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2-09 12:01:16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人人都要认真对待的一种感受性材料,记录内容全面的心得体会是可以提升我们思想境界的,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扶贫故事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7篇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深度贫困地区,今年各地都派了“督战员”。汪洋同志到国务院扶贫办调研强调,挂牌督战是为了“战”,如果层层“督”而不是层层“战”,就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脱贫攻坚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要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战就要“轻装上阵”,杜绝“层层加码”。“督战”是好事,能够帮助基层把方向、谋全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基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主战场,面临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的复杂任务。如果上级在“督”的工作上再层层加码,势必成为影响“战”的突出问题。从而导致基层干部分身乏术,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出实策、干实事、求实效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督战员”要把“指挥权”交给“一线干部”,杜绝“层层加码”,好让他们轻装上阵。

战就要“齐心协力”,杜绝“袖手旁观”。有的党员干部凡事“揣着手重在参与”,事事都露面、事事不出力。对“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基层实际出发,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给基层“添乱”。因此,“督战”的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把自己当成“督战员”,又要把自己当成“战斗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急难愁盼,要和基层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战就要“真刀真枪”,杜绝“弄虚作假”。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村,加班整理的脱贫攻坚资料盒按顺序摆满了会议桌,一卷卷资料盒的标签依次排开,形成了一副“山河万里图”。可想而知,这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在资料整理上下了多大功夫。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不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其流行性。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想,有这加班制作“山河万里图”的功夫,还不如腾出手来多给老百姓干一件实事呢!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基层同志痛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常常又不得已而为之。“督战”的“指挥官”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给基层树立鲜明导向,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2

小郭的扶贫观察日志

676,这是我来到基层的第676天,是我第676天看见乡镇的天空,走过乡镇的河畔,遇见乡镇的百姓,也是我第676个与乡镇干部并肩作战的日子。

刚刚踏入基层时的我,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白,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更不知道什么是扶贫,怎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当我第一次跟驻村干部走访农户时,才知道还有很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贫困农户,还有不少小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给我带来了一丝冲击,也让我明白基层干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帮助群众实现脱贫。而我,在乡镇工作的这六百多天的时间里,我看着镇、村干部日复一日地走村入户,调查收集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看着组团联村成员不厌其烦地现场调研,深挖村庄特色;看着领导干部邀请专家、乡贤、村民代表一遍遍研讨行之有效的增收之道。渐渐地,这些扶贫之路上的充满真心、耐心、恒心的故事让我从一位旁观者成为一个参与者,让我也想和这些“战士们”并肩作战,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一瓤西瓜的甜

“来来来,山尖岙村的西瓜,保管每个都又红又甜,要买的来排队!”驻村干部毛哥把村里农民卖不出去的西瓜拉到集镇上,卖给镇干部和其他村民。“毛哥,给我先来3个。”“小毛小毛,我要6个,上回走访农户,我可是尝到了他们自家种的西瓜,甜得沁到心里了。”大家都纷纷上前买西瓜……半个小时以后,毛哥把西瓜都卖完了,隔天就把钱拿到村民家中,“老周,你的西瓜都卖完了,来,这是卖西瓜的钱。”老周接过钱,“谢谢了,谢谢了,这还有一些西瓜,每年都要麻烦你们,你拿去给镇干部尝尝。”毛哥连连摆手,“不用了,这是应该的,你们住在山上,路也不好走,近年发动村民种点经济作物增收,我们肯定要支持的。”看着老周执意要送,毛周败下阵来,“好吧,我就拿两个给同事尝尝,多的就不能拿了。”

毛哥拿回镇里,分给大家吃,“来来来,老周给我们带的西瓜,大家来尝尝。小郭,来,拿一块。”我拿来一瓤尝了起来,甜滋滋的味道充斥着口腔,我仿佛能想象到瓜农把西瓜卖出去的笑脸。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扶贫干部的真诚与实干,感受基层干部和群众间的浓浓情谊。

一双鞋上的泥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下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带着我走访低收入农户,那天刚好下起了大雨,毫无经验的我穿着一双运动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雨水和泥水把我的鞋打湿。驻村干部调侃到,“小郭,还是小年轻啊,没有经验,这样的天气应该把雨鞋穿起来,我那边还有一双雨鞋,下回下村拿去穿。好了,到农户家了,进来先看看情况。”

经过扶贫干部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一年多来,我看见低收入农户参与村集体种植,有了更多收入,看见“光伏小康”给农户带来收益,看见贫困农户享受更多的政策帮助……那双运动鞋现在放在我鞋架的最上方,上面黄色的泥点依稀可见。我已经不记得下过几次村,穿过几次雨鞋,但是鞋上的泥点还是能让我想起第一次下村的情景。驻村干部的教导、村干部的引导、还有农户的朴实……这双鞋上的泥象征着我从学生走向基层干部,从城市走向田间,从办公室走向群众。

一抹河岸的绿

项目现场,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又来到项目施工地查看。“吾部,你们上午都来了几趟了,放心放心,我一定会监督到位的,现在这么大太阳,太辛苦了。”村主任说道。“你们都不怕,我们害怕什么吃苦,主要是放不下心,这个工程关系着全村百姓的居住环境,我一定要把好每一关,把精品村建好、建美。”吾部说道。在精品村建设期间,吾部带着镇村干部一家一家农户查问题、找意见。从节点打造,到公厕建设,再到庭院设计,每个环节都有基层干部的身影。为了进一步增加当地低收入农户的收入,还特地开辟了蔬果区,让低收入农户参与管理种植,不仅美化坏境,还增加了收入。如今的精品村已经完成建设,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澈见底的小溪,花鱼嬉戏,河岸上绿草茸茸。乡村的风貌提升了,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干群的关系更紧密了。

扶贫路上,有一位位甘于平凡又不甘于平庸的扶贫干部。在基层乡镇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看着扶贫干部们持之以恒地帮助贫困农户如何脱贫,如何增收,让人为之敬佩,更让我想成为他们的伙伴,一起帮助老百姓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将和所有扶贫干部一起奔跑,并肩作战,共同收获。加油!“小郭”们!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3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只剩9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要高度重视,选准脱贫攻坚的“尖兵”,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

选准“尖兵”递好缰绳。 脱贫攻坚的“尖兵”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各级要在再部署、再动员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用人导向上要鲜明,既要满足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脱贫攻坚的特殊需要,大力营造争当脱贫“尖兵”的浓厚氛围。在识人观念上要更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干部的不足,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桎梏,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实干型人才充实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不断优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结构。对新补充的扶贫干部,要细致交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优势讲清,把“短板”找准,切实把“缰绳”递好。

系牢“马鞍”扶正坐稳。 战马若没有马鞍,战士就很容易在冲锋中“落马”,因为“马鞍”既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对脱贫攻坚的干部来说,这“马鞍”必不可少。为此,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把“马鞍”系牢,坚决防止“群众富起来,干部掉下来”。要教育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观念上的更新。要坚决反对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常念“紧箍咒”,及时“敲警钟”,及时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对不守纪、不驻村、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要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关爱,切实把脱贫攻坚干部“扶正坐稳”,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

扬起“马鞭”奋蹄疾驰。 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返贫致贫可能。“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因此,各级要加强培训力度,尽快把脱贫攻坚干部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进步上多关爱,让脱贫攻坚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焕发出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要给脱贫攻坚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真正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使他们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4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5

“扶贫小白”幸福扶贫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上下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回望自己两年的扶贫路,有辛酸、有泪水、有感动、有幸福,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共同向前奔跑的点点滴滴已凝结成深深记忆。

“半路出家”,扶贫小白上路

2018年7月,我来到重庆市璧山区广普镇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由于一位同事工作调动原因,马鞍村2户贫困户镇级帮扶人员出现空缺,而我还正好没有结对帮扶对象,镇里就安排这2户贫困户由我来对接帮扶。2018年7月15日,这个日子我记忆犹新,这是我第一次跟着马鞍村欧主任去入户走访。在去的路上,我感到彷徨和忐忑,惴惴不安地跟在欧主任后面。“廖大姐,这是你的新镇级帮扶责任人。”欧主任向贫困户介绍我。“对,您可以叫我小刘,以后就由我来帮扶您了。”我拘谨地向贫困户作自我介绍。廖大姐很热情地招呼我和欧主任到家里坐,“家里乱,希望你们不嫌弃。”从交谈中我了解到,廖大姐家里4口人,由于女儿患有大病,只能靠老两口种粮食、打零工来维系生计,生活非常困难。一个小时的交谈,廖大姐的热情让我们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逐渐熟识的朋友,打消了我在来时路上的种.种顾虑,也看到了贫困户对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信任。

“政策落实”,扶贫成效初显

“小刘,花椒长虫了怎么办?”“小刘,医保报账你帮我看看”“小刘,帮我联系一下收购公司呀”,通过几个月的扶贫工作,我和贫困户熟络起来了,他们有事也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进行问询。2019年6月左右,在完成花椒收获出售后,廖大姐告诉我,她想要再发展一些养殖业,只靠花椒种植无法实现增收。正在我帮廖大姐思考如何发展养殖业时,区里下发文件,给每一户贫困户分配了5000元产业发展基金,基于此契机,我帮廖大姐家购买了50只鸡、50只鸭和一些饲料,围起了圈养的栅栏,看着送上门的鸡、鸭,廖大姐显得非常高兴,“有了这些鸡、鸭就多了一些希望,日子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目前,廖大姐家种植了花椒、粮食,养起了鸡、鸭,产业发展得有模有样,2019年收入2万多元。除此之外,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一一得到落实,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自立自强”,致富指日可待

今年5月10日,我又一次来到廖大姐家中。“廖大姐,你又新养了小鸡呀”,我看到家门口正在活蹦乱跳的几十只小鸡仔便问道。“这不是你去年送来的那些鸡嘛,我寻思着用下的蛋孵化点小鸡,自己试着养,扩大一下规模”,廖大姐乐呵呵地说。我看着这些“小家伙”,突然心里一热,一时间百感交集。廖大姐家,从以前的土瓦房,到现在新修建的安全住房;从我刚来时的泥泞小路,到现在已经入户的四好公路;从最开始的单一种植,到现在鸡、鸭、鹅、猪等多种类养殖,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而我,也从最开始满怀疑惑的“扶贫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并为能帮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感到幸福。我想,这一切离不开扶贫政策的扶持,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心血,更离不开贫困户自己的内生动力。

像廖大姐家一样走在脱贫致富路上的家庭还有很多,像我一样奔走在田间地头忙扶贫的基层扶贫干部也有很多,我们,都在为了“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只要我们一直保持奔跑,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6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是因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挑战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不平凡的年份,不平凡的梦想,决定着全国两会的脱贫议题备受瞩目,决定着代表委员的扶贫建言备受期待。

作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2019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嘱咐“打好脱贫攻坚战”,在甘肃代表团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在河南代表团强调“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福建代表团要求“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那些重要的指示和金句,不仅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更转化为务实有效的基层行动。因而,百姓更加期盼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决胜决战铺下决心的“压舱石”、夯入信心的“定盘星”。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时间记录着沧海桑田、初心不改,书写着岁月豪迈、硕果累累。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国贫困县减至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尽管我们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极具挑战,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全国两会召开,再动员、再部署是题中之义,目的就是要响鼓重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国两会既是戮力同心的“议事厅”,又是拼搏奋进的“加油站”。当此之时,代表委员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为指引,认真建言资政,以务实的态度,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提振信心,激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的战斗力,为脱贫攻坚凝神聚气。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战贫叠加战“疫”,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最后冲刺、打赢这场硬仗,怎样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又如何在脱贫之后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将成为各地民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共同热议的话题。其中,许多难题亟待扎实研究、理性破,许多矛盾急需谋划良策、寻找出路。代表委员们中间不乏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更应发挥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扛起“一言兴邦”“一言利民”的担当,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瞻望前路,脱贫攻坚依然任务繁重,所有中华儿女都在期盼,代表委员们议政建言的担子不轻。为了让脱贫摘帽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期待两会会场上传出更多求真务实的好声音。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篇7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我们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拿出敢死拼命的劲头,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战者们要发起最后冲刺,保持志在必得的信心,发起背水一战的总攻,自我加压、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脱贫攻坚决战的“硬骨头”,为让困难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落实。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越打到后面越难,需要攻克的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现面对的都是最为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因此,扶贫脱贫更要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其力度必须更大,措施也必须更精准。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脱贫攻坚决胜期,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方式难以奏效,必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变“模糊”为“精准”,由“漫灌”到“滴灌”,弄清贫困之症,瞄准靶向治疗。面对决战剩余的“硬骨头”,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要切实静下心来,从容应对,多从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做实。

党员干部要凝聚责任担当,做好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大战役,各级党员干部都是“脱贫”的中坚力量,是能否脱贫的重要“关键”。越到决战决胜时刻,各级党员干部就越要有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在战场上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跟前,要孕育党群干群鱼水情的“沃土”,丢掉“官腔”,扔掉“官架儿”,常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帮助群众消除贫困。

把准“穷根脉”,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越往后,“骨头”越难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必须找准穷根,扶到点上。脱贫攻坚已进入“绣花”阶段,不仅要“精、准、细”,而且还要“真、实”,要因人因户施策,注重细微、细节、细心,对标落实不走样,防止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坚决反对走马观花,“一刷了之”“一入了之”等形式主义。要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以“网格式”精准摸排,找准每家每户贫困致贫原因,获取最原始的数据。要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创新各种政策措施;

要根据摸排调研和分析结果,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不搞“大水漫灌、吹糠见米”,把准“穷根脉”,并对症下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故事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