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4-07-06 17:48:05 分类:方案大全

不少人认为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设计生动引人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互动,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精选8篇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通过学生主动发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给大家过一个印象深刻并且富有意义的节日。羊村长带小羊们给他们的村落植树。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上呈现植树的情景,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给这些小树浇多少桶水呢?该如何列式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方法。请学生回答。

预设: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可以这样列式:

先计算一组同学浇多少桶水,可以这样列式:

教师鼓励同学想法的独特性、新颖性,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关系:

2.小组交流讨论

顺势抛出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将同学们的讨论结论呈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明确: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表扬同学们观察认真,语言表述准确,并总结: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3.引入符号,加强符号意识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引出:

此时同学们头脑中除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同时还会浮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再次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深入剖析知识本质。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出示教材做一做,填一填,看谁填得又快有准。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寻找身边的生活例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2

课时安排:xx

教学目标:xx

教学目标:xx

(四)实践应用

(二)思维训练

1、示教材第61页的第4题。

(1)看懂图意

(2)说想法

(3)汇报

2、猜一猜谁多谁少,给你认为正确的画“√”。

(1)小红有19本书,小力有20本书,小红送给同学10本,小力送给同学11本,他们俩人谁剩的书多?

a、小红剩的书多

b、小力剩的书多

c、俩人剩的书同样多

(2)小明家有46棵白菜,小方家有40棵白菜,都吃了一些,剩下的同样多,谁家吃的白菜多?

a、小明家吃的白菜多

b、小方家吃的白菜多

c、吃的同样多

2、把22块糖分给小朋友,每人如果分2块还差4块,请你猜猜看,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三)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1、对地图上的方向掌握更清楚了,能初步设计简单的地图。

2、进一步巩固了乘除法。

练习设计:教材第60——61页1、2、3、4题。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三)

该到哪儿去买伞?

小狗:每把5元

小兔:每把6元

小老鼠:我要买7把伞,只有35元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3

一、课程标题:《夜莺的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 ,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四)课堂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红红的雨花石》。

七、板书附录: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掌握____________,并能运用____________创作一幅作品/设计制作一件作品/赏析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创作/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造型/设计(提高对美术作品)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了解/掌握____________,并能运用____________创作一幅作品/设计制作一件作品/赏析作品。

?难点】

(1)学生能够运用____________创作/制作一幅有创意/形式美感/实用/美观大方的作品。

(2)学生能够结合历史背景/从多角度赏析____________。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直观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展示/播放____________图片/视频,提问学生:____________,教师引导:____________,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授

活动一初步感知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____________?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小结____________。

(2)教师ppt展示____________图片,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小结____________。

活动二小组讨论

教师ppt展示____________,请同学们分成____一小组讨论:____________?引导学生从______、______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____________。

活动三教师示范/直观教学法

(1)教师示范讲解____________绘画方法/设计制作方法,首先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再次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2)教师ppt播放____________作品,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幅/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从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欣赏,拓宽学生思路。

环节三:课堂小结

(1)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____________作品。

(2)选择合适的媒材设计制作一件____________作品。

(3)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料袋赏析____________作品。

要求:

(1)构图美观、具有一定的美感。

(2)运用合适的媒材,具有一定的创意。

(3)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环节四:展示评价

请同学们分成_____人一小组,从_______、_______等角度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评价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环节五:小结拓展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本课内容,课后借助互联网等查阅_______资料。

五、板书设计

标题

一、知识点一_______

二、知识点二_______

三、知识点三_______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具:桂林山水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 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 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奇、险、??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

八、课堂小结:

九、板书设计:

林 漓江的水:静、清、绿

水 桂林的山:奇、秀、险

天 山和水: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2)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本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创设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运动”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思路:

因为教材中的“公园定向运动”的情境虽然来自现实生活的素材,但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故本节课笔者创设了“牧童指路”、“确定老师的家的位置、学生的家的位置”等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鲜明的教学层次性:导入时让学生在原有用“观测点”和“方向”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初步意识到确定位置时用上“距离”的必要性;新授时又从探索物体所在观测点的方向、探索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三个层次组织教学;自学教材是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自我检测;实践应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爱国、爱父母等教育。整节课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试图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的帮助,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并适时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投影、地图、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牧童指路”图让学生联想一句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面对诗人杜牧的问路,牧童关键要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创设“问路”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感知确定位置除了明确“观测点”和“方向”两要素外,如果加上“距离”就更好了。)

2、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其实,这就要用到我们数学上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位置与方向,认识了八个方向。谁能把这八个方向不重复、不遗漏地说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三年级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唤起学生的知识记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要求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地说出八个方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4、以我们学校为观测点,让学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一下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

5、任意找出一位学生,让跟他家是同一个方向的学生举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的家在一个地方,对吗?

(不对,这些学生的家有远有近。)

6、师小结:

看来要具体地说清楚你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只说明方向还不够,最好还要说清楚什么才行?(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观测点、方向、距离

(设计意图:许多学生的家在学校的同一方向,但他们的家却不在同一地方,再次让学生意识到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只说方向不全面,还要说清楚与观测点的距离)

7、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观测点、方向、距离”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

1、探索物体所在观测点的方向。

(1)师:刚才我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所在的位置,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家在学校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确定老师家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出示“老师家的位置”和“小明家的位置”

(3)让学生说说老师的家和小明的家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都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4)引导学生想办法从方向上区分老师的家和小明的家的位置?

引导学生说出,要精确指明方向可以加上“角度”。 板书:角度

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方位与四个正方位所形成的角度更加准确地描述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方向上区分在同在学校东北方向的“老师的家”和“学生的家”的位置,由原来的从大体上确定物体的方向,过渡到具体的说出物体所在观测点的角度,引出本节课的难点。)

(5)投影出示角度。(老师家的方向与东的夹角是30°)

(6)让学生试着加上“30度”,精确地说出老师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学生可能会说:东偏北30°、 北偏东30°、北偏东60°、东北方30°、东偏北30°等

(7)讨论交流:你认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师小结:“东偏北30°”和“北偏东60°”都对,但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夹角比较小的方位,所以说成是“东偏北30°”,而不说“北偏东60°”

(8)仿照说一说

让学生精确地说出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北偏东30°)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通过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探索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

(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要想知道老师家的具体位置只知道精确的方向还不够,必须知道老师的家到学校的距离。

(2)投影出示“从学生的家到学校大约3千米”,让学生说说老师家离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课件上从学校到小明家的线段被分成三等份,从学校到老师家的线段被分成四等份,每一份线段的长度相等。)

3、确定物体的位置。

(1)师对照板书让学生从“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四个方面来说一说老师家所在学校的具体位置?

可以多找几位学生说说,从而得出“老师的家在学校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4千米。”

(2)让学生仿照 “老师家在学校的具体位置”说说“小明家在学校的具体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自学释疑

1、让学生自主观察数学书第17—18页的内容,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我们来一起研究研究。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问。

3、投影出示网上下载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定向运动”和“检查点”,渗透锻炼身体的意识。

(定向运动就是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并到达终点者为胜的一项体育运动。

检查点就是预先绘在地图上的,当运动员到达检查点时可发现检查点的标志,参加者在标志上做记号,证明他曾到达该处。但检查点之间的路线却没有限制,通常两点之间的路线会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4、师小结:

如果你对“定向运动”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课后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也在我们这儿发展发展定向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者从网上找资料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把本节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5、让学生合上教材说说1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什么位置。

(1号检查点在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1千米。)

四、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如,写“学校”在“小明家”的位置时,我要求学生先找出较小的那个夹角,这个角是“北偏东”,还是“东偏北”,明确较小角是“北偏东”后,就把量角器的中心与“小明家”的点重合,“0刻度线”与“正北线”重合,这样所度量的角才是正确的。再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在图上这一段距离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最后思考如何确定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1)教师出示地图,先让学生找一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这些城市大约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3)让学生找一找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的位置,说说你父母在哪个城市打工,那个城市大约在黄山区的什么方向上,能否想办法算出那个城市离黄山区大约多远,让学生体会父母在那么远的地方打工的艰辛。

五、总结反思

1、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确定位置的方法呢?

3、回应课初。

课上到这儿,面对诗人杜牧的问路,你认为牧童该从哪几方面给诗人杜牧指路?

(设计意图:呼应导入的情境,让学生明确确定位置的四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篇8

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深入理解词人在词中的情感;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

重点:生平,情感,意象,意境。

教学难点:意象,意境。

教学内容:

1、了解词人的生平,以结合词人生平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

2、探讨意象对传情达意的作用。

3、描述词的意境。

一.介绍李清照

教学过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课外资料1】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课外资料2:易安词在国外】: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如《醉花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听读,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

2、需要解释哪些词语?戚戚,乍暖还寒时候,将息,敌,损,堪,怎生,次第。

3、在理解字句的基础上再读词,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

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探讨:词用了哪些意象?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酒】淡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酒是“愁”的载体。而淡酒?因为酒淡,所以“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不住秋风的寒意?这一层寒意来自天气,使词人感到透骨彻心的寒冷?并非酒淡,非关天寒,而是词人悲情太厚,酒力压不住心寒,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

?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1、雁声凄惨,惹人哀思;

2、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触发亡夫之痛。

3、北雁南北,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忆及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委落,堆积满地,可知当日开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过往的欢乐,欢娱越盛,今日之悲哀与追思越深。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雨】【黄昏】同学们自己回去搜集相关的诗句来揣摩其意味。

四、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请比较与《声声慢》的异同。

五、作业:请把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注意景、情、人三者的融合。

找啊,找啊,找什么?故乡、家园、亲人、夫君、温馨、欢乐、安恬……怎么就全都离我而去呢?这忽冷忽暖的天气啊,似乎也在欺负可怜人,让我怎么能安眠、调养呢?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思绪纷纷,勾人愁思啊。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一阵疾风吹过,心还是冷得让人生痛。唉,那三两杯淡酒,又如何能抵挡这一份凄凉!

忽然听到秋空中一声悲鸣,抬头望去,那是从北方家乡飞来越冬的鸿雁啊,那不是旧日的老相识吗?啊,那些美好的日子,你曾经帮我捎了多少思念和情意啊!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痛心啊,锦书可托何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刀霜剑,那院中黄花堆积一地,啊,昔日的繁盛,已一去不返。憔悴零落的花儿啊,如今有谁和我一起赏花折枝呢?只剩下我一个人守着寒窗,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

《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教案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