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7篇

时间:2024-04-18 17:48:17 分类:方案大全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书写教案,教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案,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7篇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

②46—32

③54+29

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展示,并集体订正。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1.6-0.4 4.5+0.5 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一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扶着学生学习了例1,例2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引导他们用解决例1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的学习例2,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算法优化的思想】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基础训练,使枯燥无味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变得有趣,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 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20xx 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教后记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说明

与义务教材相比,本单元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义务教材(加、减法穿插编排):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

●实验教材(加、减法分开编排):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四、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例4,分别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义务教材在分析时,给出了条理比较清楚的分析思路(举黑兔、白兔的例子)。这样做不是不正确,但一写在教材里,容易让人误会,一些老师以为这样的思路,一定要让学生条理清晰、完整地叙述出来,结果搞得老师、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教材不出那样的分析思路,只给出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让学生观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观察得出;一种是直接列算式计算。

●目前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暂时编成这样,希望老师们能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口算只要求学生会进行计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6的加法与减法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