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5-09 09:48:07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一份出色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优势和潜力,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上的能力,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生本教学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8篇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1

生本教育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曲婧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我所任教的学科美术作为一门小学科,在生本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示范课,我们只能才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衍射到自己的学科,在实践中摸索。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节课在上课之前,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到课上积极地旁观,就要求课下主动“备学生”,把所有的方式都想到,包括师生对话。在课上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动作及眼神给予学生积极地暗示,从而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只有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才能主动学习。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课前的实物观察,课堂中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都是教师通过开拓思维使学生产生自我意识并不断强化的方式。如《美丽的鱼》一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在课堂设计时,我注意到,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用实物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而有的需要大量的图片,有的需要自己动手拆拆摸摸研究。所以这一课我以动画、图片、实物导入,目的在于印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最后给各小组发已经制作好的橡皮泥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揉、搓、压、捏等方法进行创作,同时也满足了一小部分同学的需要。在课堂中,学生尽可能多地调动了身上的各个器官,通过拆装已制作好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一种“我明白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中。

在活动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强调“与众不同”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产生一种自我判断的审美意识。这种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思维方式激活了课堂,让我收获了惊喜,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出现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比如花形尾巴的鱼,南瓜形身体的乌龟??等等。学生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如我在《美丽的鱼》课堂中,为学生准备的图片及制作成作品的鱼都是侧面的鱼,但有一位学生做了一条鱼是从上往下看角度,所以有两只眼睛,而我自己都被一种固定视角所影响,以为他做的是条闭目鱼。我庆幸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会有不同视角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作品呢?

感谢生本教育带给课堂蓬勃的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惊喜及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生本教育理论,弥补不足,更多的思考、研究如何挖掘教学最大的资源——学生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让更多的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如沐春风的舒适感。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2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形势下,我校迎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前景。因为我校虽属城镇学校,但生源较少,自然最适合实施小班化教学。因而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课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寒假期间,我应学校号召,认真学习了关于小班化教学及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现将学习认识和体会做以总结,以利于新学期顺利开展学科教学工作。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 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学生人人都能在充裕的空间内充分活动,个性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小班化教学不是单纯化的小班额,而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小班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效益价值观来看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尽快真正实施小班化管理,真正落实分层教学,才能尽快提高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班化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综合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小班课堂教学,确立了学生“敢说、大胆说、人人说”的局面。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自己构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人人有机会获得别人的赞扬,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作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过去一节课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或观众,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小班的课堂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施,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现、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小班化教学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教学技能上的“一专多能”。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

五、小班化教学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开展小班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师生关系和感情更加融洽教师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小班化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温馨的环境和人文的关怀。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老师发动学生人人参与美化教室环境。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通过各种墙面文化设计参与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保持。这样不仅使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能得到锻炼,暂时的差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小班化教学减轻了教师课内的压力,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课后辅导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符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效果有效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中,要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案,使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得以有序开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我们要通过积极调查、比较、实践、反思等方法,吸取先进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及分层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实效性,逐步提高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质量。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3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白龙中学王晓燕

通过这半学期的生本教育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连体的主人,因此老师也就程了真正的组织者,观摩者。老师可少教,学生可多学。以前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是唠唠叨叨一节课,学生没有太多说话,发言的机会。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而生本教育要求老师放弃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的教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我在课堂上总是像个老大妈一样,唠叨个不停,生怕学生们听不懂,反复地讲个不停,现在的我才感受到生本教育的好处,老师不需讲解的太多,只需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加以改正。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欢乐的,但我们刚刚接触带这一理念,学生,老师都还不太适应,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老师也还没有做好引导着,学生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放开。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改变。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自己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主学习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引导着。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4

“生本”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心得一二

重庆奉节梅子中学 余立明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家斯宾塞对于孩子的教育这样说道。教育应该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看是质朴的道理却一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推荐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实施至今,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新课程革新至今,课堂教学仍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严重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的生本教育现还在处在摸索阶段,教师对“生本”理念还模棱两可,无法在教学中正常运用。

在新课程“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学校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采取集体备课、课例评析、案例分析、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生本课堂中,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必须做到不见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者,让教学成为帮学。

(一)、成立小组。 制订小组竞争方案和合理奖惩机制激励学生,特别是对互帮互助的鼓励。小组合作除了对课堂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也很重要。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着差异,对于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容易,但同时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如何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容易地学习呢?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小组的力量了。小组里面肯定会有些学生的成绩较好,有的较差,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帮小组争分、争荣誉会竭尽所能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而成绩差的同学也会为了不让小组丢分也努力学习。学生课前已经通过前置性作业预习了知识,遇到不懂时也在小组里交流解决了,那么上课时剩下的就只有把预习的知识汇报出来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就能教得快乐了。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注意:低入,让学生更容易的的去学习,更快的的接受自我学习。在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15—2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们在实施“生本”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因为我实施“生本”的时间还很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5

一、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方面

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人为善,有礼有节,不做有损于国家、有损于单位、有损于个人形象的事。在教学工作之余,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积极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时事,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在个人品行方面,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爱护学生,维护集体荣誉,和大家打成一片,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较好的评价。

二、教学方面

本年度讲授的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数理统计,贝叶斯统计推断,并指导6名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暑假集体备课,并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学时,

参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获得优秀奖。

三、科研方面

认真学习贝叶斯计量经济学,并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自学贝叶斯统计软件winbugs和r软件,以期自己在贝叶斯计量经济学方面有所成绩。

一年时间倏忽而过,我深知,我取得的所有成绩是和诸位领导、老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各位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我更深知,自己的成绩和进步离学院和领导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我的知识和技能都还有待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科研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是很大的遗憾,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在这方面多下下功夫,也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提供必要的方便。在此我向各位领导、老师保证,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继续给我以关心、帮助和支持。

一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并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讲课中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充足,练习的内容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二、加强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多电子板报的制作,而这一课程是软件应用课,学生在五年级学习了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些软件都是有类似之处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是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即布置一个任务,展示一个样品,再让学生通过看书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先自学再和同学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制作出作品,最后作品展示,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练习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好大的提高。

三、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操作时,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我还选拔一些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尖子生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通过对他们的辅导,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回顾这一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有了欣喜的收获,也发现了不足。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6

践行生本教育,打造高效“生动”课堂

-------胡光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已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乘着课改东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开来,这里面不乏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都因为不太成熟,或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而逐步销声匿迹,或渐行渐远。在此过程中我校也一直在课改的潮头迎潮而动。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从领导到普通老师,本着着眼长远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生本教育”并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调研学习在践行生本教育的同时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氛围都需要重新构建。在初步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课堂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框架所束缚着,一样的教学流程、同样僵硬干涩的课堂,课堂上似乎缺少了什么。“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感悟”,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该开放的课堂,由于教师组织形式的单一,导的作用被无形的淡化了,甚至有些教师在怀疑这种教学模式,反对这种模式。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变革的不适应,反映出我们有理论但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策略来应对,有行动的意识但还没有灵活运用模式的能力,反映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模式的内涵和思想,从模仿中走出来。如何走出现状,建构高效“生动”的课堂模式,不单纯去讲求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而是让学生们都完全参与进来,做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通过各自小组的讨论学习,让先会帮后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同行者,与老师共同进步成长,而不是单纯教育的附属品,如何让学生知、学乐、好学,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立足提高小学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

如同任何教学经验一样,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的具体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将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藏” 树立高效“生动”教学观。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帮扶等多种形式主动学习,使其思维不断碰撞出创造性火花。各参与教师以实践升华对理念的理解,从模仿学习逐步到内涵地切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2.以课题研究促进各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理念的指引下,细心雕琢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探索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为各科教师构造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指导自学,由扶到放 “兵教兵”,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订立“赶、比、超”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高效“生动”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为达成以上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观摩学习生本等高效课堂,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关键是分析各基本环节,领略其实质内涵,不仅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而且要在行动中实践、突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研究教法的选择,立足学生的学情,立足各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关键在“导”上下功夫。

4.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研究自学提示的设计,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存异质疑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

5.研究并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程式化的模式过渡到多元的灵活的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原则):

1.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整体研究与个体反思相结合。实验教师依据自己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需,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成员进行课题论证,集中开展交流活动,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3.以点带面、呈辐射状发散推进。我们将发挥骨干引领的优势,开放自己的课堂,影响和带动全校参与高效“生动”课堂实践的教师进入课改的新阶段,使全校的各科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总结反思性原则。充分利用果庄小学教研群与同伴加强交流,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思路。

5.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主要流程是:辅助环节(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提示约2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是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提问、讨论),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兵教兵,师生讨论),最后则是教师总结指导,并当堂训练(约13分钟,教师指导总结约3分钟,剩下10分钟学生完成作业),这是借鉴“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设计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此模式,对各环节的要求往往会差别很大,在流程的运用上也会有效果的千差万别。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细化生本教育模式,分科目、分课型进行研究,尝试找到、不同科目不同课型运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设计自学提示,从而架起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的桥梁,进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难点之二:学生“先学”之后,教师如何来“后教”?准确来说是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的“导”应如何来体现,如何让学生由浅入深,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本质内涵?

本课题将着力突破两点: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二是突破教师“导”的艺术,将教师直接的引导提问,逐渐变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体上构思,于细微处点拨。

六、课题研究的起始、结题时间、研究步骤设计及各阶段主要内容与阶段性研究成果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初步探索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广泛开展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理念研讨会,深入研究“生本教育”。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案例,在案例中理解“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5.确立《高效“生动”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明确各成员研究任务。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果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定期推门听课,检查落实情况。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开展更为广泛的校级示范研讨课,请更多参加高效“生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进来,集思广益,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科课型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细节问题研究。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化研究的成果。 2.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研讨会、博客交流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不同学科课型的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高效“生动”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展现学生真我风采”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激发兴趣 ”“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我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参研教师在高效“生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情感。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说明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实践研究法。把“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2.归纳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学期内所上课型相同的两位或几位教师共同比较研究课的设计过程,初步确定所选课型在运用“先学后教”理念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并集体商讨通过。研究成果中要注明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学生思考是什么,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等,尽可能详细地把实践此类课型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可能的问题都表达出来,形成一个有理有据,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

3.网络资源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对高效“生动”课堂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4.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7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耿攀银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认识四: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生本课堂实践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体系,随着实践和研究的继续,虽然有时候有一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一定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感与成功感!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篇8

践行生本教学理念,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新课程实施以来,生本教学理念已成为共识,但我们在平时的调研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系错位、缺位;学习目标的制定泛化、虚化;教学环节的设置盲目随意;学生的学习只有形式,缺少学习行为的规范要求,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只存在于教学设计中,课堂上难觅踪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堂上目标达成与否缺少有效的反馈检测机制;“教无启发,学无思考”“探究无意义、互动少争鸣、合作无目的”“课内损失课外补”等伪科学的教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被“题山卷海”包围,课业负担重,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围绕“打造生本课堂”这一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策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和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快速提升,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实施“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师全员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校本培训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认真落实“且学且行且思”教学研训一体化策略,通过不断地“学点滴、行点滴、思点滴”,促进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快速成长。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全力打造“诚和乐”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乐业意识。二是提升业务水平,除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远程研修、教研活动外,进一步强化《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培训手册》《教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常规、优秀教学法培训手册》《名师课堂教学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等先进理念的学习;立足校本,?j真组织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小、实、真、急”校本专题研究,通过“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充分发挥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的优势,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青岛市以外的名校考察学习,外出人员的学习体会均编入《且学且行且思?d?d他山之石》,作为二级培训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力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专业化水平朝着“六会”的目标前进,即教学理念会运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造,教学专题会研究。

二、加大“以生为本”理念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力度

如果说国标课程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全面中就要有重点,是“营养餐”,那么,校本课程开发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学生最需要什么就要开发什么,是“自助餐”,具有可选择性。我校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条件和资源,在对教材适当取舍、延伸、拓宽,重组的基础上,出台并认真落实《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开设了拓展型课程(如益智类的“中国象棋”,语言文字类的“写作”“古诗文诵读”,艺术、健身类的多个社团活动等)、探究型课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泊里红席、太极拳、剪纸;趣味数学等)等15项校本课程,力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机会,营造和而不同和个性张扬的氛围,让每个生命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的集体备课研究和团队管理

集体备课可以汇集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以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和管理,我校:一是践行“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的工作常态理念,着力打造两个核心团体:以“面向全体、保优增优、转差补弱、整体推进”的全员育人导师制为载体,以级部、班级为主体的教学绩效“目标实现协作体”;以“问题细化、研讨深化、策略优化”的集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长、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绩效“质量提高协作体”。二是紧紧围绕“三度”(学生参与度、思维深刻度和目标达成度),大力开展“课前研讨、课后追问”活动,即课前研讨“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什么方法和技能,通过什么过程去了解、观察、思考,获取哪些知识,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追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是否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学习目标?”三是落实好“巧布置、勤检查、快反馈、细指导、速整改”的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实施“工作清单式”“问题解决式”工作方法,严把教学“五大环节”。

四、打造“以生为本”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更深层次体现的是新课改理念和思想。我校从打造“诚和乐”校园文化品牌入手,学习落实“为思维而教、在活动中建构”的教学理念,以学校大力倡导的“3

32、五环节”4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按照分层推进、立体实施、长期坚持的策略,下大力气探究“导、学、探、讲、练”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六放”要求:即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的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确保“三个到位”:即教学目标确定到位,教学过程实施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到位,不断追求“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学科之间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之间和谐”,以此营造高效愉悦的课堂氛围。

五、探究“以生为本”理念的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按照养成教育“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的要求,开发实施《成功的秘诀》《智慧应对中考》《走向成功》等校本课程,落实《泊中学生一日、一周学习常规》《养成教育一日常规30条》等规章制度,采取《家校联系本》、家长飞信群、有针对性地家访等指导督查措施,加强对学生课堂听讲习惯和早晚自习、双休日等在家时间的自主学习效率、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全力落实“三心”教育,即“信心教育”――提振学生的学习士气,“静心教育”――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责任心教育”――开拓学生的远大胸怀。

六、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的学生潜能开发

采用分层渐进式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原则,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共同发展。我校牢固树立“五种思想”(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位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学习欲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各年级各学科大力推行“面向全体、转差补弱、保优增优、整体推进”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的成功做法,落实“优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素质发展星定期评选制”等制度,利用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共同体”工作手册》,着力研究好学生的现状及成因,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学生以后发展的重点和措施,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分层次做好“优秀生、临界生、弱科生”的提升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聚精会神提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严管理,伏下身子抓落实,把教育中琐碎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简单的事情做精细,使得管理再上新水平,质量再上新台阶,改革再出新举措,发展再添新亮点!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区泊里中心中学)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