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的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3-02-27 14:01:13 分类:调研报告

对于调研报告,写作者必须要按照任务的需求,拟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毫无凭据臆想出来的,是需要在大量而深入的调研基础中产生的,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生做的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7篇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1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校园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鉴于此,我对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附属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客观的调查和了解,目的在于: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状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程度、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掌握学生对“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推荐”的实施状况;了解校园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以及量化状况;了解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和推荐;为我们制定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方案带给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关系逐步得到调整,涌现出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应把新课程理念从校内带向校外,从课内阅读带向课外阅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目前,我县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但学生的课外阅读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几种现象:

1、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适宜的书;据初步调查,我校小学生拥有的书量太少。透过我校、六年级四个班的家庭藏书统计,结果如下: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们家庭作业过多所致。超多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资料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以上三种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课外书或没有时间,当然就不能读,而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正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学习,又如何能得到学习的兴趣呢?于是不会读,不想读。反过来,如果真有了兴趣,他会想方设法借书阅读,挤时间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乎一切。而学生家庭藏书量甚微,阅读资源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五、六年级200名学生及其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状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超多的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带给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非语文类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2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21%的老师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27%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盼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调查证明:23%的学生每一天都读课外书,33%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4%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3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录象、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2%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一天超过一小时,26%的学生每一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证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靠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潜力。

(三)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23%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41%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潜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我们常说:得法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调查证明30%的语文阅读课没有用来阅读,而是挪作他用。80%的学生期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校园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期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五、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尽早改变现状,使我校的课外阅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1、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强调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小学生语文课程在资料编排上呈现出广泛性、综合性,就其文章体裁而言,形式多样,记叙文、散文、诗歌、童话、应用文等,而课程内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则更为丰富多彩,有状物、记事、绘景、想象等方面,因此就其以上特色,为在校学生的课内阅读带给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如何做好课内阅读的巩固与延伸,其可行之道就是开展好生动搞笑的课外阅读指导,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综合性,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文后,可指导学生选取安徒生的其它童话进行阅读,从而领悟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又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可诱导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增长科技知识。当然,在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2、利用现有读物指导精读。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这要求学生能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潜力,利用现有的读物互相转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一天不少于1小时。

②、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

③、提出读书要求,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使阅读效果到达最佳状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提要求应有层次化,低年级重点做到“口到、眼到”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加之朗读潜力还未成熟,因此,可允许学生动口朗读,朗读过程中做到“眼到”,即要求学生到达正确、流利。中年级重点做到“眼到、心到”,在掌握必须词汇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看书有必须的速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思考,不懂就问。高年级重点做到“手到、口到”,即阅读时善于摘录好词好句,同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即乐于写体会,写读后感)并把自己的情感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流,如此以来,学生表达潜力将得到提高,获得的知识面将更为广阔,心灵震撼将更为深刻。

3、以校园为主阵地,创设阅读条件。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校园、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因此校园能够组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校园与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全面实施家庭教育辅导,以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增强现代主义教育观,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千家万户,让此次改革成为校园、家庭、社会共同的奋斗任务。校园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要倡导宣传——构建阅读的芝兰之室。

首先要在班上大造舆论,一是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讲述各种名人读书的故事,三是进行环境布置(黑板报的读书角介绍好书、教室里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借阅),四是对于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五是给予必须的读书时间,甚至不惜用课上的时间开展课外的阅读,使读书的风气首先构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六是开展读书的交流活动,更重视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从谈话中倡导读书,了解学生阅读状况。

其次,要熏陶感染——点燃阅读的情感之火。

我们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我们要以入神入情的阅读为学生们作出榜样。要安排每两天一次30分钟的自由阅读,每逢其时,教师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读到得意处,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教师的这种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体现了主导作用对于主体的唤醒,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人文好处,这也是科技发展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价值好处。

再次,要引导点拨——探索阅读的通幽之径。

校园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1、编排各年段的课外阅读序列;

2、制定阅读指导总目标和子目标;

3、划定资料;《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到达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1—6年级的阅读量,依次不应少于5万字、10万字、20万字、30万字、40万字、50万字(合计约150万字)。低段年级以文学作品类的阅读指导为主,包括儿歌、谜语、古诗、童话等。中段年级以科技知识类阅读为主,重点指向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等方面的资料。在计划的导航下,让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让书香溢校园,真正实现课外阅读指导的序列化,目标化和阶段化。而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则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能够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能够采取摘抄法;能够是略读,能够是详读,甚至能够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同学都能够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可在班级里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方面的主题班会,每有好的读书方法,就向同学们介绍。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片断,就在课堂上朗读,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构成,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读书

方法。教师能够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4、利用化现代媒体渠道开展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而且具有越时空、传播速度快、资料丰富等特点。针对现实条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媒体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信息即知识的涉取。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其中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潜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以及交流合作的潜力”。结合我校小学生实际,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四大媒体技术开展阅读。目前,广播电视已普及千家万户。其传播的速度极快,知识面极广,有国家新闻、娱乐信息、科技知识、生态环境、少儿节目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四大媒体技术来开展阅读。其中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决定潜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个性是在电视节目的选取方面应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适时、有选取的收看少儿节目、动物世界、新闻联播等节目,并结合主题队会开展讨论会,发表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自然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等,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报设计、故事会等活动。透过这些形式,既能扩充个体知识信息的容量,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潜力表达潜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校园、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齐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2

根据我市开展践行群众路线、争当泥腿子村官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前阶段的走访和了解,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形成如下村情调研报告:

一、胜山头村村情概况

胜山头村位于慈溪中北部,地处胜山镇中心,东靠全国闻名的胜山服装布料市场。胜山头村由两个自然村(胜山头村、山后村)合并而成,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954人,总户数1354户,31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由4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其中交叉任职1人,全村党员110人。全村有95%的村民从事布料经营、服装加工等第三产业。20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收入4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0xx元。

二、存在问题

1、在国家惠农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部分群众觉得民政救助工作不够透明化,信息不畅,相关的救济申请条件并未公示出来,群众意见较大。

2、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大,推广工作滞后。由于村级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甚至没有接受过培训,得不到专业的技术指导,无法保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改进,增产增收,主导产业不明显。

3、村内道路卫生较差。在走访过程中,进入村内就可见到道路垃圾和生活垃圾,群众介绍说环境卫生问题一直都存在,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4、文化娱乐活动较少。村落文化活动广场已建成,但因基础设施欠缺、活动器材不够多,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群众渴望健身娱乐活动,得到精神慰藉。

三、原因分析

1、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够。国家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需要村委会宣传和公开,这样才能使群众了解相关政策,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不够多,上情下达未做到。

2、农技人员专业技术不够。由于村级农技人员素质偏低,无法保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改进,影响了先进农业的发展。

3、道路卫生监督不够。我村的打扫环境卫生过程中花了很大精力,但是由于环境监督工作和环境卫生宣传工作不够,导致了打扫干净后,没过多少时间就有又垃圾了。

4、健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胜山头村村落文化宫健身场所内,健身设备不够完善,活动器材少,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四、发展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推进农村结构调整步伐的关键因素。村民大多是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阻碍,需要组织群众进行专业的培训,才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决条件。立足本村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规划,集中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具有本村特色的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科技入户的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在政务透明化工作中,把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定把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及时公布出去,并做好宣传动员与监督工作,使群众知情权得到保障,取得群众信任,有利于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卫生治理方面,根据区块划片,每片以片长为带头人,深入各户向群众进行宣传指导,并组织人手对村内长期垃圾堆放的地方进行彻底清理,并制定环境整治方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4、在文化事业发展问题中,由于村内正在积极购臵相关设施阶段,要丰富村内文娱活动尚需一段时日。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努力学习相关农村工作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2、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我村开展治水行动,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小册子并沿河发放。

3、配合村干部做好村内各项惠民实事工作。

4、将收集回来的群众意见,向村干部反映,争取圆满解决,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5、要深入群众,继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交流。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更加直接地面对群众,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和想法,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xx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文秘家园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面积256、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xx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_民、张凯和叶子 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浏阳市区,杨高、荷石公路入口,浏永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浏阳旅游资源,打造“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考察,帮我乡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4

一.调研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更好的了解济南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我们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本校的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探讨研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思路,并力求探索加快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 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 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 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 向前发展 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群体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人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目前,随着苏州市正在创建国家型创业城市,作为有知识储备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已引起重视,沧浪区在氛围的营造、政策的扶持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建立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虚拟创业工作室等一系列措施,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实践者有限。

近年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以及教育等政府各机关部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相应地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热情明显高涨,但是,真正加入到自主创业行列的大学生却很少。据调查统计,沧浪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66.13%,但真正创业的只占35%。从数据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

2、创业项目单一,创新力度不大。

大学生是知识的集合体,在创业领域里,理应从事一些高科技或与知识储备相关的产业,可是数据表明,80.65%的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时,出于规避风险,往往选择一些启动资金少、风险低的行业,如培训、广告、贸易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3、创业教育欠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走上社会进行自我创业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而创业教育在学生进入高校时就应该纳入教学体系,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意识、知识、技能欠缺。就以苏州的一些高校为例,学校中除了举办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以外,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

4、创业政策有限。一是创业政策不配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群策群力,制定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二是政策执行力不强。许多政策国家早已颁布出台,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够落到实处;三是政策治标不治本。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中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仅仅局限于办理营业执照、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对市场的分析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企业也还是会面临破产。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造发明大赛上获一等奖的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生,为自己的发明想了个好“点子”,他将自己发明的计算机软件首先免费给用户使用,当有了一定的客户后,与几个同学合伙在寝室里办起了“寝室”公司,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拥有了近百万资产。

评论:创新思维一般是指认识领域内的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它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新思路。这种瓶思路人们习惯上也将其叫做“新点子”,这种新点子既可以用在新产品的开发或创业上,也可以用来解决各个领域里的某些实际问题。有时候,一个奇点子、一个新主意或一个妙招数,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一个人由失败转变为成功,由穷人变成富翁。

五.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研总结

我们本次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好调研研究,希望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获得了很多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不管是选题还是实际操作都和想象的有所不同,虽然在调研中有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用我们的智慧克服了困难,有几点经验,这是值得我们在以后做调研时应该吸取的。

1、紧扣当今社会的实际,精心选择调研课题。选题很重要,它决定了调研有没有必要,能不能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建议有没有价值。我们这次选择了大学生创业问题,这在当代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可是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存在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提高到大学生就业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而让大学生创业更能很好的促进就业。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题目。

2、抓住重点,积极开展调研。主要开展对策性调研,调查当今大学生创业现状,包括他们主观的想法和客观存在的创业环境,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立足全面,突出重点,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

3 、健全调研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明确分工,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个人都发挥效力。其次是制定目标计划,不盲目,争取每次出去调研都能取得有用的数据。

虽然我们这次调研很成功,也总结了我们的经验,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下次注意。

1、沟通方式有问题。因为我们要调研的人群包括大学生、政府人员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一种沟通方式,而要因人而定,因具体人而定。

2、调研准备不充分。由于原来参加调研比较少,社会调研经验不足,调研准备工作做的不够细致,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创新思维与常规的逻辑思维不同,它突破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逻辑思维一般难以突破传统,故很少有新思想产生;而创造性思维恰恰是在逻辑思维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有所突破,故容易产生新的东西。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除了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必须树立起由创业导向模式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转变的新理念。只有将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不断唤醒、启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训练、岗位见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才能在大学生中塑造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5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趁寒假在本村进行了一些调查。本文就农业产业化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xx年温暖的春风已经悄然吹过我们的脸庞,过去的一年,党和国家继续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农村经济、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东风,寒假期间我针对家乡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走访农户及其他一些机构,了解了农村农民的收入、支出结构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的状况。通过调查走访,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现状及问题

1.农民对于增收状况普遍不乐观,增收的偶然性、风险性过大。

2.教育投资成为一般农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已于xx开始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我县已从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过去,按一般的农民家庭来算,大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学或者初中,依赖家里的省吃俭用尚能基本维持,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在农村地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日常花费需要10000元(调查所得数据)左右。一般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能承担的最多只能是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并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学,便有很多家庭能经不起(在城市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重负,

3.因病返贫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强。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县已经实施一年,一般要求在县乡级以上医院就医方可凭有效证件报销一定数额以上部分金额的一定比例。对于多数农民来说,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买些常用药,舍不得上医院。医疗保险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而真正去医院的农民,一般花费一两千的,按照规定只能得到一两百的保险金,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4.农村信用社金融信贷事业发展滞后。

调查中,70%(调查所得数据)以上的农民认为“去银行信用社借款”麻烦或很麻烦。事实上,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通商业银行考虑到向农民贷款数额小、难以集中、偿还困难等因素为避免风险根本不向农民个人发放贷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贷款”的状况,而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落后,没有有效的针对农民的贷款机制,对农民来说也是“贷款难”,虽然近两年国家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看来收效不大。在农民资金短缺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其他门路自筹”。农民由于“借钱难”,家庭产业化经营发展不起来,致富之路随之变得曲折坎坷,这也日渐成为制约农村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我村茶叶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医疗及教育体系改革、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我省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1.本村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我村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筛选培育,形成了以茶叶为主的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已有茶叶基地两千多亩,产值0.1亿元.全村90%以上农户均从事茶叶产业,其中有10%左右的农户办起了茶叶加工企业,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户更是遍地开花。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遍重视品牌建设,努力树立本企业品牌。而在这方面,政府也给予大力扶持,连续几年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品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xx年开始起步,运作还比较松散。通过茶叶产业的经营,我村农民人均收入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提高,达6000多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问题

全村上千亩茶叶基地中,除部分由企业主开发的农业基地外,绝大多数是由农户自主开发“一亩三分地”而连接而成的“百衲衣”。农户分散经营,既给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和机械化生产,增加了劳动成本。如人工一项开支往往占一亩绿茶产值的四分之一,而机械采茶则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经营使大多数农户一户独立完成产供销,无力影响市场供求和价格,导致产业的高风险。而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为“公司+农户”式运作,还未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经常出现价高时农户自行销售,价低时企业又不愿按协议价格收购的矛盾。这些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亟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链问题

我村目前的茶叶加工企业由于自身基地有限,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供销、农工贸联结不紧密,导致本身无法扩大规模。其他手工作坊卫生条件差,管理松散,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由于规模的限制,使得我村的茶叶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许多农户种植的茶叶均以鲜销为主,结果把加工环节的巨大利润送给了外地的茶叶加工产业。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仅限于初级加工,缺乏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没有自己的品牌,产业链难以延长。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6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10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班主任魏老师

问:您好!老师!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校或是班里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呢?

魏:第一,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书法比赛的。第二,语文课堂也要求阅读四大名著,现在学生的书桌里一般都会存有各类名著。第三,从初一开始,班里都会分兴趣小组来学习国画等。另外,也有合唱团等传统音乐知识的学习。

问:那么,班里的学生对这类比赛的反应时怎样的呢?

魏:我觉得这是跟年龄层有关,也跟学生性格有关。比如,性格外向活跃的学生就很积极地参与,表现得很出色。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则不是那么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活动的。

问: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呢?比如书法学习。

魏:嗯,大部分学生都很用心去学,他们的字都很工整、漂亮。我是教物理的,平时收上来的作业的字都写得很工整,比我的字都要好看。呵呵

问:我们也看过他们的笔记本,字真的写得很不错。那他们学习这类文化知识,是出于被动强制的?还是出于主动感兴趣的呢?

魏:一部分是出自于兴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们初中这个年龄段比较需要老师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师一般会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国演义,女生去看红楼梦。他们还不太懂去挑书,还需要老师去指引的。

问:那么,在传统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优秀思想。

魏: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特别有爱心。上一学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父亲患有肺结核,学生知道后主动发起捐款,最终由于对方家长觉得有能力去解决就没有接受这笔捐款。但从里面看出学生的做好事的热心,还有学生的家长对乐于助人行为的支持。他们都是自愿、自发组织的。

问:那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班里会相应的举行什么活动么?

魏: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我也会让同学在每周的周一把《三字经》《道德经》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个小角落里,让学生来认识背诵。有一些比较难懂得的,我会举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来解释,深入分析,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问:那这类活动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他们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对他们讲,他们还是会听的。比如以前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是很差的,学生很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是随手就扔掉。后来我就整天给他们上环保教育课,利用一些措施强制性的要求他们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扔,慢慢的我们班卫生情况就好了很多,还拿了文明班一等奖。

问:如果要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你认为最关键是什么呢?

魏: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动手,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很多事情他们没有动手是不会懂的。比如叫他们看文学名著,他们开头是好奇,可能翻了几页就不看了,毕竟文字的简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应的读书笔记,要求他们自己去收集内容,他们就很主动去完成。

问:那你认为学校可以怎么样的活动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呢?

魏:我觉得文艺晚会是最适合的,这类活动比较活跃,也可以放松自己。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传统文艺,还可以让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

问: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篇7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xx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xx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xx.12

3 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xx.8

4 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人学出版社.1993.2

5 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j].唐都学刊.20xx.5

6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xx.6

《学生做的调研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