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时间:2023-05-13 11:01:19 分类:方案大全

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首先要提前制定好相关的教案,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丰富而敏感的情感。

2.品析课文,关注作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注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2、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学生分享并展示导学案上用微信表情画的心情)。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期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到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着怎样的期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用用一句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2)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我”的心情)

(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黑板出示生字词)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4)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追问:如果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梳理文章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二、品读感悟、理解情感

(一)1、读课文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p2-p5)

要求:用中括号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小括号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期待的心情。)

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明确: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耐心地等待。

思考:作者怎么来体现时光不好挨?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我坐在草丛里……。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院子很大,空落落”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关注句子“我……”)

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空落落”的不仅仅是空无一人的院子,还有“我”孤寂的内心。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得等待着。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脚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一、基础知识

1.关于随笔这种体裁: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语言特点透过《谈读书》可见一斑。

2.修辞知识:比喻、排比、对比的妙用。如修剪花草、饮食消化、用蒸馏水来比拟经过别人提炼的书之索然无味等确切的比喻;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类脍炙人口的经典绝句。

3.词语:(1)标题: studies这个英语单词学生是熟悉的,可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单词的多种义项,体会读书、求学、研究、细察、深思都是本文题中之义。(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注解”“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此外,有几个词读音须提醒注意:狡黠(xīá)、诘难(jīénàn)、味同嚼(j¡á)蜡。

二、内容理解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比读书更平常、更熟悉的事。然而,看似熟悉的事未必真正理解。不妨试问问自己:“如果让我写这个话题,我谈些什么呢?”培根的《谈读书》不仅发现了这平常事情的深刻意义,而且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人感到妙趣横生。读一读就知道这位哲人是怎么说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并帮助学生读通课文,品读那些名言妙语。

有老师反映:不少学生不爱读这篇课文,觉得“太乱,没有头绪”,对课文的“半文言”有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范读,让学生先说说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甚至可读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就直接跳到后面“读书使人充实……皆成性格”一段(都是讲读书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思想的亲切、语言的优美平易,有好感后再读其余。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意思,理清层次。如:读书的多种功能arr;读书、才干与经验的关系arr;读书应有的态度与方法arr;读不同的书对益智、完善个性的作用。其中主要是谈“读书的功能、作用”。

三、形式把握与语言揣摩

文中排比、对比、比喻的句子比比皆是,而且多处综合运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美妙不仅在于语言的畅达明快、富于节奏感,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事物的深层意义,引导读者登上一个思想、智慧的制高点,发现事物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揣摩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修辞特点,大体了解培根随笔的语言风格,实质是加深理解文章的深刻思想,窥见作者博大的精神世界,感受其思维的周密与眼光的敏锐。

1.回顾品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及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段,体会作者思想的周密与深刻,体会语言的畅达明快、富于节奏感(排比的特点:三个句子以上,这些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这些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提示)。

2.品读以修剪花草、饮食消化、用蒸馏水、运动医百病打比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见解的形象透彻,亲切得体,令人回味无穷的智慧(比喻:相关联想,形象恰当)。

3.学思维方法、学表达。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思考:从多种角度思考有关读书的问题——读书有(还有)哪些作用?读书与长才(理论与实践)是怎样的关系?怎样读书收获最大?这些读书的方法有道理吗?——前面思考过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格物致知问题与读书的问题有怎样的关系?……试写出对其中一个问题的看法,并用上排比、比喻的表达方法。

如果有时间,学生状态好,可作以下补充:

1.关于作者:课文注解说培根是哲学家、作家,不妨简要补充一点有关的知识。如:培根的抱负与成就——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实验,主张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与前一课的实验精神紧密相关。《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书的副标题为“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共收入短文58篇,王佐良先生说:透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出他的智慧象医生手里锐利的手术刀,在一层一层地解剖着人生和社会里的各种问题:真理、死亡、宗教、爱情、逆遇、高位、友谊、父母与子女,读书,利己的聪明,等等。”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最有特色的体裁之一。

2.可选课文名言佳句的英文及不同的翻译,让学生与课文对照阅读,以体会语言的奥妙,增长见识,同时加深对文中精要处的印象。

(1)studies serve f·r delight, f·r ·rnament, and f·r ability.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水天同翻译,下同)。

(2)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3) hist·ries make men wise; p·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s·phy deep。m·ral grave; l·gic and rhet·ric able t· c·ntend.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提示:古怪、可爱

2.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母鸡

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毒手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 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提名学生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提示: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⑴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4.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5.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6.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习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反馈交流。

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

母鸡 讨厌 敬佩

无病呻吟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拼命炫耀 伟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4.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5.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squo;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squo;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

子慢慢抹净.”

6.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7.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a.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b.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c.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d.“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8.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9.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a.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10.美读升华:你能像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11..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注重积累,延伸拓展。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

1.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课件。

2.学生观察猫。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认识猫。(家猫、波斯猫等)

⒉学生介绍猫。

3.师归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写猫老实、贪玩,但尽职。

第二自然段:写猫高兴与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

第三自然段:写猫“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

2.检查字词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稿纸梅花 变化多端 跌倒 开辟 枝折花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写了对猫的哪些方面的感受?(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板书:古怪、可爱)

2.浏览全文,联系上下文画出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胆小——勇猛)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写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划分段落第一段(1-3):写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猫满月时十分淘气可爱。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理解最后一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五、巩固练习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先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考虑要写的内容;最后再动笔写。如:不像……而像…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

作业设计:

a: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尽可能详细的写下来。

b: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并完成句子练习。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句子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