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5篇
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1
初一地理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李学英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期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斑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了解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首先分析和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所以在初中第一年的学习中一定要给他们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对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经常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网络上查找各种资料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二)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第三章内容《天气与气候》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这样本节内容条理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谈到了我得期许,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
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2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学习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初一学生虽然在第二学期才开始接触系统的几何知识,但抓住教学契机及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观,对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思路的拓展及解题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初一学生开始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来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此期间,数形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利用几何图形解代数题,尤其是利用数轴来解决有关问题;
二、利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最常见的是用方程来进行计算。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结合自己在将近一年的教学工作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指导教学的一点体会。
三、利用几何图形解代数题
?代数》第一章告诉学生代数学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手段——用字母表示数,紧随其后的第二章在初步认识正、负数后,立即进行了数轴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意在让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此后又以数轴为重要载体讲解相反数与绝对值概念,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数轴不仅是解题工具,更成了联系直观与抽象的纽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作为几何图形,首先要细致周到地指导学生画好数轴,培养仔细认真的作图习惯,其次更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数形结合的直观表象,便捷迅速地解决一些代数问题。
如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一旦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数轴及这两个有理数的左右位置关系,那么根据“左小右大”的原则,数的大小判断易如反掌。
又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只有在数轴上找出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才能避免凭空想象时混淆不清的许多错误概念,把某个区间或无解等情形直观表示出来。
?例一】 利用数轴比较下列有理数的大小,并用“
11-3-,4,-,2-,0,1,8,-2. 22分析:先在数轴上标出各数,再根据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立即可以得出结论。
11-3-
-2 -
0
2-
8 22
11∴-3-
?例二】 若a、b均为有理数,且a>0,b
分析:要用“
解:∵a>0,
∴在数轴上易于表示出a和-a相对应的两点 ∵b
∴b应位于原点的左侧。 又∵a+b
∴b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位置应位于表示-a的点的左侧
因而四个数a、-a、b、-b用“
b
以上两个例题由浅入深、从直观到抽象地应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对于接触负数概念不久的初一年级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方法不是难事。
四、利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
在初一开始学习几何后,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下子提得太高,不可能要求他们严格地按照推理证明过程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计算题。此时,可以在几何教学中灌输代数思想,用代数方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例三】已知,如图,点c分线段ab为5∶7,点 d分线段ac为1∶4,cd=4cm,
则ab= cm。
分析:由5∶7与1∶4联想到比例问题,此时可用代数方法解几何计算题。设ad=x cm,则问题可迎刃而解。
解:设ad=xcm,则cd=4xcm,ac=5xcm,bc=7xcm,ab=12xcm,根据题意,得
4x=4. 解这个方程,得 x=1. ∴12x=12. 答:ab长为12cm.
?例四】一个角的余角的3倍比这个角的补角大18o,求这个角的度数。
分析: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互余与互补的定义,可直接根据几何语言的文字叙述转化为代数方程。
解:设该角为xo,则其余角为(90-x)o,补角为(180-x)o,根据题意,得
3(90-x)-(180-x)=18, 解这个方程,得
x=36. 答:这个角为36o.
?例五】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且∠aod-∠aoe=60o,求∠aod的度数。
分析:这里出现了角度之差∠aod-∠aoe=60o形式的条件,学生可能会计算结果,但难以说明道理。应引导他们从其它已知条件中推出∠aod与∠aoe的另一关系,再通过代数方法计算求解。
解:∵oe平分∠aoc,(已知)
∴∠coe=∠aoe.(角平分线定义)
又∵∠aod+∠aoe +∠coe =180o,(平角定义) ∴∠aod +2∠aoe =180o.(等量代换)
{ x-y=60, x=100, y=40.设∠aod为xo,∠aoe为yo,根据题意,得
x+2y=180. 解这个方程组,得
{ ∴∠aod为100o.
通过以上三例的解答,学生对于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计算题的思路已基本掌握,很快就能触类旁通地用类似方法解决许多问题。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又一次得到了体现。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能不能通过代数计算而求得解决,关键就在于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不能较方便地表示成适应代数计算的表达式,因而我们在解题分析时既要善于发现直接或间
接存在于各相关元素中的数量关系,又要能够从几何性质出发,将所探索到的数量关系代数化,从而在代数计算中完成推理而求得问题的结论。
数学家拉格朗日曾这样说过:“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学科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在教学中不拘泥于代数与几何的界限,尽量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奥妙,诱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教学活动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3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期中考试,命题范围:文科是高二数学选修1—1、理科是高二数学选修2—1的全部内容。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校高二数学现阶段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利于高二数学教师下阶段合理、高效地组织教学,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不断地提高我校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试题特点
1、试题模式
按照高考试题的模式进行命题,一共有21题,其中选择题12题,填空题4题,解答题5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本次高二试卷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90%是基础知识题,只有10%是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3、注重能力考查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善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综合应用。考查时,既注重综合性,又兼顾到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整个试卷的计算量有点大,,注重考查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以及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1题的灵活性比较强,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此处失掉过多的分,有针对性地考查解析几何中的运算能力。
二、考试结果
全年级只有5个人及格,其中文科3个人,理科2个人。文科最高分为108分,理科最高分为105分。
三、试题及学生错误分析
第5题,很多同学选d,主要原因是忘记了中点坐标公式和计算能力差:
第7题,主要错误是不记得真命题的概念,数学知识薄弱难以判断真假:
第8题,主要错误在于:
(1)不理解椭圆、双曲线中a、b所表示的意义和a、b、c所满足的关系式;
(2)不考虑m、n的取值范围;
第9题(理),主要错误在于向量的数量积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
第12题,主要错误在于学生对双曲线的渐近线、离心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第16题,主要错误在于学生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不理解,集合的子集掌握得不牢固,从而不懂得取出两个简单命题;
第19题(理),主要错误在于:
(1)不懂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不懂得表示点的坐标;
(3)不懂得表示法向量的坐标:
第21题,主要错误在于:
(1)学生的代换能力差;
(2)证明不符合逻辑;
(3)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太强;
(4)对直线与抛物线问题的处理方法掌握得也不是很好;
四、思考与建议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整体质量不容乐观。低分的人很多,这反映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一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给出教学建议如下:
1、平时教学应注重基础,让所有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的教学就应注重基础,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记忆到位。
2、平时讲解数学例题时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作业习惯,强化解题规范的要求。
4、要着重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运算能力,解析几何问题的运算较繁,应提倡学生寻找最简的处理方法,更要让学生多体会运算当中的技巧。
5、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4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紧扣课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从内容上看,所检测的都是课本上所教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没有一项内容偏离课本,从形式上来看,每个大项的试题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整个卷面,有最基本的基础题,也有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及综合能力的应用题,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答题情况
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有2个不及格,都集中在79班。高分的学生也不是很多,最高分才98分,没有一个百分的。这是本次考试很不理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从教他们以来考的最不理想的一次了。从他们考试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同学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很多同学的错误都是出在不应该出的地方;答题时,对题目没有完全的理解就急于下笔,比如:解决问题的第一题“老师带着3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准乘5人,需要几条船?”在这个题中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就是老师也必须算一个人,而大多数的学生,就直接用32进行计算了。因此对题意的理解还是不充分。
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1、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期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篇5
一、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四、重点难点突破
对所学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归类,找出重、难点,分清主次。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关注难点及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应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找出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类问题进行梳理,记录在一个专题本上,也可以在电脑上做一个重难点“超市”,可随时点击,进行复习。
五、复习效果检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的效果会产生变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有的不准确,到底各环节的内容掌握得如何,需进行效果检测,如:周周练、月月测、单元过关练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检测时必须独立,限时完成,保证检测出的效果的真实性,如果存在问题,应该找到错误的根源,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