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总结7篇
认真写好符合自己工作情况的工作总结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的,写工作总结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结束之后的习惯,优秀的工作总结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民生工作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民生工作总结篇1
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我镇按照市、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要求,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需跨年度分期实施的特点,结合本镇实际,认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20__年度中心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省级石家河中心村:
1、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道2660米,新建三格式生态处理池56座,人工湿地60平方。
2、改造户厕63户。
3、村庄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7盏。
4、休闲健身、红色文化广场、停车场正在建设中。
5、引导群众利用好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兴园种菜、栽花植绿,建微菜园、微果园等,提升村庄植被覆盖率改善村庄面貌。
6、开展环境整治,拆除违章搭建420平方、无功能建筑60平方。
7、完善了卫生室、学校、党群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二)县级中心村:村中心村:
1、新建公厕1座,切实解决了群众入厕难的问题,改建群众户厕40座。
2、新建停车场800平方。
3、村庄亮化工程安装路灯40盏。
4、新建文化健身广场,安装体育器材4套,解决了群众无处休闲娱乐的困境;
5、村口绿化260平方;
6、进行环境整治拆除违建、无功能建筑120平方。
7、制作文化墙,着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
桃源河村双河中心村:
1、村庄亮化工程安装路灯75盏。
2、新建村口休闲健身广场180平方、安装健身器材4组。因修建桃源河水库后期工程停建。
目前正在抓紧各项建设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二、20__年度中心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20__年度我镇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点2个:分别是村中心村、村中心村。村中心村: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的初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改厕正在建设中。村中心村为县级提升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化、亮化、文体活动广场建设,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20__年农村改厕工作
1、对20__年至20__年725户农户改厕问题厕所,进行全面摸排和整改,在六月中旬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2、对20__年县下达我镇300个户改厕任务进行全面落实,目前已完成155户,八月底全面完成改厕任务,九月底完成镇级验收。
民生工作总结篇2
__镇20__年共有改厕任务262户,在县住建局的大力指导下,我镇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并于9月下旬全面完成全镇改厕施工和乡镇验收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队伍。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的领导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经办人。各村成立由联系村班子成员任组长的村级工作组,并明确一名经办人员,专门负责改厕工作,确保工作推进。
二、全面宣传摸底。
各村按照经办人牵头的原则,由分片村干分头进行改厕工作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按照自主申请、先易后难的原则遴选出20__年改厕农户名单,确保改厕顺利实施。
三、注重群众主体。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坚决不搞强迫命令。愿意开展改厕的农户主动向村委会申请,在明确主动参与协助改厕等义务的基础上签订承诺协议,确保合力推进。对于少数改厕过程中不予配合的农户,及时予以动态调整。
四、坚持因地制宜。
一是合理确立模式。为尽快发挥改厕效益,我镇确立了从室内坐便器到室外污水处理一体化的改厕模式。二是科学分类实施。我镇改厕多采用在室内洗澡间装配坐便器,室外装配化粪池的方式开展;对于少数砖混结构旱厕采用就地改造。这样即节约用地,节省成本,又提升了农村形象。
五、保障资金投入。
在各级专项资金基础上,我镇按照300元/户的标准为室内没有坐便器的农户统一安装坐便器,确保建成一个使用一个。
六、科学统一实施。
我镇采取“六个统一”确保改厕工作实施到位。一是统一标准,严格按照省改厕图纸施工;二是统一采购,采购正规厂家的装配式三个化粪池;三是统一培训,邀请化粪池厂房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现场施工培训;四是统一施工,通过招投标程序分四个标段开展全镇改厕施工,签订合同,明确任务和时限,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五是统一监管,镇村改厕工作组实行每周一巡查,发现施工和质量问题立即整改。工作六是统一验收,由镇、村改厕工作组严把验收标准,不合格的通过整改符合要求后再予以验收。
民生工作总结篇3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全社会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权益,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终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
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只有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真正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等,严重阻碍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民生消费和民生投资始终是支撑国内需求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民生需求不断扩大。
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和社会救济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可以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可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将有力扩大城乡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极大释放潜在需求,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当前,我国民生需求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了从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从物质需求向文化需求、从实物需求向服务需求的重大转变。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能够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入持久活力。
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出现深刻调整,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
公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多,诉求方式更加多样,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这些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特别是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只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公平正义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民生政策,让人民的意愿得到反映、权力得到实现、利益得到保护,才能使我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通过努力,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生工作总结篇4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认真落实做好2018年县十件民生实事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的受益人群从本县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扩大到本县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018年1月31日,惠州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发出关于再次征求《惠州市银龄安康行动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和建议的函(惠民函[2018]13号),县直各有关部门在2018年2月8日前已提出函复意见。待市文件正式出台后,按市文件精神执行。二、将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公众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保险责任事故发生时处于龙门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自然人。将全县约36.21万人口全部纳入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范围,共需保险金额54.85万元,保险期限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具体待市统一购买后,再按相关程序执行。三、巩固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截止4月,我县符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3543户9899人,共发放低保金1681.23万元;符合纳入农村特困人员的有1237人,共发放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金495.8万元;符合纳入城镇特困人员的有42人,共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27.54万元;全县孤儿共104人,共发放孤儿养育金62.7万元;贫困残疾人1281人,共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79.53元。 重度残疾人1642人,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1.48万元。
民生工作总结篇5
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新旅局等市直部门的悉心指导与鼎力支持下,尽职尽责、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惠民工程、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等多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民生工程得到显著加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 服务水平和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
区委、区政府把文化繁荣、文化惠民作为建设皖北首善之区的组成部分,统筹各类资源,真抓实干,推进和谐xx镇、幸福xx镇建设。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年初,区成立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成立xx镇区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腾空区直四个部门的办公用房,投资近200万元改建成区文化馆。区文化馆现开设培训班9个,日接待学员约800人次。创新搭建公共文化的平台模式,我局与淮河书画院按照互惠互利,服务社会的思路,签订成立“xx镇区博物馆”协议,计划明年一月份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各乡街多方筹措资金,提升改造文化服务站,燕山乡投资约40万,改建成450平方米的文化站,并于9月全面落实免费对外开放;天桥街道、纬二路街道、黄庄街道自筹资金,完成文化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全区22个行政村、19个社区均设有文化活动室,城市居民10分钟、农村居民20分钟文化活动圈已经建成。
(二)文化队伍快速充实壮大。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品味日益提高的追求是文化惠民的生命源泉。我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按照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原则,主动与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花鼓灯剧院、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分别在区文化馆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文化辅导站。同时,聘请我市知名艺人和舞蹈、音乐、乐器等优秀人才担任文化辅导员,目前,我区文化辅导员有娄楼、吴舜英、马广兵、崔冰、澎波、周曼玲、徐继红、鲍小艺、赵文信、周静、吴尚、喻青等42人,文化志愿者278人,工商注册演出团体6个、群众文艺团体32个。
(三)文化活动开展丰富扎实。群众是文化繁荣的主体。今年,我局二次召开群众文艺团体座谈会,倾听呼声,了解愿望,共商发展路径,制定出台《xx镇区群众文艺团体评星挂牌及扶持办法》,拿出1.5万元为群众文艺团体购置衣柜、凳子、音响、乐器,协调万达、光彩、蚌埠论坛等企业为群众文艺团体演出提供舞台、化妆费和宣传。举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历时45天,组织演出7场、展出书画作品数百件。组织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歌诵比赛,成功举办“首善之路”xx镇区十二五发展回顾摄影大赛及优秀作品展,共收到全市各界人士投稿1342幅,进农村、社区展览35天。全年共组织文艺演出68场、书画展3次、漫画设计大赛1次、摄影展1次、非遗汇报表演2次、广场舞比赛2次。
(四)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安徽省花鼓灯剧院等合作伙伴和文化辅导员的作用,投资8万元创作编排的舞蹈《花对花》,参加省第二届广场舞蚌埠站比赛,在三县四区中取得第一名,10月代表xx市参加全省决赛,获一等奖。省文化馆长王维唯现场点评时说:“没想到xx镇区今年放了个大原子弹”。围绕“文明xx镇”创作微场景《美丽xx镇》,得到近万人的下载传播。围绕“好人xx镇”主题,创作了情景剧《梅香春暖》、淮河琴书《心系乡邻》、情景诗朗诵《让爱奔流》、话剧小品《人间真情》、音舞快板《夸夸xx镇好人多》,并举办大型专场演出《xx镇区好人故事会节暨中国好人漫画形象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受到省文明办领导和市领导高度肯定。
(五)非遗项目传承持续加强。组织开展xx镇区非遗宣传月活动,集中展示非遗工作的成就,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为“心意六合拳”项目获市级非遗项目组织授牌仪式和卖场汇报表演,市委常委,副市长毛寒松出席活动并指示:“让心意六合拳不仅仅在蚌埠发扬光大,更要走出安徽,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3个非遗项目被七所学校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尹派凤画研究会作品展,主办尹派凤画研究会曹秀成工作室在蚌埠工艺美术学校挂牌仪式,市文联主席、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到会祝贺。
二、服务质量和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
我区按规定已全面完成年度文化民生工程所有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文化馆(站)按照服务标准全年落实免费开放,全年接纳群众活动约23万人次;12月初,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资金拨付,各乡经费使用计划已报我局备案;10月中旬,完成电影放映264场,放映效果较好,观众达4.5万多人次。12月初,按照市局书录要求,新华书店配置的2200册图书已全部送到22个行政村书屋。11月底,送乡下乡完成25场,比任务多演出3场,群众反映较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工作全部完成。
具体做法:
一是强化责任分工。我局与两个乡分别签订了《xx镇区20xx年文化民生工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按照民生工程要求和职责任务,逐项抓好落实,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全年民生工程实施任务。
二是加快实施推进。对照民生工程任务,逐步进行摸排,通过倒计时日程,将各项民生工程逐一细化、量化,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
三是搞好协调服务。召开协调推进会,加强与部门、乡街之间的沟通协调,努力为电影放映、送乡下乡等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随时掌握各个民生项目工作动态和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民生工程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下发《xx镇区20xx年民生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实施意见》、《关于调整xx市xx镇区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xx镇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x-2020年)》、《xx镇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关于调整xx镇区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民生工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
三、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乡街文化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文化民生工程的投入虽逐年加大,但区和乡街公益文化基础设施仍较落后,辖区内没有图书馆,有的乡街文化站场所设置不够合理,运营资金不足。
二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由于待遇较差,艺术人才难招难留,基层文化工作者没有文化专长,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不合理,兼职过多影响文化队伍的稳定。
民生工作总结篇6
今年以来,我市水利民生实事工作紧紧围绕三立三进三突围战略部署,以补短板、强监管、干一流为总基调,以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幸福河湖两大攻坚战为主抓手,大干快干、攻坚克难,截止11月份,水利民生实事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今年,我市水利民生实事计划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36.2万人,提升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至86%以上;除险加固水库5座,整治中小河流5公里,完成椒江治理(天台始丰溪段)干堤加固6公里,全市新增美丽河湖9条(个)。截止11月份,全市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61.4万人、为计划任务的169.6%,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88%、较年初提升7个百分点、超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座、中小河流治理7公里、干堤加固6.46公里、美丽河湖创建16条(个),分别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00%、140%、107 %和177%。二、主要工作举措(一)坚持量质并重,打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在建设提速方面,突破常规,并联式推进项目前期环节,普遍压缩前期周期至平常的60%;加大投入,压茬式开展项目建设,施工队伍实行机械不停、人员倒班的工作模式,特别是疫情影响期间,在坚决落实防疫政策前提下,利用村内人员力量开展单村水站土建,作到了施工人员零感染、项目施工无间断;组建市县两级技术专家库,成立质量检测团队,开展蹲点式技术服务、全覆盖式质量检测,并加强同省汇报对接,累计协助争取省补资金1.28亿元,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00余项,保障施工速度不降、质量不减。在水质提升方面,坚决落实能延则延,最大限度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椒江区、路桥区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玉环市通过新建高位供水工程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黄岩区、临海市、温岭市、三门县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落实能连则连,以现有乡镇水厂为中心,将城乡管网延伸范围外且有并网条件的单村纳入乡镇水厂供水范围,将单村水站数从2019座降至996座,全市单村供水工程人口占比控制在7%以内,其中单村水站撤并数量全省第一;落实单站提升,对因处于高山、海岛等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无法撤并的996座单村水站,重点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制水工艺完善、供水管网改造、安防设施增设、自动化监测等巩固提升建设,制定单村供水十个有标准,明确运行管理标准化规程,确保改造后的单村水站硬件完善、运行规范、水质达标。(二)坚持统筹推进,打好幸福河湖建设攻坚战。成立水利重大项目推进和争先创优两大专班,落实五个一包干责任制、跑部进省工作法,推行一项一策一图一表一指数项目管理机制和一周一碰头、一月一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并将水利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市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保障项目建设要素,破解项目推进难题,统筹推进全市骨干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和美丽河湖建设等工作,特别是为全面克服疫情对工期的影响,专门派驻技术人员2人驻点椒江治理(天台始丰溪段)施工现场,督导施工方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作业面,解决各类主要技术难题5项,并协助争取省级补助资金 4.38亿元,有效保障了美丽河湖民生实事提速提效。同时,按照建设幸福河湖大景区要求,谋篇布局一域一网一江,编制《**市幸福河湖建设方案(2021-2035)》,积极谋划打造美丽河湖升级版,《**市匠心打造千里幸福河、万顷绿水苑构建循环生态美丽水网》的作法被省水利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市水利局被市委表彰为新时代美丽**建设突出贡献集体。(三)坚持安全为本,打好水库安全运行保卫战。面对今年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偏多的梅汛期,科学排定施工计划,加大施工投入,开展见缝插针式除险加固施工,特别是争取水库除险加固省补资金360万元,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助推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同时,严格落实汛期病险水库空库运行要求,压紧压实水库安全责任,实行汛期24小时巡查,实现全市水库安全度汛。据统计,今年梅汛期强降雨和黑格比台风影响期间,我市各大中型水库累计拦雨洪资源达2.9亿立方米,防灾减灾效益充分发挥,《补短板强弱项 促提升 **市三位一体夯筑水旱灾害防御网》的经验作法在全省水利系统交流推广。三、下阶段工作计划(一)抓好农村饮水长效管护。严格对照农村饮用水统一设施管理、统一运行管理、统一水质管理、统一维修养护管理的四个统一要求,进一步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统一专业化管护工作,抓好水费收缴,配合作好省城乡清洁供水数字化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工程管得好、长受益。(二)抓好美丽河湖成果巩固。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和水域岸线管护,继续深化河湖清四乱工作,特别是抓好椒江流域岸线专项整治行动,巩固美丽河湖创建成果。(三)抓好水库除险竣工验收。结合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清零行动,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收集整理力度,及早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民生工作总结篇7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书记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召。涪陵区妇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区委战“疫”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作主线,联动各级基层妇女组织,号召广大妇女、千万家庭,立即行动起来,凝聚大爱、共克时艰,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出“半边天”力量。
凝聚民心,唱响思想政治引领主旋律
主题宣传凝心聚力。把思想引领贯彻工作全过程,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党中央、市委、区委对疫情防控的重要部署和卫生保健知识等文章120余篇,发出主流声音,覆盖妇女群众30万人次,相关工作在人民网、学习强国app、全国妇儿工委、全国妇联、重庆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相继报道,凝聚起全社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强大信念。
榜样力量典型示范。以正能量传播为导向,开展“致敬巴渝最美巾帼奋斗者”最美故事征集展示活动,评选表彰涪陵区“最美家庭”100户、涪陵区最美巾帼脱贫能手98名、最美巾帼扶贫志愿者50名,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女性群体在联防联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志愿服务、脱贫攻坚、好家风弘扬等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激励妇女姐妹立足岗位,争做最美巾帼奋斗者,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趣味活动宅家战“疫”。坚持把家庭作为疫情防控防治的主战场,开展“‘鼠’你最幸福——新春家庭才艺秀”“争做涪陵防疫小先锋”等活动,引导全区家庭表达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600余家庭参与;发起“战疫”学起来、读起来、写起来系列主题活动,先后举办儿童课堂、孕期保健、父母课堂等系列网课30余期;携手卫生防疫、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维权律师、家庭教育资源组建专家热线,为群众答疑解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筑牢防控防范疫情的家庭防线。
下“沉”力量,融入基层一线防疫主战场
率先垂范守土有责。以当好“娘家人”为己任,多方协调,购买10000个口罩为基层妇联干部送到防疫一线岗位上,解决她们的应急之需;与中国人寿联合为全区500名一线妇联干部赠送保险,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需求;为55户援鄂医护家庭送去慰问,帮忙解决困难,做她们的温暖“娘家人”;组织妇联干部亮身份、亮职责,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上下联动携手防疫。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力量,发动5000余名基层妇女代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融入防控一线,开展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关心关爱困境儿童、“两癌”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5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悬挂标语400余幅,充分展现了“功成必定有我”的巾帼情怀。
整合力量共抗疫情。号召与疫情防控工作和医疗物资生产紧密相关的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手等女性集体和个人以“召必回”“回即战”的干劲,面对疫情逆行而上,全力平抑物价、维护权益不放松、争分夺秒抓生产、畅通渠道保供应,在抗疫人民战争中立足岗位建新功;发出抗疫爱心捐赠倡议,组织女企业家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药品等医用防护物资和水果、猪肉等生活物资折合资金81.328万元,用于支援战“疫”一线,社会各界力量风雨同舟、守望相助,连接起共同抗疫的坚强防线。
盘“活”资源,服务全区产业振兴大??
防“疫”脱贫齐步并走。将“巴渝巧姐×菜乡结绳”扶贫技能培训当成大事来抓,调整以往每月一次的集中培训方式改为网络教学,新开发20余个网络教学视频,30余张分解图片,配上讲解音频发送到10余个工作群,线上教授新结,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培训老师线上的悉心指导,让菜乡结绳培训工作可持续、不间断;“娘家人”主动作为,根据巧匠居住地分片区发放材料和货品收集,在巧匠和市场之间搭建起联通平台,疫情期间完成结绳订单12万条,发放劳务费18.9万元,结绳巧匠既居家防“疫”,又脱贫增收。
爱心助农“战役”到底。借助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工作群等方式,开展“爱心助农”活动,发动27个乡镇街道422个村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农产品滞销情况摸底等工作,同时采取“大单公司销,小单内部销”的方式,解决辖区20余个,乡镇街道1000余户贫困妇女蔬菜、禽蛋、葛粉、红薯粉等农副产品的滞销问题,为贫困妇女销售滞销水果、家禽、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额达40万余元,帮助贫困群众在疫情期间促销售、保生产、增收益。
复工复产献策出力。发挥服务和监督作用,选派干部为“驻厂员”,加强对杜奥尔汽车零配件公司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检查指导,多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筹备情况,排查复工隐患,帮助协调解决复工复产必需的防护口罩6000个、一次性餐盒2000个,享受优惠政策3项,企业复工率已达93%,企业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运转有序、执行有力、落实有效;与涪陵在线联合实施企业疫后快速复苏计划,免费为30余家困难企业在“涪陵在线”提供平台推广支持;加强对区内女企业家的宣传引导,要求她们严格落实复工复产的相关规定,做到安全复工、安全复产、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