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

时间:2024-05-07 10:48:08 分类:方案大全

一份完善的教案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必须准备的一份文体,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橘子、等的特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各种水果

2、感知水果特征并用言语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橙子、苹果、梨子、桔子、香蕉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水果,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宝贝们认识它们吗?

幼儿:这是苹果、这是桔子?

2、观察水果,说出外部特征

教师:你看到的苹果是怎样的?

幼儿:红红的、圆圆的?

3、摸水果,增强孩子对各种水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并用言语表达:冰冰的。凉凉的。梨子桔子表面不平滑。香蕉苹果滑滑的.

4、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切开各种水果,让幼儿更深入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并用言语表达:梨子苹果白色的、香蕉橘子等是黄色的、橙色的、有黑色的籽等

5、品尝水果,通过味觉感知水果特征

将切好的水果分别请幼儿品尝,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软软的'等

6、游戏

将幼儿眼睛用布蒙住后,再品尝水果。猜猜自己吃到的是什么水果。

7、教师总结一下。并延伸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三、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五、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六、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意图】幼儿喜欢做游戏,通过游戏使幼儿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同时使幼儿认识果蔬的颜色,并按颜色将果蔬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教案目标】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2、能按颜色将果蔬玩具分类并放到相应的箱子内。3、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教案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若干、《走路》音乐光碟、小猫、小兔头饰、小鼓

?活动重点】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教案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走路》音乐光碟,引导幼儿模仿动作,进入游戏情境。介绍游戏玩法:戴上小猫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小猫有一些箱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箱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介绍游戏玩法规则:"小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撒在地上)"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水果或蔬菜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箱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头顶上,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小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蔬,准备好了吗?"合作玩游戏《送果蔬回家》四名幼儿分别站在箱子前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捡拾果蔬玩具放在箱子里,看看他们放的对不对。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②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③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继续玩送果蔬回家的游戏。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6

教学活动意图: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儿童,而中班幼儿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轻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围绕《小鬼显身手》这一主题,我生成了本次科学活动——《小鬼当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记住自己家和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使幼儿碰到紧急问题时自己会独立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复习9以内的数字。

2、、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并记住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

能力。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

(1)09数字卡片每人一套、贴有动物图形的记录纸每组一张。

(2)110、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小动物的名片。

1、今天小狗收到了几张好朋友的名片,名片上都有好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小鸟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这是小鸭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刺猬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3、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这些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一样吗?为什么它们每一家的.电话号码不一样?

二、我家的电话号码。

1、小朋友家里有电话吗?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2、幼儿讲,教师记录,全体幼儿认读数字。

3、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4、教师小结。

三、特殊的电话号码。

1、老师知道有些电话号码是有3个数字组成的,你们知道吗?

2、游戏:打什么电话?(看课件或图片):

(1)出示第一幅图画“火灾”

师:这个时候,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教师出示卡片119,请幼儿在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9,并按顺序进行排列。(从左到右)

(2)出示第二幅图画“生病”

师:该打什么电话呢?

教师出示120卡片,请幼儿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1、2、0,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出示第三幅图画“抢劫”

师: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

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1、1、0,并进行排序

3、小结:电话号码的作用太大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它。但是像110、119、120等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不能随便乱打,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它。

四、制作动物电话卡本。

1、森林里的动物们看到小朋友家里都装了电话,动物们

都要装电话号码了。

2、不过小动物们想考考你们,请小朋友动脑筋帮它们编

电话号码。

3、幼儿操作:每一组有一张大表格,上面有小动物的图

片。要求同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编电话号码,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是有8个数字组成的,每一家的电话号码要编的不一样。

4、教师检查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制作动物电话卡。以名片引题,激发幼儿对电话号码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地电话号码的位数,让幼儿知道通过数字的不同排列方式产生了电话号码,知道每一家的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了解特殊电话:119、120、114、110、112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特殊电话号码的作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号码。引导幼儿将日常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分类,知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打不同的特殊电话。

通过操作,巩固幼儿用0—9的数字组合成电话号码。

通过检查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篇7

教育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观察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