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7篇

时间:2023-06-12 15:01:20 分类:事迹材料

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内容具体,事迹材料写的好才可以让人民群众多阅读和学习,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7篇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1

孔凡成,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015年6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记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tbm挖掘机作业被美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洞,经过149天的安装调试,tbm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8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工程14项,中标额从最初的1700多万元增加到30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有他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业主单位领导说:“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2015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摞下摊子不管。2015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正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2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执教十六年,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取循循善诱方法,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既教书又育人,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前提下,结合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讲好学科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做新一代文明的学生。

二、坚定信念,身体力行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为只有把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师德修养,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助学工作中,展示出热心、爱心、耐心。在办理学生资助时,能够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组织安排好学生资助工作。每年都积极参与到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具体事务中去。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认真整理学生资助档案材料。以事业心、责任感和不怕苦的精神努力工作,使贫困学生能积极努力学习。解除了贫困学生与家庭的后顾之忧,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十六年来,无论在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上始终不忘进步提高。在工作中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紧随国家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平等施教的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温情关爱每一位同学;在专业技能上,潜心学习钻研,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领域,迎难而上,逐一解开自身专业瓶颈,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一中教师,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共产党员,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的事业,再创辉煌业绩,一路放歌,勤修师德,让自己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用爱扬起学生未来理想的风帆。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3

谢发强是砲里街道谢家岭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儿子是聋哑残疾人,女儿是听障残疾人,老伴瘫痪在床。面对重重困难,种种压力,谢发强不认输、不气馁、不懈怠,用自己的辛勤付出、顽强拼搏为家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中成长生活。

他悉心照顾儿女,在孩子们年幼时到处寻医问药,为孩子们积极治疗。面对孩子们的苦恼他耐心开导,用爱心培育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两个孩子都顺利从聋哑学校毕业。为了培养儿子的一技之长,他陪儿子一起在工地干活,充当翻译,鼓励儿子主动和工友交流,尽快适应环境。在他的培养下,儿子成为了一位技术精湛的瓦工,常年在西安装修行业工作,并受到业主的好评和欢迎,也因为自己的阳光乐观收获了幸福的家庭。

女儿在他的教育培养下,取得了手语、茶艺、救护等文凭,自信乐观,工作出色,担任了西安市残疾联合会聋人协会副主席、莲湖区春晓康复中心副主任和未央区启点之星成人康复中心主任等职。经常参加省、市重大残联工作的研讨,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老伴偏瘫七年来,谢发强天天为老伴穿衣做饭、端屎倒尿。春天用轮椅推她散心赏花,夏天为她扇凉驱蚊,常年围着她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面对家庭的困窘,旁人总会用同情的眼光来看他们,但看到现如今谢发强一家人满溢自信乐观笑容的“全家福”,都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眼光。这个不幸的家庭,没有笼罩不幸的阴霾,相反却充满幸福的爱的力量,这份“爱”有谢发强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更是他对家人不离不弃的爱和责任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4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他都能够按照一个少先队员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一、家庭里的他是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宝宝。当每天放学以后,回家的第一任务就是写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洗自己的袜子、刷自己的鞋子、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养成了比较好的生活习惯。每周还不定期的帮妈妈刷碗、洗菜、做饭等。在妈妈不舒服的时候,还能给妈妈捶捶背、按按腰;在妈妈生病的时候,还会摸摸妈妈的额头问是不是发烧?提醒妈妈早点休息。这时的妈妈是一个幸福的妈妈,也是一个开心的妈妈。每天晚上的“good night” 和每天早的上“good morning”也是爸爸、妈妈耳边最动听的音乐。

二、学校里他是一个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学生。20__年暑假,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假日阳光小队,做一个清洁小使者,和大家一起到双龙湖广场打卫生、擦洗凳子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为许昌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参观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欧利优乳业公司,深深感受到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的规模和状况。在学习中,有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王__会耐心的为他们讲解,直到同学明白为止,从不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三、生活中的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小伙伴。曾有一个周末,他双龙湖广场玩时碰到了他班里的一位同学,他们玩的很高兴,但很不尽兴,于是他和同学约好第二天下午3:30再双龙湖广场中心见面,一起再玩。本来第二天下午爸爸妈妈是要他回奶奶家的,可是王__说他已经和同学约好了,不能失约。于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回了奶奶家。当爸爸妈妈5点钟回到家时,孩子不在家,想孩子一定和他同学在广场上玩。当妈妈正在做饭的时候,孩子回来了。“玩的怎么样,很高兴吧!”妈妈连忙问孩子。“从3:30我一直在等他,也没找到他,他根本没来。”孩子如是说。当第二天到学校问了那个同学才知道原来是那个同学有事没去成,可他们又无法联系。通过这件事,王__也知道了,朋友没来是有原因,至少自己遵守了诺言,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与人为善,快乐成长。当你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你自己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当你把自己的那份爱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你就拥有两份爱。因为爱与快乐会越分越多。爸爸妈妈时常这样对孩子说。

在公交车上,他为老人让座位时,他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伸出援助之手,他是快乐的。当他和妈妈带着很多的食物去社会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儿时,看到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他说他们需要爱,需要关心。他在看《孔子》第22集《闵损》这集时,在看到闵损说冷,父亲打他,无意间把他的衣服给打破,芦花飘出。父亲知道真相后大怒,回家后,父亲无论如何都要休了妻子,而闵损却跪下来要求父亲别休了继母时,孩子的眼泪“嗖”的一下就掉下来了。闵损的那颗爱心、孝心也在这一刻传给了王__。

王__在学习上不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生活中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5

李秀英是兴文县莲花镇高义社区村四组村民,与丈夫何明宣以务农为生。2020年孝老爱亲宜宾好人、兴文县苗乡好夫妻、兴文县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1992年,李秀英与何明宣经媒人介绍认识,相处两年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相濡以沫,随着一双儿女的出生,夫妻俩的生活更是甜蜜幸福。何明宣是一位很有经济头脑的农村青年,专门学习过稻田养鱼、果树种植等农业技术,还到四川省内非常有名的肉兔养殖培训学校“仁旭平养兔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养兔技术。当时父母还不太能接受一些新思想、新技术,而作为妻子的李秀英却经常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决定,主动耐心做公公婆婆的思想工作,争取全家人的支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9月,丈夫何明宣在医院检查患有尿毒症,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婆也常年患病,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李秀英一个人肩上。

面对生活重压,她不屈不挠

病魔虽然凶恶,却没有击垮李秀英对奇迹的期望,她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疾病所击垮、消沉。作为平凡的农村妇女,李秀英面对生活的重压,她不屈不挠,照顾患有尿毒症的丈夫14年,无微不至孝敬年老多病的公婆,并将2名子女培养为大学生、共产党员。李秀英用自己的付出,给子女树立了榜样,为家庭付出了心血,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书写了作为妻子、儿媳、母亲的责任和担当。

谈到老伴,何明宣饱含泪水,“多亏了她这么多年的细心照顾,不然,我恐怕早就连命都没有了,孩子们也不可能上大学。同样是女人,她却比别的女人要辛苦得多,特别是在我住院期间,为了省下治病的钱,她每天都吃我吃剩的面包和牛奶,想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面对患病公婆,她不离不弃

李秀英陪着丈夫,多次到重庆、成都、泸州等地治疗,医疗费、药费、往返交通费、食宿费,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在四处寻医的同时,家庭没有了经济收入来源,两个孩子要读书,一家人还要生活。这时的李秀英既要面对害怕失去丈夫的惊恐,又要面对现实生活的困难,本来就瘦小的她,一夜之间更是苍老了许多。李秀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却说:“如果我不坚强起来,那卧病在床的丈夫、年迈的公婆,年幼的孩子们怎么办?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管丈夫的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都不会丢下他不管,只要我有口饭吃,我就不会让他一餐饿着,一定要把孩子们拉扯长大”,当时很多人都叫李秀英出去打工,但她都拒绝了“我出去打工,日子倒是好过了,但丈夫在家想喝一口热水都成问题,孩子们上学回来热菜热饭也吃不上,所以我必须留在家,要苦大家一起苦,要幸福大家一起幸福”李秀英朴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更渗透着一个农村妇女无比坚韧的力量。

李秀英的公公是优抚军人,在部队艰苦的环境中身体留下了很多毛病,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发作,长期需要人照料,婆婆的身体也不好,李秀英更是没有任何怨言,无微不至的照料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尽量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享受应该有的天伦之乐。同时还不断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算砸锅卖铁也不会放弃对丈夫的治疗。婆婆对李秀英更是赞不绝口,“我们这个媳妇心很好,平时对我们也很好,以前在砖厂上班,别人拿一个香蕉给她、拿两颗糖给她,都要拿回来给我吃,真的像亲女儿一样。”

面对命运的不公,她无怨无悔

面对命运的不公,李秀英从未埋怨,尽量把自己乐观的一面展现在家人面前,用自己的乐观影响家人勇敢面对生活,夫妻俩从来没有因为生病或者是家庭负担而产生矛盾,总是相互鼓励、支持着对方,从不在别人面前叫苦。何明宣生病14年来,李秀英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撑起了这个家庭幸福的蓝天,用爱书写了孝老爱亲动人故事。现在,何明宣的病情得到控制,每周去县中医医院做三次透析,花销降低了不少,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能够为他们分担一部分经济,肩上的担子就没那么重,日子也越来越好。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6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__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__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__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迹在周边村队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为新建村树立了榜样。

而孙三华却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篇7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这是范__的朴素人生理念,也是他对家乡父老的铮铮誓言。

范__是丹江口市蒿坪镇余家湾村人。因为家贫,范__很早就外出打工。通过打拼,他成为我市知名企业家。

余家湾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农民大多生活贫困。范__常常思考:通过什么方式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20__年开始,范__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完善余家湾村的通村公路,目前道路全是6米宽的标准水泥路。他还投入400多万元,修建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10多公里的自来水管道,让全村乡亲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为反哺家乡,范__投入2300余万元,为余家湾村村民捐建了73套别墅。有人说范__傻,把挣的血汗钱瞎花。范__却说:“这是我的家乡,我要把她建设好。我自己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为解决乡亲们的困难,每年春节范__都拿出10万元左右,给全村近百户特困户买回过年物资,给每户贫困户发放500元慰问金。

“提升乡亲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才能让乡亲们更幸福。”范__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范__在家乡创办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余家湾村实施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他还带领乡亲们实施旅游开发,以自然的“火焰山”和人造的“花果山”为依托,打造现代版“西游故事”主题文化公园。

范__组建丹江口市农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全村所有村民吸纳为社员,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余家湾村先后流转农户土地和荒山10000多亩,进行统一规模经营,发展黑猪养殖1500头,种植薄壳核桃1200亩、银杏500亩、软籽石榴1000亩,建设野生葡萄采摘观光园100亩、蔬菜大棚100亩。在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上,一律贫困户优先。一大批乡亲从传统农民变身企业工人,既可得土地租金,又有务工薪金,年底还享分红。

20__年,范__当选为余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在范__的带领下,余家湾村发生巨大变化:全村429户1550人,人均年收入提升到6500元以上,去年实现脱贫55户241人。据估计,今年余家湾村农业产值可达5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到1.5万元。

天道酬勤。范__的无私奉献不仅换来余家湾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还让他荣获“20__年湖北省十佳职业农民”、“20__年荆楚楷模”等光荣称号。

《优秀的道德事迹材料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