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最新6篇

时间:2023-01-18 13:01:35 分类:事迹材料

一份优秀的事迹一定能给人带来不错的影响,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注意逻辑严谨,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最新6篇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篇1

20__年,注定在历史上写下不凡的一页,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夺走了春节的热闹与喜庆,对病毒的不安,在防疫中隔离成了过新年的常态,但与此同时,有这样一批逆行者,他们毅然走出家门,用平凡的肩膀担负起不凡的艰难使命,用“身体”为群众搭建起了一堵防护墙,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李晓中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年轻的“老社区人”

李晓中,男,31岁,中共党员,20__年考入城西街道以来,先后在城西街道高溪社区、城西街道综治办、城西街道未来城社区、城西街道龙溪社区工作,常年的基层工作,让他练就了“轻松愉快地和居民群众打交道”的本领,他有时开玩笑说“我要把城西街道4个社区都服务到,老社区人了”。20__年春节,李晓中正就职于未来城社区党政办,也正是在这时,他“遇到了中高风险地区返凯重点人员”,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与同事并肩作战,化险为夷,为凯里新冠疫情防控迎来“春暖花开”。

一条通知匆匆返岗:“宝宝,跟爸爸说再见”

“全体干部立即到岗到位……”。时值大年初一,万家团圆的喜庆正浓,一条工作通知在城西工作群闪动,李晓中立马整理行装,告别他异地工作才见面2天的妻子,和一对牙牙学语的龙凤胎宝宝,踏上返岗行程。

“你放心去吧,爸妈和宝宝我会照顾好”,临行前,妻子不舍地抱着两个孩子送他上车。

“喂,您好,请问近期您和您的家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吗?”,一返回社区,李晓中就投入了全辖区地毯式摸排,这句话每隔一分钟便在李晓中的口中说出,社区电话排查人手紧缺,座机不够,他就用自己的手机,饿了,就与同事一起吃泡面,就在一次次询问,一次次排查,一次次解除警报中度过了春节“假期”。

“我们辖区有5户中高风险地区返凯重点人员”

20__年1月26日下午,在凯旋厂片区开展排查时,得知厂区内有5户中高风险地区返凯人员,厂区的气氛惶恐凝重起来,李晓中压着紧张的情绪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排查了解,并详细记录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李晓中向他们宣传凯里相关防控政策,叮嘱他们做好每日体温监测,得知有一户中高风险地区返凯人家没有体温计后,李晓中便立即跑往就近药店为其购买体温计,并送到他们手中,同时一再嘱咐他们做好居家隔离观察。

“爽约的爸爸”在坚守疫情防控线

20__年1月29日这天是李晓中的一对龙凤胎宝宝的周岁生日,说好在晚上9点前赶回家陪伴孩子过生日的他,这次又“爽约”了,他说类似的“爽约”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看到爱心企业送来的水和方便面,看到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看到全体同事们顶着熊猫眼在各卡点、各小区奔走,他把对家人的愧疚藏在心中,用消瘦却坚实的肩膀,扛起一名党员干部、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在20__年1月29日这天下午,他投入到动员凯旋厂5户中高风险地区籍返凯人员到凯里市指定的集中隔离点隔离工作中。然而,动员工作并不顺利,有两户人家始终不同意前往集中隔离点,从下午四到晚上九点,电话里磨破嘴皮子也依然不见效的李晓中和同事们,陷入了不知所措中。

“大家跟我走”,街道党委书记周益民的一句话打破了凝固的空气,就这样,大家共同大踏步走向了“钉子户”,此时什么病毒、危险、防护服等统统抛在了脑后。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长达6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当日晚上10点终于将这5户人员全部安全送到凯里市集中隔离点。回到家中已近凌晨12点,孩子们都睡着了,但回想起能够顺利将5户人家送往集中隔离点,便也无遗憾了。

此后,在这5户人家中有2人被确诊。然而,正是通过前期一系列政策宣传、思想动员、隔离防护等工作,才避免了疫情蔓延,为辖区甚至为凯里市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

“强哥,还有菜没?今天需要点啥?”。20__年3月,经过医疗部门多次鉴定之后,中高风险地区返凯5户家庭中未确诊且达到居家隔离条件的回到了厂区居家隔离,隔离期间他们不能出门,吃饭购买居家用品成了难题,这时,李晓中又得忙碌起来,他每天除了通过电话微信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外,还了解他们的“吃饭”情况,只要他们“有求”,李晓中同志必定“有应”,直到疫情缓解。

疫情反复责任不缓

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后,疫情防控宣传、重点来凯人员、重点场所排查及疫苗动员接种又成了日常工作,李晓中坚持一次次深夜入户排查,一次次解除“警报”,始终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做到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反馈,尽职尽责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2021年8月,国内疫情多点爆发,此时,“警报”再次拉响。地毯式排查,挨家挨户走访又成了日常工作,“您好,请问您及您的家人都接种疫苗没?”这句话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从1楼走到顶楼,又从顶楼下到1楼,不断的重复着就是为了能够摸清辖区人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并在其身体符合接种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动员接种,为建立好疫情防控屏障贡献自己的力量。几天奋斗下来,李晓中同志所负责的片区累计排查982户2448人。

自疫情发生以来,李晓中走街串巷,逐个楼栋排查,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累计共排查4000余人次,跟踪监测重点对象500余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晓中始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恪尽职守,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当疫情暂缓,看着久居家中终于出门踏青的人群,看着只能遥寄相思到团圆相聚的居民群众,从惶恐不安到回归正常的生活,深感欣慰,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一岗,我站好了”,他深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无数个和他一样的基层党员干部,携手并肩,给他力量!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篇2

新冠病毒,体积虽小,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它如一块巨石坠入水中,把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冲在了一线。吴红卫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队伍。在他刚到湖北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因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而且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再加上严实的防护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相应地因这样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视线模糊,这样导致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吓倒,吴红卫坚持了下来,并为自己能在国家危难时机而尽力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适应,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他又面临新的考验。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极低,这既影响了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早日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监护病人的治疗工作,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在日记中写道“进入病区的前几天,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伤看作是一种高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这就是今天我要称赞的抗“疫”英雄吴红卫。他大爱无疆、他医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隔离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们晋城人的骄傲。我们等着你的早日归来!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篇3

有那么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冲在新冠肺炎防疫的最前端,有那么一群人最好地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义,也有那么一群人担负起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应该担负起的光荣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渐严重之时,学校和学院发出了“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倡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愿意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担使命,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当疫情在陕西这片土地肆虐之时,学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决策,进行封闭化管理,同时辅导员老师们任务艰巨,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管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并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看着老师们如此辛苦,在这共同抗疫之时我理应义无反顾地站起来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帮助老师,做好一些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也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让老师无后顾之忧。

风往北吹,路上稀散的行人正是反应所有人都在积极响应疫情防控政策。瑟瑟的冷风,吹不走心中留存的温暖。在取口罩的途中从13号办公点到校医院,贯穿着东南与西北的两个方向,我们步伐坚定,即使冷风刺骨也吹不散我们前行的脚印,吹不倒我们心中的必胜的信念。两大箱口罩是学校对我们满满的关心。全员十二次核酸是对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在核酸检测点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累但很开心,看着大家井然有序,积极地做着核酸,一身疲惫早已消散于身。

从黄昏到日落,时光总是悄悄溜走,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心情都会愉悦起来。疫情逐渐散去,大家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想要去拥抱春天,都要出来活动活动筋骨,重要的是防护措施不能因此放下,“戴好口罩,间隔一米”是我们的口号。在巡逻时,我们会提醒大家戴好口罩,一万步,2小时,我在坚持也在体验这奉献的快乐,最开心的是,同学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渲染了我。

保证环境干净,也是对防疫的一大助力,一大早我就去领取劳动工具,为之后的打扫做准备,今天晴空万里,连太阳也在为打赢这场防疫战而高兴,各式各样的工具,相信打扫卫生时欢乐必不可少,先为同学们把这些工具搬到地方上,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动去带动更多的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害怕是人的天性,但还是有无数平凡的人都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工作,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而作为党员的我们在疫情面前更应敢于站出来,去践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篇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她坚守防护一线,不忘初心,守护群众健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医德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勇敢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然身为医护工作人员,但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亲爱的母亲。可是,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从1月23日开始,她就与单位同事在高速出口设岗值班,对返乡人员进行疫情监测。白班从上午八点至晚上八点,晚班从晚上八点到次日上午八点,查房、打针、配药、消毒、宣教、排查,严守死守。十二个小时的值班,全程不得离岗,有时车辆人员过多,忙的连简单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时吃上,但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她毅然决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同时更加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疫情面前,她是敢于担当的“冲锋者”。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疫情监测,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学严谨,决不允许抱有敷衍应付、交差了事的态度,甚至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她主要请缨,承担对返乡人员体温测量,健康状况询问,并进行登记,需要直接接触过往人员,这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感染风险,工作十分危险,一轮值班下来,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她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她更清醒的明白,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经将个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疫情面前,她是公而忘私的“奉献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为了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她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连续七天没有回家,换班后就在医院休息室躺一会。丈夫带着女儿来看望她,都要站在医院隔离病区外等待。女儿带着口罩,远远看着妈妈,哭着说:“妈妈,我真的好想你!”她也流着泪说道:“妈妈在这打怪兽呢,宝贝乖!把病毒战胜了之后,妈妈就回去了。”她伸开双臂,示意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女儿也不由自主地伸开双臂,隔空与拥抱妈妈!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及时地照顾和关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直好评。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坚守仍在继续,她将与同事们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打赢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篇5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篇6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面对突发疫情,__市烈山区古饶镇党委书记__同志以实际行动践初心使命,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古饶镇广大党员群众共筑抗击疫情“防护墙”。

责任扛在肩上,做好疫情防控战役“指挥官”。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组织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成员、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部取消休假,立即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临时工作机构及时组建,21个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相继应需成立,各村(社区)道路劝返卡点党员先锋岗24小时轮班值守;疫情防控工作宣传组张贴悬挂宣传物料55000余件,网络推送宣传1000余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建立重点防控人员“大数据”;疫情期间市场管理临时办公室出台方案重点管控人员密集型营业场所。针对两市交界点,她实地调研重点部署,古饶镇王店村蔡桥集毗邻宿州市邵杨村,两个地区群众生活混居在一起,针对宿州疫情严峻的现实,她果断关闭集市上最大的购物中心金园超市,安装铁栅栏,将两各地区隔离开来,快速有效地阻止了人员流动。在__同志的带领下,同志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镇疫情防控工作在紧张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团结凝聚力量,吹响疫情防控工作“集结号”。疫情防控中,她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思想,凝聚全镇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疫情。疫情爆发后,古饶镇21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号召动员群众参与抗击疫情,短短两天,召集志愿者636名,其中党员317名,入党积极分子86名,村民理事会成员211名(含党员)。针对志愿者群体的工作管理,她主持制定《关于加强各村(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作用发挥的通知》,明确志愿者成立宣传巡逻队、卡点劝返队、环卫督查队、重点人群服务队,进一步强化组织分工,并针对服务群众态度,捐赠物资使用等提出具体要求。面对物资匮乏的严峻疫情,镇党委号召人民群众充分发扬“小推车”的优良传统,全镇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纷纷捐款捐物共抗疫情。连日来,古饶境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共自愿捐赠消毒药剂1300多斤、食品饮料计1000余箱,棉大衣150余件,现金累计十余万元。各村党员群众,甚至低保户、小学生都加入到捐款队伍当中,为防疫一线送去采暖炉、口罩、手套、热水等防疫物品。为表达对全镇党员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的感谢,__同志带领镇领导班子赴一线慰问工作表现突出党员志愿者、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乡村环保工人等26人。

扎营一线指挥,勇当防疫阵地前沿“急先锋”。面对当前严峻疫情,她日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双带班”24小时值守制度。每天督查各值守在岗情况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亲临一线观察各村地形地貌,研究绘制《古饶镇疫情防控标识图》,标记镇内道路封闭、通行情况,21个村(社区)设置65个疫情防控检查点,对所有过往人员进行实施管控,外来人员全部进行登记和健康检查,外来车辆禁止通过,最大限度地控制人员流动。有效地阻断抑制了疫情传播。__同志每晚调度疫情防控综合办工作人员梳理最新排查数据,累计摸排外地来烈人数5856人,隔离湖北返乡人员199人,梳理“四同人员”564人,并全部落实“三同时”措施。及时关停全镇棋牌室、菜市场、浴池、网吧等营业场所91家,迅速规范46家村级卫生室、药店防疫期间的营业管理。安排梳理全镇经营红白宴席“一条龙”服务人员38人,采取强硬措施共取消全镇红白宴席310起。2月1日在得知山西村大杨家杨子士被定为疑似病例后,__同志拖着重感冒的身体,迅速赶往现场,查看地形地势,了解村内实情,迅速摸清密切接触者名册,连夜拿出预案,采取果断措施封村隔离、消杀防疫,成立物资保障组、应急小分队、稳定宣传组,确保防控无缺项无死角。

立足镇村实际,做好服务人民群众“勤务兵”。一段时间的封闭防控,病毒蔓延得到有效阻断,同时也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为此__同志带领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调研,制定《古饶镇各商店超市经营疫期临时管理办法》,全镇按统一规范要求保留开放超市48家,按经营面积分类管理,入口设置隔离登记区,排号入店购物,同时,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设置“流动超市”、“夜间超市”,有效控制人流量,并保障了群众生活物资需求。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作为劳务输出大镇,古饶面临着大量的人员进出流动,__同志提前谋划,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古饶镇村(社区)返工人员进出临时管理办法》,《办法》中除明确本辖区务工人员核查登记和出入证办理流程外,还要求境内企业提供其他外地返工人员健康证明,确保本地村民“高高兴兴上班去,健健康康回家来”。__同志在疫情期间依旧十分牵挂困难群体,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带领镇领导班子入户慰问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105户,送去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保证防疫路上不落下一人。

灾难考验人性抉择,挑战锤炼党性修养。作为一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__同志在困难挑战面前毫不畏惧,不顾个人安危冲锋一线;在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果断决策,部署施策迅速有力;在个人得失与为民服务的抉择中毅然决然,抛下照顾年迈父母的义务和陪伴面临高考的女儿的责任,始终与古饶人民共同坚守前沿阵地。“岗位系于身,责任千斤重;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组织给予我信任,我要给予百姓依靠”作为一名基层干部,__同志常以这样的信条时刻激励着自己,为党和人民努力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个人抗疫事迹材料最新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