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调研报告最新8篇

时间:2023-02-17 15:01:19 分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载体,是推行一项举措的文件说明,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是需要在客观事实的调研基础中完成的,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省考调研报告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省考调研报告最新8篇

省考调研报告篇1

一、 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心理救助信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产生敌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甚至轻生。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2.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原因。

首先在于学习至上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用挖苦、尖刻的语言刺激学生,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三,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会形成两类性格的孩子:一类孩子压抑天性,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创造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另一类较倔强的孩子则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

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端正教育观念,多以平常的心态与孩子沟通,杜绝责骂和训斥,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变化,如焦虑、胆小、孤独等心理症状,及早预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在平衡状态。

二、用赏识教育解决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四大对策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一是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给予关注,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接受和喜爱身边的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讲究艺术,语气要委婉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孩子找到不足,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我们对他的热爱和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多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根据孩子喜爱的形式,在活动中,家长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克服不足,养成良好习惯;每天,家长引导孩子会使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上,并向他人介绍。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三是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青少年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孩子,仅仅依靠教师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青少年“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比赛等形式,都可以为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孩子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四是家庭与学校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庭与学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惜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夸张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孩子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使子女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中的缺点,只有赏识孩子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改进缺点,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 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的五条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据调查显示,在各地高校被辞退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沉溺在虚拟时空的阐述。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中汲取成长营养,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有力推手呢?在此,向大家提供五条建议,以供参考。

1.父母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5.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做重要的保障。

培养健康的青少年心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全民族文明的根基。少年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人生的春天。让我们每一个富有爱心的前辈、父母与教师,抢在春天播种吧,播下人类的文明,播下成功的希望。

省考调研报告篇2

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城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经济发展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华阴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大地的必经之地。市境有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旅游景点多达210处。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旅游资源,对于华阴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华阴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华阴市按照“依山兴城、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旅游兴市、工业富市、开放开发、项目带动”战略,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管理体系,不断壮大以华山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至2008年底,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城镇服务功能有了显著提高,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

1、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先后改造了太华路、华岳路、岳庙西街、老城街、环城西路等城市干道,新建了府北路商业步行街,开工了长城路、杨震路等;至2008年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53平方公里,比2005年新增2.53平方公里。后期,随着华山安置小区、十冶住宅小区、华山北站广场、实验学校的建设,城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区道路面积达69.7万平方米,比2005年新增14.9万平方米;城镇人口14.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13%,比2005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华阴市的厂矿企业多,城镇人口比例高。

2、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加快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市医院住院楼、中医院,启动了实验学校建设;广电通讯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至2008年底,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3万人,覆盖率达88.6%,比2005年增加1.5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5.84万人,覆盖率达99.5%,比2005年增加0.34万人;全市电话普及率为45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5部,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9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4部;商贸流通业更加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3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3倍,年均增长28.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6%。

3、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用于城市建设维护的资金达1.2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2.98%,比2005年增长了6倍,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了19.4个百分点。加大“创卫”工作步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建了城北休闲公园,绿化了城市主干道和城中村闲置土地,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57公顷,绿化率39.6%,人均绿地面积1.76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09公顷、16.6个百分点和0.16平方米。建设了宝莲灯雕塑,实施了政府广场和太华路、华岳路、环城西路等城区主干道及主要建筑的亮化工程,城区夜景更加亮丽;启用了华岳垃圾处理厂,健全了垃圾清运系统和城市卫生保洁体系,垃圾处理率达80%,城市“脏乱差”现象基本得到根除;加快污水处理产业化项目建设步伐,城区污水管网铺设基本完成,排水管道铺设长度达66.3公里,比2005年新增13.3公里。

4、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38亿元,比2005年增长45.6%,年均增长13.3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1.61亿元,比2005年增长47.2%,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8608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29.3%。财政预算内支出3.8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92倍,年均增长42.9%;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0.3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4.9%,年均增长4.7%。其中华山登山人数实现113.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32%,年均增长9.7%。旅游总收入6.4亿元,比2005年增加48.8%,年均增长14.2%。

5、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968元,比2005年增长64.3%增加4293元,年均增长18%增加1431元;消费能力不断扩张。人均消费性支出达7887元,比2005年增长40.9%增加2290元,年均增长12.1%增加763元;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至2008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7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7.1平方米,年均增加2.37平方米。

二、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硬件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华阴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如供气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集中供热工程还未开展,城区路网建设缓慢,污水处理项目正在实施,蔬菜市场仅有一处,城区地热资源开发还正在起步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华阴市城市的扩张。

2、城市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

华阴市作为一个新兴的风景型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构建山水绿色华阴和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华阴市城市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主要路段的环卫设施和公厕太少,城区没有体育运动场所,城关中学和小学生源超饱和,教学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处于自发状态,文化活动、图书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文化需求,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较少,卫生服务能力不强,档次高规模大的宾馆和会场基本没有等。

3、强大的旅游优势对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华阴市一直以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扩南接”的城市发展思路,但城区与华山共享旅游资源优势,分享旅游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还不是十分明显。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现代便利的交通优势,另一方面是西岳庙等城区旅游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还不到位,导致部分游客短时间或仅在华山景区游玩,而不到城区来或不在城区居住等。这样,对城区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品零售等势必带来不利的因素,不利于城区消费市场的发展繁荣。

4、城中村改造相对滞后。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华阴市的城中村愈来愈多,已扩展到现在的城关、南寺、东宫、南寨等近20个村子。由于村集体经济软弱,致使村内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村民住宅建筑风格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华阴市的对外形象。同时,各村都是独门独户,况且新规划的庄基地越来越大,老村中土地闲置,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华阴市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首先解决“城中村”问题。

5、城镇管理不够规范,市民素质亟待提高。

城区的建筑风格不一,在主要路段还存在着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受群众习惯影响,还存在着“马路市场”,尤其是逢集,占道经营非常严重,部分市民素质不高,还存在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不良现象。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正处于国家扩大内需,东资西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省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时刻,华阴市应紧抓发展机遇,按照既定的城市“东扩南接”的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为构建山水绿色华阴和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完善城市发展规划。

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是建设龙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目前,华阴市要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突特色,科学实用理念,制定详细的建制镇的发展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城市街景规划等分项规划,明确区域的功能,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协作,强化其优势功能互补,扩充城镇规模,增大容量,力争在现有2个“关中百镇”的基础上,将剩余的2个建制镇纳入省级重点支持范围。同时,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2、创新城市经营理念。

城市建设必须走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路子,以经营的手段来加快城市建设。一是土地资源资产化。要加大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整合闲散土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公开挂牌,竞价拍卖,以地生财;二是基础设施市场化。对可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实施市场化运作,如出售公共停车场、公厕经营权,拍卖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上的广告发布权等,将所得资金再投入城市建设,实现再投入,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建设项目社会化。按照“政府抓规划,民力搞建设,社会出效益”的要求,变单纯的依赖财政投入为政府投入为导向,开发商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四是加快“华山城投公司”运作。城投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要在开行融资完成太华路改造的基础上,以供气、供热、道路、公园、学校、医院、地热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类项目为重点,以开行和市辖各金融机构为融资对象,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五是大力实施土地置换项目。即以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兑换条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解决华阴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开发了闲置土地,繁荣了华阴市经济。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宜居环境。一是有效开拓西岳庙旅游市场。聚集各类民俗文化,合理增加老腔等文化演出时间,加大宣传促销,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带动城区经济发展。二是拓展商业服务网点。以华岳路、太华路和正在建设的长城路、杨震路及将要建设的华山北站广场、杜峪河公园等为重点,统一规划,加大政策引导,社会融资,建设特色商业街、步行街和地热温泉养生等休闲娱乐项目,满足游客及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华山旅游消费的聚集区和承载区;三是健全文化休闲设施。加快建设杜峪河公园、城河公园、体育场,在宝莲灯雕塑的基础上,再在主要路段规划建设“市树”“市花”或杨震等历史名人雕塑,同时规划建设布点丰富的文化广场和城市文化休闲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建设。加大政策引导,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建设与华阴市文化相匹配的规模化住宅小区,不断改善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社区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村民住宅小区的形式,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节约土地资源,全力改善城市面貌;五是完善便民设施。在城区各路段合理规划设置垃圾箱,规划建设公厕。同时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在华岳路、太华路南段和岳庙街等主要路段规划建设2个便民蔬菜市场、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六是加快教育、卫生、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档次,完善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需求。

4、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体制。

城市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一是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以规范建设、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落实门前卫生“四包”责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市场规化管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划行归市后,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明火亮灶、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行为;三是健全城市卫生保洁体系。加强垃圾处理厂后期运作,进一步完善垃圾清运系统,继续实行分段包干的卫生保洁制度,定期洒水,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现象。

5、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居民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对群众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在电视台开辟《城市建设大家谈》等栏目,引导培育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规范居民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和共同进步。

省考调研报告篇3

为了解徐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情况、工资被拖欠情况、下一步的就业打算以及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日前,徐州民调中心与徐州调查队联合开展了农民工就业、收入情况快速调查。调查对象为徐州五县及铜山、贾汪两区在本地企业和尚未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共计240人。

调查结果显示,56.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77.1%的农民工每月能按时领取收入,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和“子女教育”;50.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期望,60.0%的农民工将“继续外出打工”,15.4%选择“在家创业”。

一、被访农民工情况

1、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240位被访农民工中,18-30岁占38.3%,31-50岁占48.3%。男性占85.0%,女性占15.0%。

2、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学历为高中、中专。52.5%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23.3%为初中,13.3%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0.9%为小学及以下。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1、以短期零工为主。57.1%的被访农民工为“短期零工”,30.0%为“长期合同工”,10.0%为“自主经营”,另有2.9%目前“失业”。

2、以技术工人为主。63.9%的农民工从事包括建筑工、木瓦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在内的简单技术工种,15.9%为工厂工人,13.3%为各类服务人员,另有6.9%为管理人员和办事员。

3、长三角地区为首选打工地。40.4%的农民工选择长三角地区为打工地,35.4%选择徐州本地作为自己的打工地,11.7%选择中西部地区,选择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等地的比例均不高于3.0%。

4、工作强度较大。58.8%的农民工平均每月工作天数在25天及以上,其中31.7%的农民工平均每月工作30天;57.8%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28.8%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12.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

5、对工作满意、不满意数各半。调查中,50.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自己的期望,还有5.4%认为“比预想的好”;44.2%的农民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其中16.7%表示春节后将“换工作”。

6、六成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 在回答“您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具体打算?”时,60.0%的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15.4%选择“在家创业”,5.4%准备“在家种地”,另有19.2%表示“还没考虑好”。

三、农民工收入情况

1、农民工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5万元”。50.8%的农民工年收入为“1-3万元”;24.6%为“3-5万元”;1万元以下占15.4%,其中不足5千元的农民工比例为2.9%;9.2%的农民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7.5%为“5-8万元”,1.7%在8万元以上。

2、半数以上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56.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其中12.9%很满意,43.3%感到基本满意;32.9%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7.1%认为很不满意。

3、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销”。79.6%的农民工收入用于“日常生活开销”,39.2%用于“子女教育”,25.0%用于“人情往来”,17.1%用于“房租”,12.5%用于“赡养老人”,7.5%用于“医疗保健”,6.3%用于“储蓄”,2.9%用于“娱乐支出”,仅有0.8%分别用于“技能培训”和“投资”,3.8%用于其他方面。

4、工资被拖欠现象仍然存在。77.1%的农民工每月能按时领取工资,有22.9%的农民工工资会被拖欠,其中6.3%的农民工表示“经常被拖欠工资,严重影响了平时生活”。

在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36.4%被拖欠“1-3个月”,25.5%被拖欠“半年至一年”,9.1%被拖欠“一年以上”。2013年春节前,47.3%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29.1%“拿到一部分”,还有23.6%“没有拿到”。 在回答“您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追讨被拖欠的工资?”时,65.5%选择“和老板商量”,24.1%“不准备要了”,10.3%表示“说不清”,无一人选择“打官司”。

四、农民工的期盼

1、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最期盼政府能“督促老板及时发工资,按月结”、“能有节假日,能休息,能签订劳动合同,希望有养老保障”、能“ 办理五险一金”。

2、在家创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创业的农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在贷款方面提供方便”,同时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在家种地的农民工。选择在家种地的农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帮忙讨回以前被拖欠的工资”,同时希望“ 医疗保险报销多一点”、“孩子上学不能乱收费,管理好肥料农药价格、质量”。

省考调研报告篇4

一·引言:

在世界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提及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后续知识和力量的储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因此,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

为此,本小组于大学生群体展开关于其环保意识的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54份,其中包括省内外各类型高校的各年级大学生。囊括各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同时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 情况总结及介绍:

以下是对问卷的总体分析,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大学生六个方面的情况。

1)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

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他们于环境日做一些响应环保的事,如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的希望亦成泡影。关于20__年12月7日192各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15.5%的同学对此事一无所知,30%左右的同学对大会有初步的了解,较深入了解的同学的仅22.1%。对于这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是做为常识了解的。

2)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不高

问及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时,只有4.61%的学生会时常关心,6成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而近一层的同学几乎不会关注这一与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3)大部分赞成国家或学校于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72.3%的大学生持十分赞成的态度,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大学生仅一成。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近四成同学赞成不提供塑料袋,虽然有56% 的同学不赞成,但其中76%的同学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4)认为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一般

第六题是大学生之间的自我测评——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如何,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一般,近两成的同学认为较差或者很差,只有4%的同学觉得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接下来的第八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同学认为自然灾害与环境有联系或很大联系,同时九成的同学意识到“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所以我们相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正逐步增强,具有全民化趋势,是个可喜的结论。

5)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

大学生有没有特别的行动来响应这一号召呢?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较多同学选择能够做到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耗能电器等来响应低碳生活。仅3.8%的同学无行动。但我们相信,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影响下,这些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6)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在第11~15题中从四个生活细节出发了解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虽在夏天使用空调无可厚非,但空调的温度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学家的建议是,如果每个空调使用者都能自觉地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那么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明显减缓。虽仅29.67%的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但34.31%的同学也能把温度范围控制在较高的温度——24~25摄氏度内。还有26.78%的大学生不使用空调。

据权威资料显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则这个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会有丝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将随处出现,全面侵蚀我们美丽的生物圈。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循环利用塑料袋的习惯,而随手丢弃的仅一成同学。

到商场或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看见建议携带塑料袋的标语。回归调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准备购物袋的意识或习惯。

在垃圾分类上,能做到经常分类的同学较少,仅一成;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分类。剩下近五成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甚至从不。

面对随手扔垃的不良行为,超过八成选择劝导或自己捡起来,持消极态度的同学为少数。

三·分析及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原因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就哥本哈根会议而言,若《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__年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应该做为常识了解的。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全民大学生的参与。我们可以,在购物时自备环保袋,循环利用塑料袋,自觉把空调调至26℃;我们还可以,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围朋友使用空调的时候提醒他们把温度调至26℃,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周围文化氛围出发

“周围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

1.国家政府应率先表态。

在包括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五个国家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我们看到国家于环保事业的大力支持。这作为泱泱大国应有的姿态,能深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

2.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坚持落实

我们看到, 72.3%的大学生 十分赞成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这充分说明了“限塑令”于环境问题有实际意义的。那么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家应坚持,落实。同时我们主要到超过五层的同学会选择反复利用质量较好的塑料袋,所以我们建议国家限制质量差的反复利用效率低的塑料袋的产量。

3.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

关于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还有过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关于环境日的宣传中力度还不够。而“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是作为环保意识增强的第三大原因被大学生所选择的。

所以,国家可在实际环境日6月5日,4月22日国际性地球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在央视播出一系列环保节目等。

4)从学校管理出发

通过调查可知,有42.5%的同学希望饭堂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量,由此我们认为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收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其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食堂提出有偿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

四·展望与呼吁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行动来响应低碳,同时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正趋于增强的状态,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为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解决我国现存的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在报告的最后,我谨代表华南农业大学20__级生科1班调查小组呼吁全体大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记得国际知名图画作家芭芭拉.库尼的一本名作「花婆婆」,故事中的小女孩对她爷爷说 ,我长大之后,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然后,我要住在大海边。她 的爷爷说,这些都很好但是,你还要再做一件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于是,小女孩长大后,选择在海边种满了美丽的紫蓝 色扁豆花,美化地球

省考调研报告篇5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 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 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省考调研报告篇6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省考调研报告篇7

一、我县卫生资源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全县现有公立县直医疗机构3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所(室)199个,个体诊所22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845人,县直单位622人,乡镇卫生院179人,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人。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医疗设备总价值4615万元,其中核磁共振、ct、彩超、全自动生化血球分析仪等3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由20xx年的312台(件)增加到20xx年的527台(件)。

住院床位由20xx年的475张增加到20xx年的700张,其中县级485张,乡镇21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4.16张,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

卫生服务状况:20xx年全县门急诊总数86.59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58.32万人次,乡镇卫生院28.27万人次)同比20xx年增加6.78万人次,增长了9%。全县住院病人总数33526人次(其中县直医院22502人次)。县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3%,乡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5%。

两个费用控制:20xx年县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88.37元(市控指标88.41),平均住院费用3272.98(市控指标3273.88);县中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77.6元(市控指标77.86),平均住院费用2661.66(市控指标2667.73)。20xx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28例,漏报率0;全县常规免疫规划接种达99.6%;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88%,婴儿死亡率5.42‰,孕产妇死亡率0/10万。

居民健康状况:20xx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76岁,全县人口出生率14.45‰,死亡率7.37‰,自然增长率7.08‰,婴儿死亡率5.42‰。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成效

(一)认真落实医改政策、城乡一体化服务稳步推进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20xx年参合农民17.70万人,参合率99.80%,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其中20xx年全年统筹资金6799.67万元(本年度基金6081.79万元、上年度结转717.88万元),支出5727.30万元,全年新农合住院病人25937人(次),住院率15.82%,同比去年下降1.53%。20xx年住院病人最高补偿限额达10万元(城镇居民6万元),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47%,参合农民大病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92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4290万元),新改扩建项目有县医院病房大楼、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县医院和中医院儿科、产科病房标准化建设、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及环境污水改造项目、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等。通过项目实施,新扩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34591平米,改造医疗用房2150平米,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80%的村卫生所完成规范化建设。二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备配备逐步完善,临床检验能力得到提升。四年来,全县投入设备更新资金达2800多万元,其中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100万元,自筹投入700多万元,为县乡卫生机构配备生化、彩超、放射及救护车等检验及院前抢救设备,加强完善了医疗单位急诊室、手术室和村卫生所设备配套建设。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四年来,共选送县级医院专业人员到省市进修培训60多人,基层单位57人参加全科培训,其中6人参加全省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完成了308名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任务;努力培养和充实卫生人才队伍,20xx年以来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70人,充实各医疗机构,20xx年岗位招聘17人面试合格将进入体检程序;招聘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毕业生4名,委托定向培养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乡村医生10名。

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从20xx年3月1日开始,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县10个基层医疗机构和5个村卫生所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平均达286种,基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83%;20xx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疗用药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销售药品1128.95万元,让利群众168.34万元。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基本到位。截止20xx年4月底,全县共建立电子档案16.44万份,达95%;0-6岁儿童规范管理20900人,孕产妇管理988人,65岁老人规范健康管理1.88万人,达91.59%,高血压1.67万,糖尿病人3783人,重性精神病533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1万余份。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做好甲型h7n9、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狠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20xx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28例,比上年同期上升7.25%。全县艾滋病、结核病、h7n9、霍乱、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肺结核系统管理率达100%。

2、推进妇幼卫生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完成妇幼保健惠民任务,从20xx年开始,每年免费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20xx例、免费农村孕妇和低保孕妇产前筛查800例、免费叶酸增补1300例,以及每两年一轮的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免费常见妇女病检查项目完成1700人,完成率100%;认真做好欲婚青年免费婚检,三年来共完成6119对婚检任务,婚检率100%;二是强化产科质量管理。20xx年七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8.59%,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2%,孕产妇死亡率为0,20xx年全县接产总数3505人次。三是积极组织实施“母婴平安120”项目。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为农村妇女,儿童发放救助资金达212万元,发放实用物资价值500万元。

3、积极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三年来共为全县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加强免疫6657人次,免费治疗结核病涂阳病人115人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350人次,完成农村家庭卫生改厕3650户。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强化食品安全宣传。牵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全县餐饮服务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监管力度。严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建立完善乡村卫生监督协管机制。

三、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卫技人才形势严峻。

我县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突出在三方面。一是人员紧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636人,其中在编人员346人,人事代理198人,其他临聘人员64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179人,其中在编人员89人,人事代理38人,一体化人员14人,其他临时聘用人员88人。二是高端人才缺。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关键岗位缺人,缺乏学科带头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52人、中级职称140人、初级职称275人;本科学历107人,大专学历216人,中专学历259人。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83人,无职称72人;而且乡镇卫生院外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普遍缺人,导致多数乡镇未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如东平院崭新的彩超机、x光机阁置,没人会使用。三是进人难,留人更难。近二十年,我县没招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生,政和籍的临床医学本专科毕业生不愿意回政和工作。原因在于我县医疗机构待遇偏低、无法直接入编。基层卫生院更是人才短缺,编制179名,在编仅89人,大量使用临时人员,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目前在编仅2人,只有院长具有执业资格。另外,我县石屯省级工业经济开发区是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产业平台基地。入园企业54家,已投产8家,年内将新增用工4600人,预计未来人口将达5万人,对公共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石屯卫生院床位仅21张,在编医务人员仅14人,远不能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医疗需求。

(二)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医改政策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一些配套资金没能到位,造成医疗机构负债经营。如县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资金缺口达一千万元,更造成设备更新与添置困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拔付不足,卫技人员待遇偏低。县财政未按核定编制数拔付人员工资,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县财政仅按在编2人拔付人员经费,(今年财政给乡镇卫生院每个临时聘用人员增拔3000元),因人员短缺,大量聘用临时人员,他们工作辛苦,月薪仅1600元,待遇太低,辞职频繁。尤其是20xx年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制度后,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绩效考评奖金、社保医保及退休人员双基调节费等经费与事业发展资金显而不足,目前占乡镇卫生院三分之二人数的一体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工资始终未能提高,同工不同酬,极大地影响员工积极性。

(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限。

特色学科不突显,中医院没有特色学科,县直医院基础科室也薄弱,且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新技术项目缺乏带头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较突出。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设施条件不够齐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如高山区、半高山区的镇前、澄源、杨源、外屯卫生院急救及重点专科建设极为薄弱,产科建设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没有妇产科医生,妇幼保健工作无法开展,如遇产科急诊,尤其是边远的澄源乡转送病人需较长时间,极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人严重,安排不出人员到上级进修,致使业务能力无法提高。

(四)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能力亟待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是面向大众的,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而我县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员编制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卫生服务有效开展。群众重看病轻防范意识一时难以改变,对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

四、整改意见与建议

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党和政府必须高度的关注,尤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以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建议:

一是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接“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我县卫生事业特点,应从政策、资金、人才、职称及激励机制上,科学有效地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和卫生部门运转方有预期目标。以进一步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快速而持续发展,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优质的卫生医疗条件。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让制度管人、让机制激励人,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医术,提升技术,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县医院为求更好的发展平台,从七月一日起已由xx市第一医院托管,他们派领导与优秀的骨干医生座诊,支持县医院的发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正医风讲医德,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杜绝“拿红包、开大方”等不正之风,共创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投入。

由于卫生体制的滞后与历史原因,缺乏自身发展动力,加上设备不足、陈旧、老化,还有人员工资支付压力大,近年来负债沉重,影响了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应扶持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随着事业发展与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县直各医院与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改善,床位大幅度增加了,县财政应给予增加床位数的补贴,以缓解医院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三年来,卫生院资金更困难,人员待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我县医疗机构要提升诊疗水平,也应添置一些必要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促其更好地发展。

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人才奇缺又青黄不接,应大力而有效鼓励和激励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所以应建立工资、职称、进修、住房等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突出问题,要建立更优惠的政策把人才留下来,让他们干得好,有成就感。一方面,对现有的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医务人才每年要选送上级医学院进修、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术水平。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奇缺急需人才,对奇缺科室人才要以特殊优惠政策引入,如符合条件者,愿意来我县医院工作的可先入编,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等,让他们干好工作,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名医、专家来我县开展学术讲座。为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卫生人才发展基金”,鼓励创业的医技人员。并适时开展“xx县名医”评选工作,增强他们荣誉感,提高他们知名度。同时,要稳妥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稳定队伍,发挥他们的作用。

省考调研报告篇8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与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和开放的力度加大,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加强。对一个城市的规模、建筑风格、文化底蕴、风俗民情、投资环境、管理水平等将直接展示在人们的眼帘,并面对面的接触,但给人们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城市的市容面貌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更直观地反映城市综合水平。笔者根据城建公共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实践及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水平,谈谈个人见解:

一、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在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

(1)各级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成效明显,市政府不仅对城市规划、建设要求高,管得严,而且对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极为重视。各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都明确各自的职责,采取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严格做到“养管”经费到位,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制到人,使城市的交通干道、排水排污、市容卫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市民反映满意,凡来宁的外省市人员也赞扬xx城市管理水平高。

(2)积极推进综合“养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城建公共设施“养管”任务的加重和难度的加大,市建委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联手从20xx年开始,先后在江东新区和栖霞、雨花等区,对城建公共设施进行综合养护与管理的体制,进行改革试点,收到了明显成效。不仅克服了原来三个维护管理部门(市政、园林、环卫)各自为政,在实施“养管”目标任务过程中,相互扯皮推诿现象,而且堵塞了“养管”工程款审报上的漏洞,提高了养护资金使用率,提高了城建公共设施“养管”水平,促进了城建公共设施硬件建设。

(3)加强养护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了城建公共设施“养管”质量。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近几年来,区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除对养护队伍进行整顿和更新外,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努力提高人员“养管”工作技能和整体素质。市建委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法律法规培训班、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一是有效增强了参训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二是全面提高了参训人员的技术技能。三是参训人员获得了相应岗位资质证书。四是提高了整体养护队伍的素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要求,以技术骨干为龙头,广泛开展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坚持开展金陵之夏百日优质竞赛等活动,扩大培训成果。

(4)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与管理力度,促进城建公共设施“养管”水平的提高。为了发挥建设管理职能部门作用,强化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力度,有效保证城建基础设施完好率及其功能的发挥,实现长效管理。例如:每年除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暗查外,还由xx市建委牵头,市园林局、市政公用局、市财政局、市市容局等行政部门组成的联合考核小组对各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两次集中考核检查,考核标准严格按《市政养护维修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规定》、《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等文件执行。并进行打分制,与养护经费挂钩,绩优者奖励;连续两年不达标者,取消综合养护资格。明确区政府有关建设行政职能部门为管理单位(业主)对中标单位进行长效管理,每月进行检查和考核,以促进“养管”责任到位,提高综合维护水平。

二、目前全市城建公共设施“养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我市城建公共设施“养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国际化城市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的城市公共设施“养管”体制相互制约因素太大,影响了公共设施“养管”上档次、上水平。现行“养管”体制是三个主管部门(市政、园林、环卫)行使各自职能,很难形成合力,在实施“养管”工作中,经常出现相互制约,相互扯皮的现象,行政主管部门也难协调。严重影响了城建公共设施“养管”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的落实,有些问题,很难追究那家责任。例如,园林工人在树木大修剪工作中,由于清场不及时或不彻底,造成树枝树叶随风飘落,对环卫工作造成影响;另外,环卫工人有时将路面的树叶和尘土直接扫进路边的雨水井,又造成市政雨水井淤泥超标;市政在清疏雨水井和窨井时又会因淤泥滴漏造成路面污染等。

(2)依法加强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养管”经费和目标任务难于落实到位。公共设施的养护质量很难保证。

三、依法强化养护与管理,使城建公共设施“养管”上新台阶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它展示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总体形象和综合实力。在科学地做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需要依法强化,科学管理。尤其要重视依法对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我认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工作:

(1)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目标“养管”责任制。从20xx年开始市、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联手对原相互扯皮的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综合改革,推进新的综合“养管”体制,初步改变了基层“三所”(市政、园林、环卫)各自独立养护与管理,经常发生相互扯皮不协调、相互矛盾、任务与责任难落实的现象,但在实践中仍然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养管”的要求,往往在清疏窨井、修剪行道树、清理道路绿岛杂草等工作中仍然存在相互不协调矛盾,影响城建公共设施“养管”质量达标。

为了彻底改变现实存在的问题,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养管”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加强检查监督,基层“三所”实行养护管理“一体化体制”,彻底改变原“三所”各自为营的旧体制。改革后,各区政府对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按区域划分等级,实行工程作业量公开招标养护管理,这样做既减轻财政负担和行政职能部门事务缠身以及违法行为,又彻底解决了原基层“三所”相互不协调,容易产生矛盾,任务与职责难落实的问题,真正落实目标任务、工作责任、管理经费包干一次到位,便于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质量。同时,新体制也能把竞争机制引入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中,逐步同国际接轨,使养护与管理战线的职工在无形中不仅增强责任感而且也产生了危机感。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规,依法加强养护与管理。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努力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实际上在实践中逐步创造条件建立法制经济体系。同样,对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否则,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很难达到国际化先进水平。为此,抓紧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依法加强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势在必行。

(3)整顿“养管”队伍,努力提高整体素质。根据目前“养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的。队伍需要整顿更新,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在培训中,除组织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技能,使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确保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不断有所创新,上新台阶。

(4)充分发挥行政职能部门作用,依法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最根本的问题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加强监督。为了促进城建公共设施养护与管理上水平、上台阶,行政职能部门必须依靠法律武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让依法治国的方略真正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实践中。

《省考调研报告最新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