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一部电影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可以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写观后感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是想要写得好久一定要能够静得下心思索,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榜样离我们很近,模范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心中都有榜样,我们总是在媒体上看到榜样们的事迹,总是觉得榜样在大家的“眼里”,在大家的“嘴里”,却没发现榜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如果留心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身边不缺乏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传递爱心的感人事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诠释着榜样的精神和力量。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对党忠诚。“党指挥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是张富清老同志一生在践行的誓言,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诠释了以身许国的一腔忠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严峻挑战,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做到对党永远忠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抵御克服“四大危险”,做政治、思想、行动上的明白人,才能长风破浪济沧海。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主题和承诺,隋耀达同志就是一位践诺的代表,他动员全家人搬到乡下,扎根农村开展扶贫工作,改善了共村学校教学条件,带领全村党员和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共同致富。隋耀达同志的先进事迹无处不在体现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二字装在心中,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公仆的为民之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为民服务解难题,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答好时代考卷。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克己奉公。《榜样4》中的李连成,自担任村支部书记起,没有喝过村里的一滴酒,没有乱花村里的一分钱,连自己在村企业使用的办公用品都是从家里带去的。看似小事,却折射出一名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正能量”形象,正所谓“廉生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榜样,树牢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约束和监督,坚决不踩“红线”,不碰“底线”,不打“擦边球”;管好自己的心,不该想的不要乱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乱吃,不该说的不要乱说,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乱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要乱去,做人民满意的“勤务员”。
继承榜样精神,要始终干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就是立下愚公移山之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党员干部始终要以“干”字当头,要肯干,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奋斗者;要实干,不在言多,不要满腹牢骚、抱怨,心实手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以至千里、积涓流以成江海;要苦干,敢于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要能干,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实干苦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与时俱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就更是一种政治力量。2019年10月21日晚8点,《榜样4》专题节目正式开播,专题节目报道了6位优秀共产党员和1个基层党组织的典型事迹,每位嘉宾都登上“初心台”重读入党志愿书并进行了宣誓。这堂实实在在的精神洗礼之课,指引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该瞻仰的精神图腾。
信仰坚定之星
95岁战斗英雄,深藏功名63年,转业后,历经五个岗位,坚持为民造福,他是本色英雄张富清;80年代就是村里首富,却一心惦记村民还未富裕,就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当天,就立下誓言:“不喝村里的一盅酒,不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带领大家致富”,他是“吃亏”书记李连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张富清和李连成始终永葆初心不改,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信仰坚定之路。
服务群众之星
部队退役,30岁,北京大妞,“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这四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就是李萌,她放弃了轻松的工作机会,选择到了环卫中心,当了一名抽粪工人;10多年的代课老师唐真亚,毅然选择当一名“水上邮路”邮递员,水路复杂但他坚持做好这份工作,个中辛苦自不必说。李萌和唐真亚真正做到了时刻以解决人民迫切需要为工作出发点,不退避工作艰难、不选择工作环境,用实际行动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无私奉献之星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选调生”,本应前途一片光明,但时间永远在今年6月凝固。她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遇难,年仅30岁;已被查出颈动脉瘤,明确不能过度劳累,但他还是主动报名,先后担任界水村党支部副书记、界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共村第一书记。任期结束时,他始终放心不下村里脱贫工作,决定留下并向组织申请了续任。黄文秀和隋耀达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将生命无悔奉献给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担负起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
担当作为之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彼时举国振奋,全国上下欢呼雀跃。而成功的背后,则是中国航天人忙碌的身影,在大漠戈壁的试验场上,在航天城内的月壤环境试验里,在带病坚持工作的岁月里,他们始终勇于担当,奋发进取,以优异工作担负起中华民族的探月梦、航天梦。
星光璀璨,榜样引领。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员展示着他们信仰坚定、服务群众、无私奉献、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全国“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通过榜样让我认识了很多让人尊敬的人。
他们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榜样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我也深深体会到一种师生间难得的和谐之情,在感动的同时,我又自己感到羞愧,同样身为人师,我却常埋怨工作的不如意,埋怨学生的调皮,埋怨家长的不配合,却忽略了自我反思。惰性越来越占据了我的大脑,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维中是否还存有“对工作的热情”。郭丽华得知自己患癌证晚期后仍然未有过丝毫的黯淡,痛苦中,她选择了理智:绝不能万念俱灰,要靠治疗向命运抗争,要夺回自己的生命,重新回到她怎么也站不够的讲台。可是我呢?我有着健康的身体,却拖着一个即将瘫痪了的大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消极的思想占据了我的心,没有希望、没有信心、没有斗志,有的只是埋怨。
学习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我不能埋怨学生,不能埋怨家长,不能埋怨社会,我要拾起信心,鼓起勇气,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2019年10月21日晚,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榜样4》,心中对中国共产党员油然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张富清、黄文秀、唐新亚、李萌……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用责任书写时代的新篇章,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事迹。
功名因深藏而不朽。60多年深藏功名,用一辈子坚守初心的老英雄张富清说:“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显摆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英雄,刻意封存了那九死一生的战斗殊荣,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区,甘于平凡地默默奉献。“这里苦,这里条件差,共产党不来那个来啊!”老英雄凝练的回答和淡泊的坚守,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的宝贵财富。
初心因淳朴而炙热。李连成用20多年时间,将贫穷落后的“小”西辛庄村,转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将内心最深厚的情感给了父老乡亲,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时刻践行着“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才能晓是非,多吃亏才有人跟随”的“吃亏学”。当他把大棚种植技术免费传播,当他把自家小楼铲平,当他把新的宅基地选在臭水坑,慢慢地就成为村民心中的“吃亏书记”和最信任的“领路人”。看着他饱经沧桑的脸和单薄的身体,感受到的是一颗淳朴而炙热的共产党人的初心。
青春因奉献而绽放。30岁风华正茂的黄文秀,名校硕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扶贫攻坚的“长征之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话语至今仍然萦绕耳旁。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性格温婉、经常面带微笑,亲切如邻家小妹一样的人说出的话语。就是这样一个带着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靓丽“法硕”,将青春定格在了防洪抗灾的脱贫攻坚一线,将生命奉献给了所深爱的扶贫群众,留下了在人间绽放得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人生因投递而精彩。“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的唐真亚。20年来,每日早出晚归的投递,一桨一桨划出了30多万公里水路。他风雨无阻,从投递信件、录取通知书,再到免费代办日常百货和建书屋义务传递知识,这些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非常琐碎而艰苦的事情,只要人民需要他都倾注心血执着地担当起来。一次落水后,依然一手抓住船舷,一手拿着录取通知书的他,不惧劳苦,用双脚和双桨永不停歇地传递着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湖鸿雁”的赞誉一直诉说着爱心邮路的激情和致富邮路的精彩。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不要为自己着想,要为人民着想。”
“做每一行事我们都要带头。”
“我们作为一个党员的话,就是要多做事,不管你怎么说,如果一件事没做,就没得意思。”
……
这是记者问到黄大发对青年党员有什么寄语时,黄大发提到的。
而实际上,这也是这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践行着的初心与担当。
在那个物资紧缺、技术落后的年代,“大发渠”的开凿可谓困难重重。一锤锤凿、一钎钎撬,前后两次动工,跨越整整36年,最终引得活水来,凭的就是“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的精神,靠的就是“我们共产党员不讲虚的,就是要带头干,干出来让老百姓看到”的劲儿。
1958年,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次年,24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这是黄大发当时立下的“军令状”。虽然在村民看来无异痴人说梦,但黄大发心里却有底:“草王坝缺水,但几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富足,只要劈开阻隔两村的灵宝山,水就能流进草王坝。”
那个时候,一千五百公里外的河南林州“红旗渠”工程火热进行,黄大发备受鼓舞,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带着乡亲们开始修建草王坝的“红旗水利”,计划将附近一条水量丰富的螺丝河水引进村里,工程总计15公里。
“我们修的渠一开始也准备叫‘红旗渠’。”一位村民笑着说。
不过草王坝的“红旗渠”最后以失败告终。
“那个时候不懂技术,测量竖起竹竿用眼睛瞄;没得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作数,锤子钢钎靠蛮力凿,进度特别慢,洪水一来,沟渠被冲得稀巴烂……修修补补十几年,办法想尽,可水就是进不来。”
“我当时很难过,但我觉得,我们党员必须遇事坚定,不能动摇,渠总有一天要修成功。”黄大发并没有就此被吓倒。
1992年春天,修渠工程再次启动。因为有上次的失败,村民们对这个修了十几年都没修通的水渠还是持怀疑态度,黄大发坚定地回应:“我是党员,我是拿生命去换水,我用我的党籍来保证。”
修渠开始后,从材料运输到实地施工,年近六旬的黄大发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会儿我们就跟着老支书,早出工晚收工,穿草鞋上工地,手脚都磨出了血泡。”“遇到一些危险陡峭的地方,老支书自己绑着绳子就去干了……”
放炮需要的炸材,是他来回步行36公里到乡镇背回来的。筑渠需要的水泥,是他亲自到县城“押运”回来的。有一次运水泥车行至半路突遇暴雨陷入泥潭,黄大发担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
如今的“大发渠”已是热门景点,渠道边上修建了木栈道,黄大发的老房子也被改造成“党代表工作室”,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我接待我们的游客,能讲一下我们修渠的故事,讲一些共产党人的精神。我很高兴啊!”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6
每一次看完之后,心里总会有一种很大的感触以及收获,也让我越来越爱祖国的繁荣昌盛。
古往今来,有数不尽的爱国人士都想歌唱祖国。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它斗气昂扬,豪情万丈,唱出了作者的心声,呼唤了人民群众的心。难道他不是在号召大家一起歌唱我们的祖国,齐心协力保卫祖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掏出了文天祥埋藏已久的心,说到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爱国爱党的丰碑,因为国家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也从来不奢求大家的回报。当身边的人需要帮助时,大家纷纷伸出双手团结互助;当面对灾难时,祖国总是我们的强大的后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祖国依旧是我们的最前线……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榜样6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缓解下来,以前总是以为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应得的,同时觉得自己除了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其他事情做了。如今我明白了,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也是中国的炎黄子孙后代,我更需要发愤图强去学习,为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能力,还有身体素质,已全面发展的目标,成为更好的人。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有一股热血凶猛地涌上来,也一直提醒着我,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为祖国的利益做出坚定的态度,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落实好祖国、党的路线,不断地紧跟着,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勇往直前。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篇7
“战争年代有战斗英雄,和平年代有张桂梅这样的英模。共产党员就没有退休一说,我要向张桂梅学习,把自己当成战斗员,思想上永不退休,像张桂梅一样发光发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省文化馆的倪金奎说。
省京剧院的刀承富感慨:“我从小也是家庭贫困差点辍学,因遇到好心的班主任,帮我向学校申请了每月6元的助学金才让我完成学业。1959年考取中央民族大学后,也因家中贫困无力支持上学,班主任再次帮我向学校申请了50元路费来到昆明,我又到省民委申请到50元后到达北京读书。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进校后我第一时间申请入党要报效祖国。如今退休了,我要以张桂梅为榜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发挥余热,并教育自己的后代子孙热爱教育事业,报考师范类大学,做像张桂梅那样的老师,一生无私奉献教育事业,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
其他老同志也纷纷表示,要学习张桂梅爱岗敬业、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学习她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品德情怀,学习她对党忠诚、永葆初心的坚定信仰,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汇聚正能量、助力新跨越。
活动当天,老同志们还参观了省档案馆“红军长征过云南”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览。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老同志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表示将不忘初心,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