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8篇
写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观点的评价和反思,让我们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读后感是对作品的思考和反思,是对自己与作品的对话和交流,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1
花了两天看完了这本书,情节的设定让我为之一叹,很显然,这不是一本你能够轻易放下的书。
它通过15岁少女迪伦的视角来解析如何去爱,具有史诗般的质感,惊心动魄。
迪伦认为自己在吉斯夏尔中学没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痴,而与母亲的无话可说更让她缺乏友情和亲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车去见他的父亲,然而一场意外发生,她遇见了崔斯坦,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男孩。由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爱恋。
他们一起穿过了荒原,在魔鬼的重重阻碍下,最终到达了分界线。在他们穿过荒原时,,遇到了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这个情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迪伦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被魔鬼拖下,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了她,让崔斯坦受了伤。而正是因为这样,崔斯坦意外发现自己好像变成了人。他们最终也肯定了对对方的爱。迪伦把荒原当成了家,因为有崔斯坦的存在。所以她最终回到了荒原,找到了崔斯坦,并成功回到了火车上。
最终迪伦的不放弃和坚持使他复活,而崔斯坦对迪伦的爱也令他变成了人,最终在一起。
崔斯坦缺失的正是迪伦的果敢和坚持,也是因为迪伦的坚持和他对迪伦的爱纵然她一次次的决定,最后完成了从未有人试过的方法-----沿着路往回走。
这本书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它之所以被被誉为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不仅仅在于结尾的设定,也在于他们穿越荒原的行径和做法,崔斯坦拼死去保护她所爱的人。
下面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几段话:
我用最适合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你们的需要。
崔斯坦此时反而犹豫起来。看不到她那双像大森林一样深邃的碧眼,疑惑顿时又浮上了心头。这样做不对,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他对她的所有好感都是错误的,他不应该放纵这份感情,这是不应该发生的。然而他还是爱了,他渴望体验人类为之生、为之死的那种奇妙的爱情,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他缓缓闭上眼,在迪伦唇间留下了一吻。
“我自己一个人不行的。不管是走完这段旅程还是做别的什么事,只要是我自己来,我都会非常害怕。我……我需要你。”最后这句话是最难以启齿的,但却千真万确。迪伦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死亡,连她自己都觉得诧异。想起自己还在尘世的亲人、朋友们,她也只是略感伤心。既然她要走上这条路,自然他们终有一天也会来的,她还会和他们再见面的。
她的声音有气无力,如同在喉咙里嘟囔了一声。她感觉全身无比虚弱,就像是有人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抽干了似的。那一双双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现在很难拒绝它们拖拽的力量。朝着地面,往下,往下,往下,然后令人震惊的是,竟然穿过了地面。尘土和岩石似乎并不像它们看上去的那么坚固。迪伦感觉自己可以穿过它们向下滑,好像它们是水做的一样。
“跟我走。”他用指挥官的口吻说道,语气中容不得丝毫商量的余地。这是命令,而他希望她服从。 奇怪,她的头脑里一片空白。迪伦连想也没想过要违抗他的命令,她木然地点点头,然后磕磕绊绊地跟着他向前走。 男孩崔斯坦甚至还没等她跟上就大踏步向山上走去,离隧道越来越远。他对她的倔强暗自称奇,这个人有一股子内在的力量。不过,不管怎么样,她都会跟他走的。
落地前他还有时间猛吸了一口气。她奋力伸出手,免得直接摔倒在坟场一样的地板上。这次他两只手都伸了出去,空空的手里什么也没攥住……
睡意如帷幕般一点点笼罩着她,她听到风在摇摇于坠的破墙间回旋激荡。虽然她感受不到风吹过时的寒气,但她听得到风呼啸着穿过罅隙与裂缝,想要钻进屋里时的呜咽声,这声音听起来非常古怪吓人。她不安地颤抖起来,但趁着崔斯坦没注意,她尽量控制着身体,不让自己抖得太厉害。
动物的哀号声越来越响亮,离他们越来越近。现在噪声持续不断,已经交织在一起。迪伦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野兽包围了他们。尽管她的眼睛左一眼右一眼地瞥,但始终没看见一只狼。不过,他们快要到了,他们就要成功了。头天晚上他们不得已留宿的小屋简直破败不堪,这间木屋看起来要比那间坚固多了,她不禁心中一喜。他们现在距离小屋已经近在咫尺了,迪伦几乎能看到自己那张受惊吓的脸映在窗玻璃上的倒影。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2
清晨,一个电话惊醒梦中的我,伸手拿出枕头下面的手机接听,原来是老妈让我和老姐起床去早市给她送东西。挂断电话后,我边用手拽着老姐的被子摇呀摇,边说着:“起床啦!起床啦!”老姐睁开双眼,眨巴几下,坐起来,戴上我递给她的眼镜。简单洗漱后,我和老姐带上妈妈要的东西向早市出发。
路上,稀少的人显得格外冷清,这样可以更加突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和“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两句话。张嘴打个哈欠会被迅速液化成白汽,风一吹,本来昏昏沉沉的脑袋清醒了一些。喜鹊在枝头报喜,好像是在向人们祝福节日的快乐。快走到早市的时候,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但胜利就在前方,现在怎么可以放弃呢?
早市,人真多啊!是路上行人的十几倍,我俩找到老妈把东西给她后,我和老姐开始赶集啦!赶集的人真多,虽然每天都有集市,走路都会碰到别人,要连声道歉才可,别人也只是浅浅一笑,无大碍。
买卖,有人卖就会有人买,那么集市就是一个交易的好地方。有人卖着刚从河里捞出的鱼;有人卖着刚出锅的馒头;有人卖着刚从地里采摘的菜;有人卖着……看!那不是大公鸡吗?它俩被绑架了!但它并没有放弃它的逃跑计划,它煽动着翅膀,用嘴试着去啄掉束缚它脚丫子的绳子,它折腾几次,绳子却毫发无损,它继续啄着、煽动着。由此可见,生命对它来说如此可贵。而另一只大公鸡,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命即将结束,若无其事地啄着地上散落的枣儿,也许对于它来说生命可有可无……
回家,逛得也有一段时间了,太阳公公已高高升起,我和老姐该回家了,路上行人也多了起来,多半是刚赶完早市准备回家做早饭的人。
发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除了我和老姐还是没几个人啊!估计都在准备早餐呢。累了,蹲下身体休息一会儿,发现地上的蚂蚁搬运着比它身体还大的东西。调皮的我对它吹口气,“沙尘暴”来了,小蚂蚁却没有乱了阵脚,它用脚淡定的抓住地面。“沙尘暴”过后,小蚂蚁把被“沙尘暴”吹走“几米”远的食物再次背在身上走了……好了,我也站起来和老姐回家了。
感悟,人要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要像第一只大公鸡一样,努力去挣脱束缚着我们的绳子,不要像第二只大公鸡,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那样太麻木了;还要像小蚂蚁一样,虽然身体不大,但是可以搬运自己身躯几倍大的东西。
活着真好!所以我们要爱惜生命,生命即使再渺小也值得去敬畏!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3
这是一本欧洲城市的浪漫游记,德国、法国、瑞士……,这里面沉淀着几千年的艺术、哲学、文化和历史,所到之处都是一部读不完的巨著。
每一位艺术家都是这座城市价值连城的珍宝,闪耀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德国的《emma》杂志的金牌摄影师bettina flilenr用心形石头在街头找人做即兴表演,让他们自由叙说各自关于心的故事。
不来梅的画家paula用画笔寻找自己,和名利无关,世人眼光无关,留下旷世巨作。
在维也纳,导演海伦用核心简单的“爱和关系”,演绎了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爱的国度》,告诉人们“悲伤时,请微笑。”
这些贴近生活的艺术家,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城市,成了城市中一张传奇而精美的名片,吸引人们纷纷前往。
“平日里太多与人相处时间虽然让人觉得愉快,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彻底一个人的自由时间,内心的清净和自由总觉得得不到满足。”“亲密关系或者孤独?都不重要,因为真相是:人们从来都是带着笼子四处行走。”
我经常掉入人越多,越热闹,我就越落寞的黑洞之中。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找回迷失的灵魂,用静寂的时光,揭掉虚伪的面纱,还原本来的面目,安抚惊慌失措的灵魂。
作者一个人走过波恩的“十字架山”,柏林的勃兰登堡门,以及欧洲城市的那些大街小巷,用诚实,生活的真意,寻找生命的从容。
这本书作者以女性独特的视觉,触摸和感知着这些欧洲城市的一切。
找一个明媚的下午,泡上一壶清茶,沐浴在冬日暖暖的金色阳光之下。读这本书,能感觉到到作者笔下写的,不是用眼睛看到复制给我们的,而像是用手,抚摸过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用心灵感知出来的。
足不出户,作者便带你神游欧洲。
刚开始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创伤使人成熟》,会不会一样让人心里有些沉重?因为第一章的那些关于鸽子,关于人的话,让我看到了生命中无数的伤疤。
书的开头,用法国广场的鸽子揭示了现代人的虚伪,讽刺“大城市里的人们你争我夺,鸽子的命运也不例外”,说:“如果我是鸽子,我决不贪念城市。”大城市资源的丰富,没有让人们更幸福,更从容,倒让人们失去了安全感。
但是慢慢读起来,确发现其实是一篇篇有料的美文,笔锋细腻温和,如岚岚细语,读起来很轻松,也甚是明朗舒服。
她希望生活的真意,就要像在意大利的目拉诺小岛上悠闲的鸽子,在炫目的阳光下从容啄食一般。
这本书让人看到了一个内心平静的,从容的,诚实的,不受外界打扰,简单而又自信的女子。
内心丰满,哪里都是绝妙的风景,什么样的岁月都会从容。不管是城市还是乡下,亚洲还是欧洲。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4
摆渡人崔斯坦在向15岁的女孩迪伦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摆渡人,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摆渡人,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
15岁女孩迪伦在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亲的路上,火车发生事故。“迪伦,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为此,早早等候在发生事故附近山坡上的摆渡人崔斯坦带领她的灵魂穿过荒原,到达一个崔斯坦也没有去过的地方,灵魂们称之为“家”。
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荒原”,在人生活的世界到“家”之间,有一段荒原,“荒原,它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你必须要穿过它。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你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地接受。”行走其间,食腐者、恶鬼会拼命抓住穿越路上的孤魂。至于荒原是什么样子,完全由灵魂的心情决定,灵魂心情愉悦,荒原的天气就艳阳高照,心情很down,天色就会多云而阴沉。“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的。当你从隧道出来的时候,你估摸着这几离阿伯丁还有一半路——身处高原的某个地方,一个偏僻、多山、荒凉的地方——所以荒原也就成了这个样子。你不喜欢锻炼,所以只要一走路,你的心情就糟透了。这个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当你生气的时候,这里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里越阴郁,夜晚也就越黑暗。”
如果,世界真的是神造的。如果,小说里关于世界维度的布局是真的。谁又能确定,此时此刻,此地此处,不是荒原呢。我们懵懵懂懂地来到这个世界,懵懵懂懂的行走、成长,至于要到哪里去,谁也说不清楚。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挫折,谁又能确定不是食腐者、恶鬼在作恶呢。一些人夭折、英年早逝,谁知道他们是不是被食腐者、恶鬼拉入了水底呢。我们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悲观、乐观,谁又能确定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如何能顺利地、心情愉悦的走过荒原,惟有爱的支撑。所以,灵魂的摆渡者,就是爱。和彼此相爱的人一起,走过寒来暑往,迎接旭日阴云,荒原也没有那么可怕了,甚至走到世界尽头,竟会舍不得离开荒原。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和爱人在一起,才能体味到彼此支撑、彼此眷恋,才能时时刻刻看到对方。在那个所谓“家”的地方,你想要的任何都会有,唯独没有爱人,于是你决定重新回到荒原,寻找自己的摆渡人,也就是爱人。
在那个所谓的家的地方,很多人悠然自得地生活在那里。例如,二战期间被上司枪毙的士兵乔纳斯——“我活着的时候总是想买辆车”,于是他在自己的“家乡”斯图加特,开车、修车,“现在我可以买得起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尽管我觉得不管我对它做什么它都会跑起来,但我还是喜欢假装这一切跟我有关系。我从荒原穿过来看到它的时候简直太激动了……”在乔纳斯走过荒原的时候,很平淡,十八岁就被枪毙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爱情,于是车是他的最爱。我猜想,乔纳斯在荒原行走的时候,应该很无聊吧。在荒原上的一生,应该是寡淡的。还有,伊莱扎,那个告诉迪伦关于回去的秘密的、“在这里已经很久”的人,她每天坐在一把老式木摇椅上轻轻摇晃着,等待着,“我知道用不了多久丈夫就能来陪伴我了。”可是,谁知道呢,谁知道她的丈夫在穿越荒原时会不会发生意外,谁知道她的丈夫在抵达“家”的时候,会不会选择来见她。她“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也许,上面所说的那些“谁知道”已经发生了。然而,她就是那么等待着,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去找自己的爱人。因为,她怕,她问迪伦的话,就证明了一切——“你宁愿让自己的灵魂灰飞烟灭都要回去?”
所以,“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住了自己。”
迪伦勇敢的迈出了那一步,并最终与崔斯坦重逢在荒原、一起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也许没有“家”美好,却能和爱人生活在一起,那才是“家”。
让我们勇敢爱。面对爱,敞开心扉。面对爱,勇敢一些。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5
迪伦和崔斯坦,一个在濒临死亡线的人,一个灵魂的摆渡者,他们的相遇产生了爱情。因为爱情,冲破了层层阻碍,最终来到现实中。
迪伦,一个单亲下成长的十五岁少女,在学校里形单影只,却在生命终点的旅途中遇到了一个愿意为其冲破阻碍的摆渡人。迪伦的尽管缺少父爱,目前也不理解她。但是在火车发生事故的时候,在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的时候,却异常的冷静,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在穿越荒原的时候,她对崔斯坦的关心都说明了她内心的热情。
崔斯坦,摆渡人,故事的男主角。从最开始,冷漠地对待迪伦,到后来渐渐融化内心,与迪伦交心,讲故事,保护她,给她温暖。产生从未有过的情愫,也对自己的这个使命有了新的认识。
爱情从来不是准备好而到临的,就像迪伦和崔斯坦一样,他们的相遇时,迪伦对面前的男孩觉得友好,似乎是唯一的一个伙伴,他们在穿过荒原的时候,与魔鬼斗争,与时间赛跑,或许共同经历这些事情,让迪伦对崔斯坦产生了依赖,他们的相处让彼此发现了闪光点,相互吸引。慢慢的由好感上升为喜欢,最后变成了爱。
他们爱的深沉,因为这份爱,改变了不只是迪伦自己,也让崔斯坦重新认识了自己,即使觉得这是错误的决定,也要和迪伦一直走下去。
在这篇小说中不只有爱情,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你是在做道德判断。你要是个摆渡人的话,就不能这样带着成见。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你们的需要。”
“不过你看起来什么样子并没有什么关系,真的没关系。你脑中和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知道吗?就是你的灵魂。”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6
最近读了著名作家周国平写的《愿生命从容》一书,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用他自身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人生的道理。书中那一篇篇文章,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如同一位位智者在我的面前,给我带来别样的情怀,也让自己的心灵开始了一次旅行。
?愿生命从容》是一本处世之道,一本寻真之书,我们要做的不是多成功,而是怎么去做一个人,懂得去自尊自爱,懂得承受压力负累。书里讲的不是什么深奥哲理,而是寻常道理,一种秉持真性情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一种趋于平和温柔从容的生活态度。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周先生说,“现代人是活的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先生的话一针见血。的确,在科技愈来愈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很多的便利,然而我们却不知不觉的成为了科技的“奴隶”,不时看下手机,关心刚刚发表的说说是否有人点赞,时刻刷新朋友圈的最新动态,看电子书的时间多过纸质书刊,手机形影不离;常常关注陌生人的言论及时评论点赞却忘了关心身边的人……,留给家人的时间愈来愈少,也留给审视自己的时间愈来愈少。生活如此喧嚣,我们要能够平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享受幸福的真实与祥和,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幸福是一种能力
当看到周国平说“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的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是呀,我到底想要什么呢?是安于平静的生活还是变成繁忙的机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现在才知道我想要的是一个稳定宽松的工作环境,下班后可以照顾孩子陪伴家人的平静生活,而不是因紧张、忙碌而沸腾起来的喧嚣的生活。那一刻我突然的平静下来,重新审视我的工作与生活,他让我知道,安于平凡,简单的幸福,是一种能力。
熏陶是最省力的教育
从本书中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得到一些感悟,周国平先生所说的“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是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家长,都应该从孩子的真实需要出发,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自然发展的环境,做孩子的`知心人,而不是主子,更不能成为孩子的奴仆。对待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将我们的“雄心壮志”,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快乐,做一个善良、丰富、高尚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愿生命从容,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愿以一颗平静从容的心,面对工作与生活。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7
我是一个心性极柔软的人。在我的生命意识里,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有思维的生命体。不管它们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都让我心存敬畏。就算卑微到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一只蚂蚁、一片会动的白云,在我眼里都是有感情会说话的生命个体。因为我明白,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同样也具有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每一个生命。
因了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使我对生活充满感激。同样,任何一个生命的逝去,都会让我痛心无比。记得小时候,家里养的一只小猫儿因在邻居家误食鼠药中毒死亡,得知噩耗的我泪如雨下,两天都不肯吃饭。后来才在大人的劝说下给猫儿穿上它最漂亮的碎花小肚兜儿,在我家院里那株香椿树下隆重的将猫儿下葬,为了能找到它,还给它修了一座圆圆的小坟。直到现在,我都不认为那是可笑的行为。后来,我再也不养猫。
敬畏生命,让我感受到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限生机,体验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欢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在时时处处的体验中感受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敬畏生命,让我懂得每天清晨那朵迎着朝阳开放的花儿是快乐的,而依偎在花心旁边的露珠儿肯定做了一整晚的美梦。虽然露珠儿会在阳光的催促下远离花朵,虽然它会留恋,但它也会乘着阳光的翅膀唱着歌儿欢快的飞翔。因为,在蓝蓝的天空,又会有一个温暖的怀抱等着它……
敬畏生命,让我能时刻保持一颗温婉柔软的心,拥有真情、懂得感动。让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无论走过多少荒芜,经过多少沧桑,逝去的是厚厚的岁月,可心却还能像孩子一样纯真善良。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我希望有一天,即使我老了,我依然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纯净的眼睛。
敬畏生命,让我懂得感恩、珍惜现在,让我的生命得到滋润。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面前都感觉到亲近、和谐。让我知道每一个生活在世上的人都不孤单。在我身边,每一分熟悉或陌生的关爱都会让我感觉到最圣洁的温度。它让我消除生命中的黑暗与恐惧,时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阳光,再冷的冬天,我也能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敬畏生命,让我更懂得尊重自己。
生命的脸读后感1000字篇8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几百年前那个玉盘临江的清夜,诗人在感慨天地苍茫、人生短促的同时,不免透露出一丝对生命的敬畏。
“敬畏生命”最早由著名思想家史怀泽提出。他生平在音乐、医学、哲学方面都颇有成就,但他却把“敬畏生命”当作自己最伟大的成果。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生态思潮最重要的里程碑,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韩国有间“棺材学院”让人们体验死亡。在这里,它专门向人们提供“模拟葬礼”服务,参与者会在“棺材学院”中写下自己的“遗嘱”和“墓志铭”,然后参加自己的“葬礼”,并且穿上寿衣被装进一只木棺材中静躺10分钟。这种“模拟葬礼”目前在韩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许多年轻人都想尝试。年轻人不尊重生命,轻易放弃生命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如今通过对死亡的亲身体验,可以促使人们对生命进行反思,这样能够更加体会生命的意义,更积极乐观地活着,他们对生命有了一种敬畏之情,很多参与者都表示,想为自己创造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
依稀记得小学时的一篇课文,面对绝境时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安全逃生,而一个接一个跳下悬崖,为的是在小羚羊即将下坠的那一刻充当跳板。每回忆,便深刻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灾难与事故的频发,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倏忽而逝;而当灾难和事故发生,也突显了生命的可贵。敬畏生命,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一切。老子提出“重身惜生”的思想,孔子在自家马厩失火后问的也是“伤人乎”,而“不问马”。国人常说的“人命关天”,是否意味着敬畏生命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在孟子眼里社稷江山、君主圣上都比不上民众重要。而如今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后,国家为死难者降半旗致哀,设立国家哀悼日,正是敬畏生命的体现,表现了对普通民众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伦理即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向上,让生命发出华光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