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8篇
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分配,我们的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增强吸引力,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1
设计背景:
小班的小朋友对事物特征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规律排序。
2、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识大和小的概念。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小不同的球(鞋子、衣服、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和小
1、出示颜色和大小不同的两个球,让幼儿观察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
2、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请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或者想想见过的东西,什么大,什么小?
二、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出示大小差别不大的`两个球。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教师小结:
小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比较大小》含ppt课件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的: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助人为乐的情感。
3、感知圆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圆形、正方形妈妈“哭”和“笑”的图片各一张;正方形圆形宝宝小卡片若干;圆形正方形小盆、饼干、盘子、椅子等;情境创设:图形宝宝的家。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入座
老师带小朋友学小鸟飞进入活动室。
忽然听到哭声,大家找一找。原来是图形妈妈在哭(出示图片圆形妈妈和正方形妈妈在哭)原来是他们的图形宝宝不见了。
2、游戏:帮图形妈妈找宝宝
小朋友们认识她们的宝宝吗?
小结:圆形宝宝长得像妈妈,它的边是光滑的,没有角的。正方形宝宝长得像妈妈,它有四条相等的边,四个相同的角。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一找,看看它们藏在哪里。找到以后,排好队把它们送回到妈妈那里(相应的贴有图形大图形的'小盆里)。然后,回到座位上。
3、图形妈妈请客
小朋友们帮图形妈妈找到了宝宝,图形妈妈高兴的笑了。(出示图片圆形妈妈和正方形妈妈笑了)图形妈妈要请小朋友去它们家里做客。老师带小朋友去,大家一定要有礼貌。
带有而进入圆形家里,引导幼儿观察圆形的家里什么是圆形的。
钟表、桌子、小凳子、盘子、饼干等。
带有而进入正方形的家里,引导幼儿观察正方形的家里什么是正方形的。桌子、椅子、手帕、盘子、饼干等。
请小朋友吃饼干,拿到饼干后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你的饼干是正方形还是圆形。
4、延伸活动分组制作小饼干。(幼儿用图形模具泥塑各种几何图形)
设计意图:
在“认识图形”活动中,幼儿已基本掌握正方形和圆形的特征。但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这两种图形的认,根据幼儿对新事物探究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次复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把图形这一抽象事物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表征,幼儿可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活中丰富的形状和图案以及动手操作的辅助,把原本枯燥的内容转换成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从而加深幼儿的印象和记忆。
活动反思
小班数学教育中的认识平面几何图形是的难点。并且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来达到教学目标,以故事情节贯穿活动始终,并创设情境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用图形妈妈的哭声吸引了幼儿,使幼儿有种帮助图形妈妈的渴望。从而去认真观察图形妈妈的特征;其次,通过送图形宝宝回家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通过游戏“到图形妈妈家做客”使幼儿在情境中兴味盎然地感受生活中的图形,幼儿在对各种几何图形的食品品尝的同时,又进一步认识了图形,能辨别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其名称,让幼儿在品尝中学到知识,而又不觉得枯燥乏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延伸活动又让幼儿感受到了操作、创作的乐趣。
本次活动是根据本班幼儿具体情况来设计的,所以教学效果达到。但是,通过反思我认为在师幼协调互动方面还有所欠缺。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正确获得大小、差异变化的知觉。
2、在活动中能大胆进行尝试。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比较
2、各种方体玩具、包装盒
活动过程
一、游戏:搭火车 1、幼儿尝试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好玩的积木宝宝。
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教师: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体及它们的'不同。)
(3)教师:你们想玩吗?我们玩一个搭火车的游戏吧!
看看哪个宝宝能干,搭的火车漂亮!
2、讨论小结。
教师:你搭的这列火车真漂亮!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3、老师示范。
(1)教师:老师也想玩一玩这个游戏。宝宝们看,老师也来搭火车!
看看谁最大?让它做火车头!再找个大的做身体,找哪个?看看,还有谁大?
搭上去。再找哪个?
(2)火车搭好了!呜呜呜,开!
教师:你们都会这样从大到小搭火车吗?
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开心吗?
二、游戏:长高了
1、幼儿尝试游戏。
(1)教师:积木宝宝也很开心。
现在,它们想和我们玩‘长高了’的游戏了。我们一起来玩吧!
(请先按大小顺序排好的幼儿将老师那边的积木也排好。)
2、讨论小结。
教师:我们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这里的积木宝宝是怎样长高的!
(师生边指边一起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ddd)
3、幼儿再次游戏。
教师:你的积木宝宝也会这样长高吗?
好,我们再来玩一玩!
4、将积木宝宝送回家。
教师:积木宝宝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
三、幼儿自由探索游戏师(拿出一盆包装盒玩具)
1、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包装盒)
它们一样吗?”“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
它们也想和你们玩刚才的游戏呢!你们愿不愿意呀?
2、玩具要回家了,我们也送它们回家吧!
四、结束游戏。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越来越感兴趣。我在设计这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以情景表演引入课题,请来动物过生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朋友,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会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图片3张纸偶2个记号笔铃铛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课题。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汪汪狗,一个是跳跳兔。
二、出示礼物,感知物体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出示图片①: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个别幼儿)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集体)有几颗?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出示图片②: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汪汪狗收到了什么礼物?哪个小朋友知道3个蘑菇多,还是4个苹果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教师引导:我们是用什么好办法比较多少的?
出示图片③:跳跳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汪汪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请幼儿操作,发现了什么?
三、游戏:
⑴、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凳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铛的声音学解放军绕着凳子走,铃声停马上坐下,一张凳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凳子。幼儿游戏。
⑵、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还要带小朋友门去外面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按ab模式进行排序
2、帮助蝴蝶建造花园,进一步感受春天花儿的美丽。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春天小花园场景一个、幼儿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类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制作的不同颜色、大小、种类的花若干。
3、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师:“我们来到了哪里呀?春天来了,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幼儿扮演蝴蝶姑娘进场)
2、师:“蝴蝶姑娘最喜欢和花园的谁一起玩?我们前几天一直在做花,快来帮蝴蝶姑娘想个办法?”
3、师:“那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幼儿自由说)4、小结:蝴蝶姑娘说了,它最喜欢在花园里种的整整齐齐、有规律的花。假如你把花乱起八糟的种在一起会一点也不漂亮的。
二、摆摆讲讲
1、师:“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封信,它说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种的整整齐齐,那么花园会更美丽的。”
2、讨论:“你们知道这盆花是怎么种的呀?”(出示一张模式卡)
3、小结:种花的时候先找到起点,看清楚信上的规律再种上去,种的时候排的整整齐齐才会更好看,蝴蝶才会更喜欢和春天小花园的花做朋友。
4、幼儿操作。
5、讨论:“你们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队种在了花盆里,好象种的方法不一样,谁来说一说?”(幼儿一一介绍)
6、小结:你们真动脑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来种花,可是种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颜色来种的,有的是按大小来种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颜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来种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师:“我们一起把花种到花园里吧,你们现在觉得蝴蝶姑娘会喜欢来花园玩吗?”
2、师:“我们一起和蝴蝶姑娘来跳跳舞吧!”(歌舞表演)
3、师:“和蝴蝶姑娘再见,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 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
之后在师幼讨论中:“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平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大熊,小的给小小熊"。
3、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大熊和小熊图片、小礼物和大礼物、小帽子和大帽子、小房子和大房子的图片各一张、ppt材料一份。黑板一块,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小(2)班来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大大熊和小小熊)他们一只叫大大熊,一只叫小小熊。大大熊说:"我喜欢大大的东西"。小小熊说:"我喜欢小小的东西"。
2、师:你们猜猜谁是大大熊,谁是小小熊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大大熊大,小小熊小)
二、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1、师:大大熊和小小熊很喜欢小二班的小朋友们,想请小朋友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师:他们走啊走啊,可是呀,大大熊和小小熊迷路了,不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大大熊的家是那一个吗?我请小朋友上来先送我们的大大熊回家好不好?送的时候要说:"大房子住大大熊"。(请幼儿上前送大大熊回家)那小小熊的家又是哪一个呢?谁来帮它找一找?(幼儿送小小熊回家,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
3、师:大大熊和小小熊都找到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可高兴了,今天呀还是他们的生日呢,小兔子送来了生日礼物,可是呀,他们的礼物都放在了一起,搞不清谁哪个礼物是大大熊的。哪个礼物是小小熊的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么?
我请小朋友来送礼物给我们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谁愿意?送的时候要说:大礼物给大大熊/小礼物给小小熊(集体再说一遍)
4、师:他们得到了礼物,真开心呀,拆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他们在屋子外面玩游戏庆祝生日,一不小心,帽子都掉在了地上,这两顶帽子呀长的一模一样,他们搞不清哪一顶是大大熊的哪一顶是小小熊的了。小朋友你们知道么?我请小朋友来送帽子给我们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谁愿意?送的时候要说:大帽子给大大熊,小帽子给小小熊(集体再说一遍)5、师:大大熊和小小熊找到了帽子,可开心了,他们说小二班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巩固理解
1、(教师出示ppt)师:大大熊和小小熊生日会上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2、师:这是谁啊?(小兔子和大兔子)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个大,一个小)出示小狗,小猪以此类推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大大熊和小小熊掉在外面的的东西呢。我们把来把他们找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的客人来了,让幼儿通过客人小动物来进一步巩固大小的认识。
通过上课,我意识到本次活动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我的声音还不够响亮,我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量,使每个幼儿都能听到都能被我吸引。然后在布置作业那一环节我没有考虑周全,我只是让幼儿明白作业里物体的大小,但是没有教他们怎么做这个作业,导致在后来的作业中,有一些小朋友不会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是我的一个失误,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准确细致。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7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以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因此,我设计了“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初步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图形。
2、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活动材料: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各一个)
2、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饼干”(各几个)
3、没有轮子的一辆
4、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图片许多供幼儿串图形项链、线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图形,给图形宝宝喂饼干
1、图形宝宝肚子饿了,我们给它喂“饼干”吃。
(1)观察“饼干”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幼儿手持图形,找出与自己图形相应的“饼干”
(3)检查是不是图形宝宝都喜欢吃的“饼干”
二、图形宝宝做轮子
1、出示“小轿车”,“小轿车”开不动怎么了?
2、图形宝宝们都要做的轮子,我们到该请谁呢?
三、串项链图形
1、图形宝宝变魔术,变成一根项链,找一找项链上哪一个是圆形,哪一个是正方形,哪一个是三角形?
2、幼儿串项链
3、幼儿相互说一说,比一比,我的项链上有哪些图形宝宝?
教案反思:
科学活动必须是孩子通过科学知识的摄取,将所学的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再次操作得出的结论,因此,我觉得引导发现法是幼儿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标在于养成幼儿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使之学得主动、积极。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伴有猜想、思考、期待,促使他们去寻找理由、证据。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相应能力的提高。
寓教于乐,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园所倡导的。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三个游戏,和小朋友们共同复习对四种图形的认识。孩子们的兴趣都较高,大多数孩子都能说出四种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也能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拼拼乐的游戏。因此,教学目标能顺利达到.现将自己在本次科学活动《我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每个环节作一反思。
活动开始时,以游戏《摸一摸,图形宝宝的奇妙箱》引出了本次的活动,幼儿逐一摸出箱中的各种几何图形,这个环节是让幼儿在充满好奇与猜想中进行的,感知箱子中的各种图形,并找出教室中相应形状的事物。接下来是师幼一起总结四种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在游戏《捉迷藏》的环节中,当幼儿有所发现时,引导幼儿把自己发现的图形说出来,并将其数出来。因为孩子在发现的过程中,他会对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还得到了相应的巩固,在说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同伴分享了他的发现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在拼拼乐的环节中,通过每个小朋友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发挥想像用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拼在一起,创造出不同的事物。幼儿来到操作区后,可以按照老师的提出要求进行操作了,近十分钟后,大部分幼儿能拼出不同于老师的物体(如:有房子,大树,雪人,风车,等等)。
幼儿的自主学习是以有充分的自由空间作保证的,我们也知道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该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探索活动空间,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我们老师应尽量让幼儿走在前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有了相当多的空间,得以进行自主的学习。
瓶和盖小班数学教案篇8
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空间概念)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
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有图有真相、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
(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4.趣味练习:引导幼儿用方位词描述动物的位置。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里的小动物都分别在什么位置?(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一句话说完整。
三、结束
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