。
3、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强。
广东大学生在最后一题大学生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的调查中,普遍认为应当对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人才,报答社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人和热心参加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良好的意识。但关键是要付诸实践。
心理调研报告篇3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性交往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心理调研报告篇4
心语润心田,阳光满校园,头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常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用先进德育思想作指导,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一、整体规划,完善制度,构建体系
1、领导重视,整体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任组员,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对心理健康工作整体规划。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规划,学校规划中对学生的基本信仰进行了整体设计,对教师的心理素养又进行了相应规划,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能按规划有序进行。
二是注重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体规划,我们力图做到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培养;既重团体心理辅导,又重个性心理的辅导;既重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的落实,又重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
2、加强管理,构建三个体系
为落实“人人都是心教工作者”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己任,我校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是领导管理体系;二是课程内容体系;三是专兼结合队伍体系等。
3、注重规范,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为科学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相关人员各行其责、落实工作有据可查,我们一边向兄弟学校学习,一边查阅书籍,逐步建立起相关责任制度。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考核纳入考核制度之中,力求让老师们在工作中弘扬水的澄净、恶浊不分,恩泽万物,和谐至善的优良品质,努力把学校营造成教师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二、营造氛围,注重研训,强化落实
(1)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教育渠道畅通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小学生心理需求和学校课程教学实际,每月利用一次班会由班主任老师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们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教导处还加强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的教学之中。
(2)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力争人人深受浸润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的是集中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期末考试的那一周学校也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并利用开学典礼、学前教育和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上学与考试方面的团体和个体心理调试。
(3)认真开展教研科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选出了备课组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及时传达新信息,学习新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叶芳老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发言常常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的高度评价。
我校始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培养的学生“双基”训练扎实,教育质量优良的办学特点,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教育发展逐渐忽视学生的习惯信仰教育的双重思考中,提出“五基”教育研究这一湖北省教科院规划课题。想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尝试寻求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具体化,探索小学教育“基础性”体现的具体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基础教育效能的目的。“五基”教育就是:基本信仰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基本方法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基本习惯教育。其中基本信仰教育,就包含了对自己的态度:我自信我快乐;对父母的态度:我爱爸爸妈妈;对他人的态度:我愿意和同伴合作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我们成立了德育研究小组,将每周四下午定为科研日,在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李正洪的指导下开展研究。老师们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措施和实施方案,统计研究数据,发现学生的可喜变化,在科研中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快乐。
三、突出特色,拓宽途径,整体推进
1、关注教师,用教师的阳光心态陶养童心
(1)丰富教工活动,让教师外表和内心一样阳光
举行了“水之德——教师师德论坛”活动。在主题论坛会中,教师们学习了《 林崇德教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来探讨学习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大家济济一堂,热切探讨了自己从教经历中最幸福的一刻;诠释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理解;在深入学习之际,还进行了经验交流:《我这样塑造自己的职业魅力》。论坛中,教师们神采飞扬,激情澎湃,将新时期教师的魅力彰显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此活动重新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很好的消除了悄然萌生的职业倦怠感。
举行了“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领下,我校还进行了“做心态阳光的教师”即心理健康送辅导活动,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心理健康讲座,在教师与学生中征集案例进行专项辅导,使老师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与工作。学校还提出了“四雅”的要求,即:雅言、雅行、雅量和雅趣。
(2)过好“班主任日”,让教师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庞大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柱。我们非常重视班主任教师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坚持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日活动。我们把每年教师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五作为班主任的节日,力争做到“三关心”即关心班主任工作,关心班主任生活,关心班主任身体。并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次班主任主题论坛,一个自助聚餐,一份养身足疗,一张购物卡。这个活动已在我校形成传统,并深受班主任老师的拥护和期待。
2、关爱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悦纳自我,增强信心
让特殊学生在校级团体辅导中健康成长“水育文化”是我校的主流文化,其中“海纳百川,恶浊不分”是“水育文化”精髓之一。学校领导班子发现,对于相当数量的学习困难、行为偏常学生,还未找到促使他们扬帆远航的秘笈良方。于是,我们在关注培养更多优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让学习困难、行为偏常的学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倡导教师发扬“水育文化”精神,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此我们策划并启动了“自我超越训练营”系列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从心理辅导入手,聚焦学困生。
四、注重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童心
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们结合水育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动。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育文化特色的“大课间”活动结合
在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对学生的队列、广播操、自编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等进行坚持不懈地训练。最后是分班的活动,如跳竹竿舞、踩高跷、跳长绳、板羽毽、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自信心也在频繁的获奖和展示活动中逐步建立。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a组第一;在湖北省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一等奖,踢毽子比赛获区第四名;自编韵律操踏浪获得区特色队比赛第一名;所创编的各种特色操:火炬操、踏板操、器械操等等均在市、区各级各类大型活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均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宝宝书市大集”活动相结合
我们以“好书作伴,水滴石穿”为主题,开展了“水宝宝书市大集”活动。老师发动学生将自己闲置的书籍带到学校,26个班同时在操场上开设了小书摊,并起了好听的名字。学生可自由选择、交易。此活动不仅让学生花较少的钱,读到更多、更好的书,更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水宝宝”电视台活动相结合 学校开办了“水宝宝电视台”,有“校园点击”、“水宝宝剧场”、“点歌台”,“佳片欣赏”等栏目,制作了一期又一期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在电视台的活动中感受亲情,友情,生情,师情,为构建师生精神家园创设了良好的空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打算
1、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有待不断强大。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专职教师队伍还略显单薄,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还有待加强,我想只有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投入,才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有待不断加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其实都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印记,特别是德育工作更是与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加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光有热情和态度是仅仅不够的,必须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才能走人正轨。只有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才能使学校工作更上台阶。
4、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渗透有待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日常渗透,如何有机渗透,怎样渗透的更合理,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静心的探索。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
心理调研报告篇5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习、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xx年12月18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习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习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习”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习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习压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习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趣,现在能认真学习。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没有增加学习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而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习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在同学们已经把学习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困扰者占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歉的占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34.6,能找到话题但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71.3。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70,男生仅仅为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10的人认为无所谓。
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近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
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习,无法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习时间。
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