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8篇
为了写出优秀的事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人物故事,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1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没想到思政课这么有意思!”“长知识啦!”……每周六晚8点,“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准时开播。屏幕上,不断有学生留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总学习人次超过12亿。
四十载教书育人,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把“哲学的目光”聚焦于对“真善美”的求索,以哲启思、以文化人,培养了一大批哲学教育和科研人才。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便早已是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面对课堂,孙正聿依旧严肃认真,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认真准备。2020年暑期开学时,哲学社会学院为本科生新开设了一门“理论思维讲习班”的课程,74岁高龄的孙正聿坚持上课,一学期下来,瘦了10多斤。课程结束后,《学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这本书也“新鲜出炉”。
2016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初到西藏,马丹身体经常出现不适。但她没有退缩,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藏语,了解当地地理和文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
看到部分藏族学生因家庭生活和学习困难面临失学,马丹拿出工资,资助了6名孩子上学;尼玛拉姆是一名孤儿,马丹细心帮其补课,在2019年艺术高考中,尼玛拉姆以高分通过了艺术专业考试……正如马丹所说,“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奉献和担当!”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2
____年八月,第一个教师节前夕,钟时珍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宁国中学任教,二十八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即便走上行政岗位,仍承担着繁重的语文教学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高考“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教师”;先后荣获宁国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宣城市“优秀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巾帼百优”和“三八红旗手”;20__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__年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殊荣,20__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20__年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
追踪钟老师的教学生涯,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在教育园地里的默默耕耘,每天做着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她的人生价值也正是在这种平凡。
她曾多次参加宣城市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在宣城市教委举办的教法大奖赛中荣获过一等奖。每一届高考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都是年级最好的。尽管她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八年,但她痴心不改,工作再忙,从不耽误教学工作。她的课堂特别有感染力,对年轻教师影响很大。除了教学,钟老师还一直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曾参加编写省教科所主持的教辅用书,参加编写校本教材《走进聊斋》、《走进诗苑》,主持编写《走马书城》,主持省级课题“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的研究,《高三学生自主性复习的探索》等数篇文章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
钟时珍老师是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宣城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国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工作之余,钟老师总想为教育做一点事情,她担任过多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是宁国教师进修学校的聘任教师,担任过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受邀与兄弟学校青年教师座谈,做专题讲座,多次担任全市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等。为了能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主持多个课题,带领一帮年轻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多位在市以上语文大奖赛中获奖,有的还成为宣城市骨干教师。在她担任青年教师指导老师过程中,与青年教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位“徒弟”写给她的留言中这样说:“在我的教学陷入困惑的泥潭时,是钟老师伸出温暖有力的双手拉我回芳草地;在我还徘徊在教研门外时,是钟老师一番深入浅出的话让我走近教研;每次听完我的课,钟老师总是给予最细致的指导;每次听我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她总是报以祥和的微笑,身在异乡,我时时感动于钟老师亦师亦母的爱护,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庇护,让我铭记终身。”
20__年,钟老师走上学校行政岗位,目前担任学校副校长,她深知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工作中她奉行三个原则,一是身先士卒、求真务实,二是以人为本、精诚合作,三是依靠集体、民主管理。她先后分管了四届毕业班工作,所率领的团队总是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状态、最真诚的合作、最踏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工作,每届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__届高考本科达线数为宣城市第一,20__届本科达线数为宣城市第二,创下达线率72%的记录,20__届获取宣城市应届文理科状元,包揽宣城市理科前三名,宣城市理科前十名中宁国中学有六位,文科前十名中,宁国中学有四位,在宣城市引起强烈反响。20__届又使我校获得“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优秀奖”“高中教学质量达标优秀学校”“高中教学常规评估优秀学校”“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优秀学校”等四项殊荣。
人们都说钟老师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在繁重的教育教学之余还承担着大量社会工作,她是宣城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宁国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政协宁国市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她总是利用参政、议政的机会,向政府和社会呼吁关注教育,关注孩子,所提的《优化校园环境》等两份与教育有关的提案被宁国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在宣城市人代会上也曾就人才引进等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3
2000年8月,李粉霞走进了当时还是中专的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新教师。刚进学校就被安排当上了班主任,当时职业教育正面临招生困难期,来到学校上学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分数要求,好几个家长在她面前直言不讳自己的孩子无可救药,还有几个孩子嚷着想退学,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她,面对一群不懂事的熊孩子,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让一个孩子离群,绝不让这群孩子迷失,要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她的学生,早上跑操,走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地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暗暗与学生斗智斗勇。
学生刘斌连续几天装病不想上课,李粉霞没有直接戳破他的谎言,而是回到自己的单身宿舍为学生亲手做了一顿病号饭,亲自送到了学生宿舍。刘斌顿时泪流满面,长期以来饱受老师、家长否定的那颗幼小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从此他再也没有旷过课,如今已成为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骨干。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阻挡了学生下厂实习的路,学生都心烦气躁,没有心情学习。李粉霞不想让学生荒废时间,于是主动向学校申请,由她带着学生在数控实训中心完成实习项目。她带着学生找资料、设计项目,把实训中心的所有设备让学生熟练操作,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2年守在班主任的岗位,李粉霞送走了一届届的学生,也送上了一片片的爱心。2012年,作为刚上任的数控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粉霞在早晨查宿舍时,发现一名学生不愿意起床,从辅导员口中得知该学生不服从管理,家里也无能为力。李粉霞主动把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经过推心置腹地聊天,学生向她敞开心扉——父亲在他上高中时车祸身亡,他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变得心灰意冷,行为不受控制。李粉霞没有责备这名学生,而是将他安排到自己办公室做助理,负责打水、扫地、文件整理,只为给他多一份约束。在办公桌左侧抽屉里有一个“谈心本”,是师生之间吐露真情的地方。直到如今,那个“谈心本”还静静地躺在李粉霞的抽屉里,闲暇时她还会拿出来,静静地享受着一个孩子蜕变的过程。
不知什么时候,“霞姐”这个充满亲情的称呼被一届届的学生传了下来。学生心中这位年轻的姐姐,用一个女老师特有的细心和自己特别的方式在关爱着每一个孩子。李粉霞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班集体,个人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3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战线工作者的新使命。作为高校人民教师和二级学院基层党委书记,面对新使命,要带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领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伟大”内涵和重要意义,践行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新使命,汇聚广大师生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深刻理解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要立足新使命,借力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高校要立足传承中国教育文化、增强“四个自信”的现实需要,站在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战略高度,集中学科和专家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尤其是在教育思想研究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世界教育领域的中国学派,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把握好、理解好高等教育新使命,工作中才能够有效提升学院教师和学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做好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持之以恒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因为高等教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基础工程。
二、自觉践行好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新使命
三、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新使命
当“四有”好老师是所有老师的共同目标。广大师生对高桂平教授的印象是知性、和蔼、平凡、朴素,让人感觉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实实在在地走专业成长路,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教书育人。被学生们称为“暖心妈妈”的导师——宋平教授,在课堂教学中方法严谨、态度认真,在生活与学业规划上对学生热情指导,通过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既教给知识、又教给做人的道理,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院学生党支部品牌“大学生农民经纪人”志愿服务团队,由一群热爱公益,无私奉献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联合指导,常年在学生寒暑假集中社会实践时,深入“第一书记”帮扶的条件艰苦的农村,利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生们为农民致富,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大学生农民经纪人”志愿服务团队历年来所作的公益事业,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央电视台、__教育厅网站、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__乡村广播、新浪网、搜狐网等几十家主流媒体报道。
★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个人感想
★ 学习时代楷模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 学习张桂梅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 道德楷模事迹材料
★ 袁隆平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教书育人楷模的心得体会
★ 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感悟通用
★ 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 学习道德模范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5
1985年6月,23岁的康绍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次支部大会上,康绍忠的入党介绍人,也是他的研究生导师——熊运章叮嘱他,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信仰,爱国奉献。
熊运章是一位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当年,老师在国统区求学时,冒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头的危险,读进步刊物,参加革命活动,秘密加入党组织。他的经历让我对和平时期入党,并且一生坚守初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那时的康绍忠正值硕士毕业,老师的几句挚诚叮嘱,让他一刻不敢忘记。
现在,康绍忠又这样叮嘱自己的学生。他常说:“只有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激,对农民心存感念,对土地心系感恩,对节水心有感悟,才能在农业科学道路上刻苦钻研、奋发进取。”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缺水,有着难以言说的感知。
1995年,时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的康绍忠来到甘肃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一带调研。一到当地,眼前的景象就给了康绍忠“当头一击”:土地龟裂、水干沙起,到处都在喊“渴”。在民勤东渠乡大号三社,因为没有水,很多人远走他乡,原来134口人的村子只剩下21口人。
细致考察后,康绍忠发现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上中游灌溉面积无序扩大、不科学的农业用水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结果导致下游用水紧张、难以为继。
康绍忠深切感到,农业科学用水在这里太重要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越发坚定:必须为这里做些事,“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零起步,康绍忠在这片土地上建起实验站,带领团队系统揭示了流域内13种主要农作物和4种防风固沙植物的耗水规律,开发了流域尺度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技术。
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资料,康绍忠和团队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夏天时常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观测,汗水湿透了衣服,蚊虫不停叮咬,根本无暇顾及。“渴了就喝几口白开水,饿了就啃上几口自带的干粮”。
科技引导+务实苦干,终于在15年后的2010年,青土湖碧波重现。湖水荡漾、野鸭成群、水草丰美,康绍忠“还西北旱区一片绿洲”的梦想实现了!“
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经过多年系统治理,我们最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益、水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目标。”康绍忠说。
在康绍忠这个“领头雁”带领下,石羊河试验站临时党支部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在科研一线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现在,实验站已培养35位教授、29位副教授,石羊河节水技术也走向全国,在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累计推广示范2338.54万亩,节水17.4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21.27亿元。
“农学专业面向‘三农’,实践内容多,研究耗时长”。如今,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依然奔波在西北旱区一线,从石羊河到阿拉尔,再到黑河流域,都是他的主战场。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6
提升家长素质,实现家园共育
在乡村,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带,这就出现了一个教育难题——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的良好习惯,一回家、一放假,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家园共育也有了一个大前提——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家长,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为把家长引领到科学教育孩子的大军中来,她请专家进行育儿知识专题讲座,定期给家长开放阅览室,并定期带领教师进行全员家访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帮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但这些,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为了更好地改变家长的思想意识,经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指导,郭文艳为家园共育换了一个新思路,她带领幼教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社区大学。
郭文艳勇做排头兵,她带领老师担任社区大学的义工、讲师。刚开始,社大的学员还是以孩子家长为主,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都积极参与其中。面对山区这群年龄参差不齐,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民学员,老师们大胆创新,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让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味生活赋予他们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学习,不仅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截至目前,参加社大的学员有600余人,辐射周边15个村庄。梁漱溟先生说过,“一所理想的乡村学校,不仅要成为一所好的育人场所,还要成为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传播乡村文明的精神场域,那么川中幼教人就做传播乡村文明的使者,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川中社大,让村里的吵架声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家园共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只是家长有了成长,甚至还为村民们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教育人的力量。
山区虽有些寂寞,但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可以让人很自然地静下心来呼吸,可以让人在远山近水间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2018年1月8日,应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的邀请,郭文艳代表川中幼儿园参加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第二届活教育共同体”研讨会,并在此次会议上与大家分享了川中幼教人的教育故事;3月8日,她又接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18年6月,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幼教工作者,登上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最高讲堂——中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给3000余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讲解川中幼儿园的教育故事。现在,作为全国第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幼儿园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教育典范。2019年,川中社区大学荣获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0年2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川中社区大学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教育家》《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川中的事迹40余篇,受到了业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2020年11月20日,她带着川中的故事走上了博鳌教育论坛2020年年会的讲坛。
9年的坚守和奋斗,川中幼儿园的故事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走向全国,走进东北师大、河南大学等高校,走进北京、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里,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中,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郭文艳带领自己的团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乡村教育的美丽篇章。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7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步入菁菁校园,迎面几个大字: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一中人坚定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因为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
有爱就有一切。
2023年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篇8
红崖子中心小学—杨倩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那么,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教师又怎么能培养和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呢?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我非常喜欢《大学》中的一段话:“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愿意读书,不光是为了课堂更加精彩,更是为了滋养一份静心与静气。希望因书香的熏染而能在这喧嚣尘世中保持童心的纯净澄明,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能够淡定而从容。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进行“自我充电”,变原来的“一桶水”为“长流水”,终而升华为适合学生需要的“甘甜水”。读书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只有善于读书的教师,知识才会愈加丰富,课堂上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张扬个性,也才能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气。英国作家斯迈尔斯的《以书为友》中写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是壮大自身,充实自身,发展自身的捷径。”只有熟悉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主动的、积极地读书,也才能自己挤时间读书;同时还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由开始的被动学习,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了让教育生命更加充实、幸福,那就让我们捧起书本吧,以书为友!让可敬的老师陪着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书香校园里共享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