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的作文最新5篇
只有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我们才能写出符合标准且富有创意的优质作文,一篇好的作文,能够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情感的共振,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对高考的作文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对高考的作文篇1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爸爸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爸爸。爸爸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爸爸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爸爸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爸爸爱的港湾里晃悠。爸爸非常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爸爸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爸爸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爸爸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爸爸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爸爸,爸爸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爸爸,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爸爸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爸爸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爸爸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妈妈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爸爸。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爸爸。我请求爸爸给我吹笛,爸爸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爸爸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爸爸的笛声,爸爸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非常美,非常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爸爸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对高考的作文篇2
那景
那景是铁路上的汽笛和着老计无声而深情的敬礼。这是在深林中奏出的最美音乐,这是老计用二十多年的生命描绘出的一幅美德图案。
那人
那人是深山里列车鸣笛致敬的站台,那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缩影,那人被每一辆列车上的乘客记住,被所有崇敬他的人赞美。
那情
那情是列车和老计人车之间无言的心灵交响,在深山里奏鸣的一首动人的乐曲。不,那情是老计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心怀感恩的人们对平凡的崭新诠释。
也许,很多人向行经的列车举手致敬的手势比老计的还要标准,可是有多少人做得到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也许,我们身上具备着像他一样的美德,但我们没有具备去践行这些美德的行动;也许,像老计一样为人们服务,为社会贡献的事迹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这些看似见惯不惊的行为,却至今没有发生在你我身上.
那景,迫使我们去接受灵魂的洗礼。
那人,催促我们去发扬美德树一盏标灯。
那情,鞭策我们向所有的无私奉献者表达敬意。
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延伸他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他的宽度。我们是明天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今天的梦想要我们在明天去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安康,便是我们的重任。也许,像老计那样默默无闻的人,未必会用心去想自己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伟大意义,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想老计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如果也是一辆列车的话,又将会在哪个环节脱轨?
我们崇敬老计,我们赞美老计,身为校园学子的我们,还不能为社会做更多更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虽然我们的梦想很远大,但不可没有老计的精神。
我相信,又千千万万的老计,我们的世界就会白鸽鸣唱,祥云飘飞,在蓝天下,我们的生活就会祥和幸福。
那景
一幅幅美德的画卷,镌刻在你我心中,永不褪色。
那人
他的行动引发了我们对人生价值更多的思考。
那情
浓浓的人车情,萦绕着整个深林,填满整个深山,洋溢在每一个人大的内心。
对高考的作文篇3
五岁前,我是一个娇气的小姑娘,动不动就哭,以此要挟这个世界给我想要的一切。我知道,每当此时,总会有人伸手给我一个拥抱,过完五岁生日,母亲说让我到南方读书。那会儿我还不懂梦想是什么,但从母亲那湿润而坚定的眼眸,我似乎又读懂了。一瞬间,那些所有任性的过往都从记忆里被抽离。迎着一场季风,离开那些怀抱,一个人去迎接一场无遮挡的风雪。
一个人,独行于天地间。偶尔阳光柔软的触角抚摸我的脸颊,有时被乌云淋湿的双眼迷茫而找不到方向。
一天一夜的车程,窗边的景色从戈壁滩到丘陵最后终于到了平原。到达岳阳火车站正是凌晨,天空还未见泛白,只能靠站台清冷又微弱的灯光打量前来接我们的姨父和姨妈。妈妈要我好好听他们的话,我呆呆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母亲走了。我站在车站,挥了挥手,安安静静的,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一瞬间被人群掩盖,我又好想追上去,但依旧没有动,仿佛就那么一瞬间,我接受了所有现实:从此我将登上一个人的舞台。
一个人的舞台上,一个人在教室吃饭,冷了自己加衣服,感冒了自己买药,难过了说给自己听。好像独行于宇宙一角的孤星,没有光环,没有卫星,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前方的轨迹通往哪去。我绕着世界转,绕着自己转。
坐错车迷了路,不知道绕了多少巷子才终于到家;回西北过年,飞机晚点只好在候机室住一晚。其实我很怕一个人面对这些事,但再怕也只能自己面对,不是吗?
然后渐渐习惯。
一个人的舞台上,比很多同龄人缺一段母爱,缺一个在我青春无知的岁月指着我的鼻子骂的人,那一段空白很不是滋味,也让我尝到了些许人情冷暖。
一个人的舞台上,一个人寂静,一个人感伤,一个人快乐,走走停停,一路风霜或阳光,没有谁能为我分担,都必须自己承受。
也许这是痛的领悟。
一个人的舞台上,无助的时候也曾颓废过,疼痛的时候也曾逞强过,回头的时候也曾无奈过。可能那些该放弃的都忘记了。
也许这是幸运的价值。
一个人的舞台上,终于还是没有因为什么而堕落,没有因为伤痕而就此停下脚步,没有因为难过就不再微笑。可能挫折该让我庆幸,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
若不是每颗星甘受孤独的.黑暗,也不会有绚烂的夜;若不是每粒种子忍耐苦闷的成长,也不会发现抬头就可以看见天空,还有无数和自己一样的孤独者跟自己一样刚刚抬起头。
一个人的舞台上,掉眼泪时用笑掩过,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该相信可以伸手就能抓住阳光,握住梦想,继续远航。
一缕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也就是说,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在我们看到的8分钟前就已诞生,夜晚最后一丝金线早在8分钟前就接近衰竭。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翅牓。
那么,别放弃好吗?那缕温暖应该已经在途中等待涂抹第一笔红霞。别回头好吗?既然这冗长的8分钟还足以照亮世界,这场黄昏落幕以前,我会找到新的起点。
以后的一个人,会拥有阳光。
一个人的舞台上,孤独的舞台,精彩地唱一出独角戏。
对高考的作文篇4
曹文轩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起先,我们乘着牛拉的车,从泥泞和山路中走出来,再换乘大车小车,最终跻身高楼和车流之间。我们期待着前方的路,学习奋斗,为了在万家灯火中有属于自己的一盏。自行车轮一圈圈转动,吹着口哨骑车的是那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儿。慢慢的,年轻人的脸上多了一些老成,时间也如车轮一般转个不停,把自行车转得又老又旧。多了一辆汽车行驶在路上,里面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好像我们终于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们似乎还是不满意,在另一个地方,把车变得越来越快,把房子变得越来越高,车更快,更稳,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过高山和泥泞,那些我们已经不太去的地方,车可以去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心却被这一方小小的金属笼子禁锢了,我们从泥泞中走来,从广袤中走来,从自由中走来,却走进了一方金属,水泥制成的笼子中。我们在此中兜兜转转,忙忙碌碌,乐此不疲。年少时向往的前方,就是在车和房子间切换的生活吗?
许多人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车兜风,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个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后来老成的人也累了,脸上生出几分无奈,开着车回山里的那个小村庄。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和路边的种种擦肩而过。不会有在艳阳中,在风雨中,在夕阳的余晖中,在月夜中吟诗作对的游子;我们看不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为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蜀道难也挡不住我们的车。我们的情感也随车一样飞驰,与自然擦肩而过,我们坐在车上,和心中的诗意越来越远。我们的先人一步步走过的泥土,被我们用水泥填平,被无数的车碾过。前方归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车仿佛把我们的乡愁都变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远方。
车让我们在路上这一过程变得没有意义,眼中只在乎前方。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前方的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吗?
在车上的人,他们是要归家还是要远行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车上下来,慢慢走一走,走一走远行的路,走一走归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那样的丰富美好,就像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对高考的作文篇5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满分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