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植树问题教案5篇

时间:2024-06-22 14:48:04 分类:方案大全

教案是教师规划教学过程和内容的重要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详细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植树问题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5篇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生会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和一端植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1.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你都知道了。

2.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总结

植树问题

总长()=()

两端栽:棵数=()+1

一端栽:棵数=()

两端不栽:棵数=()-1

三、课堂达标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3.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18页例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让你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面:(打一我们在排队时,也出现了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某种关系。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排队(先请三人起来排队)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再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继续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

通过观察同学们刚才排队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人数与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人数比间隔数多1,或者间隔数比人数少1……)

3、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队列中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4、刚才我们谈到的手指和队列的问题都是植树问题,大家能说出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吗?教师举例:(上课和铃声、整点敲钟报时、美国五年一届的总统选举)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每隔5米是指什么,两端要栽……,并重点理解“每隔5米”就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距;两端:也就是这行树的两头)然后教师提问: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答案呢?(如果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证明,每5米1棵,那究竟要画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我们可以把这条路看作较短的10米、15米、20米……通过画图得出规律,再根据规律求100米路要植树的棵数),这是在我们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花繁为简法”。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学生实践记录单

出示实践记录单后,教师先示范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间距,间隔数,线路总长”等,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线路总长、间距、间隔数”。

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线段图),学生通过画图探究,逐渐对总长、间隔距离、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建模。

c、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那么在长25米和30米的小路上呢?

(1)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实践记录单。(学生完成这个表格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怎样求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全长(米)10 15 20 ┉

间距(米)5 5 5 ┉

间隔数(段)

棵树(棵)

(2)观察表中的棵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或间隔数=棵数—1),全班齐读规律。

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能不能解决例1的问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提问: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间隔数)20+1=21为什么还要+1?(因为两端要种的棵数=间隔数+1)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3、解决实际问题(口答)

①教师说间隔,学生说棵数。(或者教师说棵数,学生说有几个间隔。)

②小组内各同学互相出题。

小结:

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如果知道了间隔数和间距(每两棵树的距离),怎样求总长呢?(引导学生说出:总长=间隔数×间距(板书)

4、完成“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中的间隔数是多少,间距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教师可再进一步提问:如果在公路的两侧植树,又该怎么做?)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植树的棵数,求间隔数,求植树的路线的总长度,解决这几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的,就是要运用好段数与点数之间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

1、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练习

全路长(米)间隔距离(米)间隔数(个)棵数(棵)

1 30 5

2 50

10

3

4

21

4 1000

101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0时敲响10下,需要多长的时间?

3、小明要在全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如下图),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下植树方案。(此题留待学生思考,为以后教学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做铺垫)

四、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谈谈收获,教师总结。

五、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习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06-108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化繁为简,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其次,通过画线段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是进行变式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

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200×15=3000(米)

b.16+1=17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有多少个间隔?有多少盏灯?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2号3号4名

第3名第4名第2名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

a.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一样多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20米栽几棵,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习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

小练笔:运动会上,在一条长200米的笔直跑道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10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师:请大家默读题目,然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三、学以致用。

1、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看,我们的《小苹果》舞蹈比赛中同样蕴含着植树问题的知识。

(课件配图片出示)五二班学生参加《小苹果》舞蹈表演,其中一列纵队全长18米,如果每两个同学之间相距2米,这列队伍一共站了多少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3、师:你们真了不起。请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

(课件出示)8个同学站成一队,每两个同学之间距离1.5米。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师: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再解答。

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充分交流。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数学研究中“化繁为简”方法,会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在植树问题中还有许多知识,比如两端都不栽时、只有一端栽时,或在封闭图形上栽时,棵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

《小学植树问题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