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心得6篇

时间:2025-01-02 12:48:07 分类:心得体会

不断归纳总结,我们才能将心得写得更加合理出色,写心得体会,不仅是自我总结,也是与他人分享经验的好方式,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地质实习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地质实习心得6篇

地质实习心得篇1

泥浆参数:泥浆比重、泥浆电导率、体积、温度流量

(3)导大绳:起钻、下钻、钻进(4)一根钻杆叫单根,三根钻杆叫立柱

一、实习目的:通过模型来认识钻井仪器二、实习地点及方式:

地点:学校图书馆一楼、地科实验室。方式:参观。

三、时间安排:半天。四、简介

在这里有各种岩石以及钻井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还有一些化学试剂。五、教学内容

1、井架

2、钻头

3、悬升式抽油机

4、凝点实验器

测温度防石油凝固

5、荧光灯

显示油气

6、综合录井仪

评价地层,检测含油气的性质,钻井的时候控制。

一、实习目的:认识石油钻采装备

二、实习地点及方式:地点:四机厂。方式:参观。

三、时间安排:半天。四、简介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四机厂)地处湖北省荆州市,是一家石油钻采装备研制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井压裂设备、钻机、修井机、海洋石油设备和高压管汇元件五大类16个系列2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在快移快装钻机、低温石油装备、自动混浆水泥车、大功率压裂机组研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厂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

四、教学内容

1、海洋石油钻采设备

第四石油机械厂生产的海洋钻采设备包括系列海洋修井机(钻修两用成套设施)、海洋橇装循环设备、海洋压裂防砂设备、海洋橇装固井设备及海洋高压组合管汇等产品。通过专业的设计和严格的生产制造工艺,可为海洋用户作业需要提供完整的成套设备解决方案,产品设计规范符合api4f、7k、8c、6a、16c等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海洋专用法律及规范。

地质实习心得篇2

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桥东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这次老师和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

地质实习心得篇3

在学习了相关的专业内容后,尤其是本学期我们修完了《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后,我们都对土木施工有了具体的认识。但理论和实际总有具体的差别,土木工程的学习,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为期四周的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本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学习生产技术和简单的管理知识。施工实习不仅对学生能否在实践中演习知识技能的一种训练,也是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综合检验。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6、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二、实习概况

1、建筑行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施工作业中,人际关系极为重要。人际关系良好,才能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施工单位,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大多数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相当多的人错误的认为拍马屁、讲奉承话、请客送礼,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其实,处理人际关系的决窍在于你必须有开放的人格,能真正的去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从人际关系谈论施工队伍的选择。

施工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影响项目经理经济利益的多寡。一个好的施工团队可以相互协调好各项工程,同样一个不好的施工团队却能将一个完美的工程弄得一踢糊涂。据我观察思考,对我们实习的工地初步了解,该施工团队协作方面非常良好,从现场的施工可以明显的看得出,各施工班组,各位工人相互协调的很多,遇到问题,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解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人际关系极为重要,这也是我这次实习完的思考。

2、施工经验的重要性。

实习之后,我学懂了一句话:如果一起做一件事,一个是做了十年这件事而比较愚钝的人,另一个则是在这个领域毫无经验的极为聪明的人,毫无疑问的是前者肯定会优胜。其实每个人是否聪明,并非看那个人第一次做一件事是否做得好,而是看他经过第一次之后得到了经验,改变的是什么。始终都是那一句,人一定会跌倒,然后,必须总结到为什么会跌倒,然后下次拒绝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经验是每个人做完一件事之后都会得到的东西。问题是,如何去利用得到的经验,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我自问,本人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掌握一般,但优点是,能够在经验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改进。相反,一位和我比较熟的人兄的缺点就是不懂得总结,拒绝承认跌倒是因为自己的问题,从而没得到任何有利于自己的经验,然后下次继续跌倒。在施工作业中,这种现场经验极为重要,从我实习分析认为,一名土建工作人员,做一个工程能否做得好,能否成功,其中的成因会很多,包括有本身个人的iq,对事情的专注等,更重要就是对事情的熟练程度,其实也就是施工现场经验。

三、施工现场的实习收获

整个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下将分别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我参加的工程。

1、认识钢筋工程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工程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

钢筋的分类一般可以按生产工艺的不同,直径大小,钢筋的强度进行分类。生产工艺与一般可分为热扎钢筋,冷扎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筋。按不同的直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筋: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等。在强度上钢筋可分为hpb235、hpb335、hpb400、rrb400级钢筋。其中hpb235、hpb335为最常用的两种钢筋。

工程中钢筋往往因长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艺的要求等必须连接。所以钢筋的连接在钢筋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认识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模板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其一是形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的模板:其二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支撑系统。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侧压力作用下不破坏,不变形。

支撑系统既要保证模板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又要承受模板、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此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在上荷花载的作用下不沉陷,不变形,不破坏。模板在材料与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本模板、钢模板、胶合板,本工程多数使用钢模板,这样比较不容易变形。

模板的作用便是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刚从搅拌机中拌和出来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浇筑在与构件形状尺寸相同的模型号内,这样砼凝结硬化之后,才能形成所需要的结构构件,模板就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型的模型。

模板的支撑系统是保证模板面板的形状和位置,并承受模板、钢筋、新浇筑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模板的垂直支撑主要有散拼装的管支架,可独立使用并带有高度可调装置的钢支柱,及门型架。模板在安装之前,还需进行模板的设计计算。常用定型模板在其适用范围内一般无需进行设计或验算,一般比较有经验的包工头和工人都懂得怎么安装。但对一些特殊结构,新型体系的模板或超出适用范围的一般模板,则应进行设计或验算。例如大的承台,塔吊基础等,否则很容易胀模。

四、生产实习总结

在公司实习四周的期间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工地现场施工员、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积极参与工作,让自己对整个基础的做法,标准层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而且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施工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整个实习的过程时间虽短,但让自己知道了如何当一名好的技术员。整个实习的过程也让自己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也让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动力。工地虽说是苦了点,但也让自己明白了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短短三天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一个月,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事当中,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地质实习心得篇4

水文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导语:水文地质实习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心理感受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水文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第一章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在修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依靠教学计划,需进行为五周的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填图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加强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提高专业素质,在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 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

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初步掌握1:5万水文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分析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图件的编制和水文地质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二)任务及要求

1、通过野外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初步查明:

(1)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为、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及均衡的一般规律。

(3)各类水点和岩溶点的类型及其分布,包括矿泉的调查,初步确定其价值与开发前景。

(4)区域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工业和农业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作出评价。

2、通过野外实测,编制各种图件。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以下成果:

(1).实习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份:

(2).实习区1:2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

(3).1:2000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

(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记录本;

(5).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6).岩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二、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完成情况

1、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

实习负责:陈志学

指导老师:钟觉

本次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我们班共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大组有一个专业指导老师、一个组长、两个安全员。下面的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小组长。每次外出实习都是以大组为单位,由指导老师带领进行。

2、完成情况

在老师的虚心指导下,能够熟练的进行实习剖面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进行实测剖面图的绘制;能够熟练的使用工作底图布置观测路线、定点,进行地质界线的勾绘,水井水位的测量,泉点。沟流水量的测量;进行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绘制,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把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很好的结合,实习使同学们树立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并且提交以下成果:

(1).实习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份:

(2).实习区1:2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

(3).1:2000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

(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记录本;

(5).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6).岩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三、实习区的研究程度

1967—1992年,云南省地矿局二区测队、十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地质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建材301队等单位先后在该地区进行过地质工作。主要地质成果有:武定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磷矿踏勘简报、武定大矣波钴矿点踏勘简报、武定狮山菱镁矿踏勘简报、云南省武定狮子山石棉矿马家营矿段补充勘探报告、云南武定白邑村矿段普查报告、1:20万武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1年)及1:5万武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等。

第二章 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

一、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一)地理位置

实习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公里的楚雄州武定县近城镇,西起狮山寺—下古柏,东至文笔山—禄劝县城一线;北起洒普山,南至沙朗大村——四方地一线。面积约100k㎡。

(二)交通

测区地处武定县近城镇,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干线路,武定——罗次支线公路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如(图一)。

(三)自然地理

测区为云贵高原之山间盆地(武定坝子),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8m)北有洒普山(2279.5m)。山脉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武定盆地位于其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区内河流主要有:由南北向北流的菜园河,由北西向南东流的西村河,二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汇入普渡河后注入金沙江。区内最高点是狮子山2421.8m、最低点是盘龙河约1690m ,相对高差达731.8m。

(四)气候

测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据武定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在七月,达34.5℃,月平均温度20.7℃;最冷在每年一月,最低温度-6.4℃,月平均气温7.4℃;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800——1200mm,气温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范围讲,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

(五)经济

实习区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农产品,坝区以稻谷和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薯类为主,小麦、荞等为次要农作物。武定属特困县县城附近经济相对而言较发达,无大型工矿企业,工农业均欠发达。

武定县城之西的狮子山是著名的风景去,山上松柏苍茫、古树苍天、兰花飘香,春来牡丹吐艳,东时梅花娇妍,又、古刹深藏,宝阁凌空,瀑泉飞溅、蛇石险峰。相传明惠帝曾来此避难,削发为僧,实为昆明市北西较近之旅游胜地。

二、地层

测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有第四系、侏罗系、三叠系、泥盆系、奥陶系、震旦系、寒武系等地层。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特征,从老到新叙述如下:

(一)第四系

测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西村河及菜园河两岸,主要以土红色,未固结疏松的砾、砂质粘土为主,厚0—20m。

(二)侏罗系

测区内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武定县—高家村—小石头房一带,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禄丰组、上禄丰组两个面。

1、上禄丰组(j2sl)

上禄丰组据其岩性综合特点、基本层序及生物化石分为上、下两段。

(1) 、上禄丰组上段(j2sl2)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与灰黄色薄层—中层细粒石英砂岩互层,前者夹粉砂岩透镜体,后者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含双壳类化石;下部为灰紫、紫红色泥岩、含膏盐质泥岩及角砾状钙质泥岩,底部夹二层褐红色铁泥质胶结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含hybodus sp., lepidotus sp.,ceratodus sp.,属咸化湖—湖滨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54m。

(2) 、上禄丰组下段(j2sl1)

上部为紫红色块状泥岩、钙质泥岩、角砾岩夹灰绿、灰黄色钙质细—粉砂岩、含砾粉砂岩透镜体,顶部泥岩中穿插有密集的膏盐网脉,含较多的鱼骨片ceratodus sp., hybodus sp.,龙骨片sinosaurusi sp.等化石;中部为黄、灰黄色薄—厚层状粗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及多层咖啡色含锰岩屑石英粗粉砂岩;下部为黄—灰黄色薄层状粗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为浅湖—咸化湖泊沉积,与下禄丰组为整合接触。厚99.61m。

2、下禄丰组(j1xl)

上部为紫红、灰紫色快状泥岩夹多层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后者具波状交错层理;中部为紫—紫红色喊膏盐钙质泥岩,夹多层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粉砂—细傈石英砂岩;下部为紫—紫红喊钙质结核泥岩与灰绿、灰黄色薄—中层含岩屑粉砂岩互层,夹含铁质、粉砂质泥灰岩和钙质粉砂岩透镜体。化石稀少,属咸化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74m。

(三)三叠系

测区内三叠系只沉积了上舍资组,分布与武定盆地东侧的上宁—白邑村—香水庄—小以波一带。

舍资组(t3s)

为灰色、灰紫色快状泥岩夹灰褐黄、灰白、红色花斑状铁质砂岩透镜体、浅黄色中层窀感石英砂岩,在旧城附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含植物碎片;底部为褐黄色砾岩体、含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为河流—湖沼相沉积,与下伏古生代各组为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厚10—30m。

(四)泥盆系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东部,西部只有少量分布。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点分为下统坡松冲组、坡脚组,中统缩头山组、鱼子甸组等四个组。

2、中统

(1) 、鱼子甸组(d2y)

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东部文笔山—赵家庄—旧城一带,岩石组合复杂,生物化石丰富,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的差异性分为三段。

第三段(d2y3)

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与黄绿色薄层状粉砂岩、褐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中部含丰富的'介形虫化石,上部含植物化石;下部为灰紫、紫色中层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小型板状层理。含丰富的化石, 属湖泊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86m。

第二段(d2y2)

顶部为紫红、灰紫色薄—中层状泥灰岩,生物碎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紫色、黄绿色生物泥屑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豆虫化石;中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砂屑泥岩与黄色细—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下部为灰色、灰紫色薄—中层含白云质灰岩、砂屑泥晶灰岩与灰色波层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夹杂灰紫色角砾状生物碎屑风暴岩。本段地层从下—上颜色由灰色—紫灰色—紫红色变化,生物碎屑由少增多,碳酸岩逐渐减少,陆源碎屑不断增加的变化规律。含丰富的化石,为浅湖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63m。

第一段(d2y1)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碳质页岩夹浅黄色薄层粉砂岩,前者发育叶理,后者发育水平层理,在文笔山一带夹3—5m厚的鲕状赤铁矿,tfe36-42%, 矿层向北品位变低,厚度变薄,逐渐尖灭;中部为浅灰黑、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细粒石英岩状砂岩,具波状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下部为浅灰、灰黑钙质泥岩、炭质页岩夹灰黄色拨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发育页理及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化石,为滨湖—浅海—半深海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68m。

(1)缩头山组(d2s)

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石英呈次棱角状,发育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大型楔状交错层理、细层与层面交角约20°。砂岩底冲刷面显著,具150°和285°两个方向的槽模构造。地部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面上具有铁泥质风化壳,局部具铁质结核或砂质底砾岩,显示该组与下伏地层坡脚组之间沉积不连续,有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含植物protopteridium minutum 化石,为三角洲相沉积。厚约21m。

1、下统

(1)坡脚组(d1p)

上部为褐黄色薄—中层状铁质石英粗粉砂岩与浅灰—灰色含紫色斑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粉砂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泥岩中含铁质结核及铁质团块;中部为灰色钙质泥(页)夹泥灰岩透镜体,发育水平层理,含有丰富的腕足类、双壳类、珊瑚类化石;下部为灰、灰黄色粉砂质泥岩与灰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前者发育水平层理,后者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属砂泥坪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后约40—50m。

(2)坡松冲组(d1ps)

为铁红色含豆状赤铁矿砂岩、铁质砂岩夹白色薄层石英细砂岩,从下至上豆状赤铁矿及铁质含量逐渐减少。在人民桥一带采到鱼化石, 为陆相—近海湖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具风化壳及铁质结核,与下伏各组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厚约3—5m。

(五)奥陶系

奥陶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西边及东边人民桥一带,只露出了下统,据其岩性组合、岩相、基本层序等特点分为汤池组、红石崖组等。

1、红石崖组(o1h1)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上、下两段

(1)红石崖组第二段(o1h2)

上部为紫红、褐黄色薄层—中层状石英粉—细砂岩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紫色薄层砂质泥岩,发育包卷构造,并具有大量垂直层面的虫管分布;中部为灰褐色、紫红色中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粗粉—细砂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夹灰绿色薄层中层粉—细砂岩及黄、紫红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砂岩;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黄、褐黄色薄—中层含生物碎屑细—中粒砂岩、浅紫色薄层云母粉砂岩,局部夹褐黄色砂岩透镜体。底部含笔石,为陆棚—沙泥坪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28m。

(1)红石崖组第一段(o1h1)

顶部为灰黄—灰绿色中层状含磷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含砾粉砂质泥岩、生物碎屑砂岩;上部为灰—灰绿色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灰紫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灰绿色粗粉—细砂岩互层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灰绿—灰紫色中层状长石含锰砂岩;中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薄层状粉砂岩与灰紫色粉—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灰紫色薄层状含长石粗粉—细砂岩;下部为紫灰、黄、灰绿色页岩与黄色薄—中层状含长石石英细—粉砂岩、杂色细粉砂岩互层。俗称“花布条带”。(见图六)含三叶虫 psilocephalina kuoi; 双壳类有cypricardinia prisca; 腕足类有sinorthis typica, 遗迹化石cruziana sp., 属于沙泥坪相,与下伏汤池组为整合接触。厚144m。

2、汤池组(o1t)

上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含锰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部为黄绿色页岩为主夹咖啡色薄层、透镜状含锰质石英粉—细砂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薄—中层状含磷长石石英细—粗砂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属于沙坪—陆棚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娄山关组的接触面起伏不平,底部据含砾粗砂岩,为假整合接触。厚约40m。

(六)寒武系

测区内寒武系主要分布在西边,由下至上出露有上、中、下三个统,分为六个组,其中上统保存不全。

1、上统

娄山关组(∈3ls)

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南西山外河一带。上部为灰色薄层状含粉砂质灰岩与褐黄色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中下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砂质白云岩夹多层白云质砾屑灰岩、钙质粉砂岩及硅化鲕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浅灰—灰黄色薄—中层状泥灰岩、微晶灰岩、石英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含铁质灰岩。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混合坪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26m。

2、中统

寒武系中统分为陡坡寺组、西王庙组两个组。

(1)西王庙组(∈2x)

中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灰绿色薄—中层状钙质石英粉砂岩、粉下部为紫色下部为紫色下部为紫色砂岩、局部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下部为紫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与浅灰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不等厚层,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9m。

(2)陡坡寺组(∈2d)

上部为浅黄—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灰色厚—块状细晶白云岩夹浅黄色薄层状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中下部含丰富三叶虫化石,属于混合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约60m。

3.下统(∈1)

寒武系下统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共三个组。

(1)龙王庙组(∈1l)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细砂屑白云岩及薄层状粉砂岩、钙质泥岩夹硅质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粉砂质白云岩、灰黄色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质含砾屑砂屑白云岩。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属于混合坪沉积,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10—127m。

(2)沧浪铺组(∈1c)

该组据其岩性特征特点分为下部关山段与上部乌龙箐段两个段。

乌龙箐段(∈1c2)

为灰色、黄色页岩、泥岩夹褐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该段与下伏关山段接触面波状起伏不平,岩性突变,有沉积间断。含三叶虫化石、腕足化石,属陆棚相沉积。厚57m。

关山段(∈1c1)

为灰—灰褐色厚—快状细砂岩、石英细砂岩,发育大型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中上部夹少量薄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及含泥质角砾粗砂岩,风化后常形成空洞。顶部具约1m灰白、灰黄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河口三角洲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79 m。

(3)筇竹寺组(∈1q)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部八道弯段与上部玉案山段两个段。

玉案山段(∈1q2)

为灰褐—灰黄色页岩夹姜黄色薄层状粉沙岩、粉沙质泥岩,中部夹灰黄色白云质粉沙岩及少量灰黄色细粒长石砂岩。含丰富三叶虫化石。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陆棚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85m。

八道弯(∈1q1)

下部为黑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夹页岩;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粉砂岩,具顺层虫管构造(见图二)上部为黑色薄层碳质泥岩,含少量三叶虫mianxiandiscus sp.;古介形虫kunmingelladouvillei等生物化石。据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滞流海沉积,厚50.64m。

该段地层与下伏灯影组第三段的接触面上具紫灰色铁质细砂岩、皮壳状褐铁矿细脉及含砾层,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七)震旦系

仅出露上统灯影组的二、三段,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角的吉家村—永吉村一带,各段岩石组合特征如下:

1. 灯影组第三段(z2d3)

中、下部为灰黄—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石英粉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偶见胶磷矿结核,具球形风化;底部为深灰色胶磷矿中—粗粒硅质砂岩、粉砂岩,具粒序层理,层面上见小壳化石;上部在吉家村一带有出露,为黄灰色薄层状含海绿石石英粉砂岩,偶见胶磷矿结核,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小壳化石;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属陆棚近宾相沉积,本段与下伏地层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接触面上见1—2mm厚的褐铁矿分布,显然该接触面为一沉积间断面。厚35—71m。

2灯影组第二段(z2d2)

中上部为浅灰—灰色夹浅肉红色中厚层状与块状粉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夹少量薄层状灰黄色粉砂质泥岩,上部偶夹灰白色薄层状硅质岩及砾屑白云岩;白云岩发育水平微纹理及波状微层理,局部具缝合线构造。总体上:由下至上以灰色、浅肉红色为主变为以灰色为主,硅质含量由无至含少量硅质团块至夹硅质条带的变化特点。含藻类化石。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测区内未见底,厚度大于300m。

三、构造

实习区位于杨子准地台边缘,康滇地轴(川滇台背斜)南段东侧,川滇台拱之武定断凹南部。构造总体呈ne—sw向,褶皱构造多为平缓开阔,断裂构造主要有狮山大断层,断层附近地层直立、倒转或成倒转褶皱,测区内的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一) 褶皱构造

测区内的褶皱主要有武定向斜、永吉村倾伏背斜、花果山向斜、大寨子—沙外河背斜、木果甸背斜、石龙节背斜、后冲向斜等,各褶皱特点如下:

1. 武定向斜

该向斜南起高家村,经武定党校、三家村、鲍家村等地,于白龙井以北被第四系掩盖。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5千米,核部为j2sl2 地层;nw翼为t3s、j1sl1组成,由于受断层的影响,地层产状不稳定,ne为125°∠40°,中部产状较陡,为130°∠75°,sw地层倒转,产状为310°∠75°;se翼由t3s、j1sl组成,产状缓而稳定,为300°∠26°。总体具有北西翼地层产状陡而变化大,南东翼地层产状缓稳定,轴面向北西倾斜,产状为310°∠42°,枢纽南西近于水平,向北东扬起;南西端被断层破坏,北东端呈浑圆状,为一歪扬起向斜。

2. 永吉村倾伏背斜

该背斜南西起于永吉村以南,经段家坟、硝洞等地,北东止于大村以北,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3千米。背斜南西两面端被侵入的辉绿岩体破坏,核部为∈2x地层;两翼为∈3ls、o1t、o1h等地层组成,nw翼产状为318—325°∠35—50°,se翼产状为132°∠22—31°。总体是北西翼较陡,南东翼较缓,轴面产状为158°∠54°,ne转折端呈箱状,sw转折端被断层及辉绿岩体所破坏而不明了,该背斜为一斜歪水平背斜。

3.

大寨子—沙外河背斜

该背斜北起高家村以西,经沙外河向南延到测区以外,轴迹近南北向,实习区内长约2千米。核部为c1l地层,沟谷中部分被q所掩盖;西翼出露∈1d、∈2x、∈3ls、o1t、o1h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的断层所错移,产状282°∠50—55°;东翼出露了∈2x、t3s、j1xl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断层破坏,产状77°∠45°;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n倾伏,转折端呈圆弧形,为一直立倾伏褶皱。

4. 木果甸背斜

该斜西起人民桥以西,经木果甸向东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近东西向,实习区内长约2千米。核部出露o1t地层,绝大部分被q所掩盖;南、北两翼均为o1h、d1p、d2y等地层依次对称重复出现,n翼产状340°∠16—18°,s翼产状190°∠15—20°;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西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

5. 后冲向斜

该向斜北起大石头房,向南经后冲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sn向,长约3千米。核部为j2sl1地层,两翼均为t3s—j1sl地层,产状大致相等,倾角8—20°,长宽大致相等,为一构造盆地。

总之,实习区内以北东向褶皱为主,西边的褶皱教紧闭,东边的褶皱较开阔,主要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

(二) 断层构造

实习区内的断层主要有狮山断层、盐臼湾—高家村断层、香水庄—现家庄断层等三条断层,各断层特征如下。

1. 狮山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经过永吉村—人民渡一线,实习区长约5.5千米,断层走向ne—sw,倾向nw,断面产状300—315°∠45—80°。上盘(nw盘)以z2d 2—∈1c地层为主,形成单斜或开阔褶皱;下盘(se盘)出露∈2x—t3s的地层,断层带附近地层强烈揉皱、直立或倒转;断层经过处在地貌上形成陡坎或负地形,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发育构造角砾岩,沿断层带除了华力西期辉绿岩脉侵入外,还有少量燕山期基性岩脉侵入。该断层形成于加里东期,表现西升东降形成武定盆地,成为华力西期基性岩浆侵入的通道或填充场所,燕山期—喜山期则表现为nw盘向se盘高角度逆冲,对早期构造造成较大的改造或破坏,使武定向斜nw翼地层直立、甚至倒转。该断层为一区域性的逆断层,对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区域构造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盐臼湾—高家村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北至盐臼湾与狮山断层相交,南经高家村延伸到实习区外,实习区内长约4千米,断层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产状270°∠41°,西盘(上盘)为∈1d—o1h地层,东盘(下盘)为∈2x、t3s、j1xl等地层,断层与地层同向倾,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上盘地层较老是上升盘,下盘地层较新是下降盘,所以该断层为一走向逆断层。

3. 香水庄—现家庄断层

该断层经过香水庄—现家庄向北延到实习区外,至香水庄南被第四系掩盖,断层走向ne—sw,倾向nw,倾角不清,上盘(nw盘)为o1t—t3s地层,下盘(se盘)为o1t—d2y地层,香水庄以北辉绿岩脉沿断层侵入,为一走向逆断层。

总之,实习区内断层不甚发育,以ne—sw向为主。

四、地貌武定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处在康滇台轴和昆明凹陷之间。在金沙江断陷影响下,地势东西两侧及西南部高,北部较低;西南部高原面保持较为完整,中北部受勐果河深切割,地形破碎,形成高山峡谷,峡谷海拔均在1000米以下;全县最低点为新民村大沙地,海拔862米;最高点白龙会山,海拔2956米;两地均在己衣乡,相距18公里,相对高差2094米。三台山山脉贯穿全境,它组成了地貌的骨架。全县地貌分为四区:东部山原区,西部山原区,北部河谷区,南部高原区。受构造影响,山脉走向多呈南北及东北——西南走向。

五、岩浆岩

实习区内主要为基性的浅成侵入岩辉绿岩体,有狮子山岩体、永吉村岩体、白邑村岩体、大奕波岩体、马豆沟岩体等五个岩体,各岩体特征简述如下:

(一) 狮子山岩体(黑云辉绿岩)

该岩体在狮子山和尚庄一带侵入于灯影组的白云岩中,岩体顺层侵入,与围岩产状一致,接触面平缓,实习区内出露面积约1平方千米,为一岩体。岩体相带变化特征,由边缘至中心。冷凝边:厚3—10厘米,为灰黑色致密块状辉绿岩,显微晶质结构,矿物呈雏晶状;边缘带:厚40厘米,为灰黑色块状微粒含黑云辉绿岩,矿物粒径小于0.25mm;中心带:为深灰色块状细粒黑云辉绿岩(粒径0.25—1.25mm )中—细粒辉绿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普遍具围岩蚀变,外接触带有大理岩化、蛇纹石化,局部石棉化(可形成石棉矿)滑石化;内接触带:以钠黝帘石化为主、次为次闪石化、绿泥石化、伊丁石化等。热液蚀变为较弱的硅化。

(二) 永吉村岩体(正长辉长辉绿玢岩)

该岩体在永吉村一带侵入于西王庙组、娄山关组、汤池组、红石崖组的地层中。岩体呈ne—sw向延伸,在实习区长约5千米,宽200—300米,为一岩体。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辉长辉绿构造为主,局部见似斑状构造、二长构造。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普遍具围岩蚀变,外接触带为大理岩化、蛇纹石化、角岩化;内接触带:为粘土化、次闪石化。

(三) 白邑村岩体(石英辉绿岩)

该岩体在白邑一带侵入于红石崖组、坡松冲组、坡脚组、鱼子甸组等地层中。岩体呈ne—sw向延伸,在实习区长约9千米,宽200—500米,为一岩体。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辉绿结构为主。岩体与围岩外接触带具角岩化。

(四) 大奕波岩体(辉长辉绿岩)

该岩体在大奕波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不规则椭圆形,与围岩接触面倾角70—80度,出露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为一岩体。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细粒结构为主,粒径小于1mm。具辉长辉绿结构,外接触带具角岩化、硅化;内接触带具泥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

(五) 马豆沟岩体(辉绿岩)

该岩体在马豆沟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长纺锤形,长轴方向145—325度,约2.5千米,宽0.2—0.6千米,出露面积约1平方千米,为一岩株。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快状构造,以细粒结构为主,辉绿结构,接触带具绿泥石化、次闪石化。

总之,实习区内的辉绿岩绝大部分是华力西期形成的,只有盐臼湾中生代舍资组中的辉绿岩株是燕山期形成的。岩体主要以浅成的岩株、岩脉、岩床等产状产出。

六、矿产资源

测区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棉矿、赤铁矿、钛铁砂矿、磷矿、建筑材料及水资源等。各矿产矿点简述如下:

(一)金属矿产

1、铁矿

(1)鲕状赤铁矿

测区内芭蕉箐—文笔山一带中的泥盆统鱼子甸第一段夹有两层沉积型鲕状赤铁矿,矿体向西倾,倾角在10—15°,产于单斜构造内,矿体长4km,宽1.5—3.5km,东厚(4—6m)西薄(1—2m),平均品位tf43.8%,储量达870万吨。

(2)钛铁砂矿

测区内共有太铁砂矿7处。所有太铁砂矿均为富含钛铁矿的辉绿岩经风化后在地表太铁砂富集而形成的风化型太铁砂矿床。

(二)非金属矿产

1、石棉矿

该矿点位于狮子山向斜北侧及东侧,产于狮子山黑云辉绿岩体与z2d2的白云质灰岩外接触带中,近矿围岩普遍具大理岩化、蛇纹石化、硅化、滑石化等围岩蚀变,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与地层产状一致,产状290∠4—12。有三个矿体,长300—480m,延深200—300m,厚0.12—1.5m。石棉呈单式脉、网脉、复试脉,以蛇纹石石棉为主,少量滑石、方解石。储量达1.4129万吨,为接触交代型蛇纹石石石棉矿床。

2、磷矿

在乌龙硐—吉家村一带,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的含磷砂岩夹磷块岩,长约7km,平均厚0.61m,平均品位p2o522.31%,属于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3、建筑材料

(1)砂岩

测区内沧浪铺组关山段的砂岩、缩头山组的砂岩、上禄丰组下段的砂岩等,在人民桥、后冲、洒普山、狮山等地都有分布,可用作建筑材料、装饰板材,其中位于木果甸的缩头山组石英砂岩中的sio2含量在95.06—95.74%,可用作硅石矿。1

(2)石灰岩矿

测区内共有两个大型的石灰岩矿采石场。一个产于文笔山单斜的鱼子甸组第二段中的隐晶—细晶石灰岩,长600—700m,厚约4m,属于沉积型石灰岩矿床;另一个位于沙朗村村南800m处,产于寒武系中统的陡坡寺组中的细晶灰质白云岩,开采出露面厚约15—20m。

水文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测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含水层有:

(1).第四系河流冲击层,主要右由砾石、砂、砂质粘土所组成,厚0——20米,赋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菜园河两岸,其下伏基岩为t3s、j1xl、j2sl1、j2sl2等地层的紫红色泥岩夹灰绿、灰黄色粉-细砂岩,为隔水层。根据民井测量的潜水位,潜水的流向为由m07、m05、m04向m01、m06、m02、m03方向流动。

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库灌溉耕地水及少部分基岩裂隙水。

(2).侏罗系中统上禄丰组下段底部石英砂岩层,赋存碎屑岩类裂隙空隙水,富水性中等。在石头房、后冲一带,t3s、j1xl、j2sl1、j2sl2地层构成开阔的、长宽大致相等的向斜构造(即后冲向斜)。向斜的核部j2sl2为,两翼分别为t3s、j1xl地层。

该石英砂岩含水层位于j2sl1下部,厚约20—50米不等裂隙发育,其下伏为j1xl紫红色泥岩,上覆为j2sl1上部紫红色泥岩,上下均为隔水层,此含水层具有承压含水层性质。

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沿裸露的含水层砂岩裂隙渗入往向斜核部径流汇集,再由地势较低的砂岩裂隙中流出。例如在喜雀窝的q1流量为4.8l/s。

该含水层出露于盆地南部石头房及盆地西部的三家村、百龙阱一带。

在三家村、白龙井一带,是武定盆地,核部为j2sl2地层,地层两翼分别为t3s、j1xl、j2sl1地层,受到近南北向新庄湾一高家村断层的破坏,在断层测面产生了透水裂隙,含水层中的裂隙水可能沿断层透水裂隙排入潜水或地势较低的菜园河。

(3).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二段的岩溶水。出露于实习区东部的龙潭村-赵家庄一带。岩性组合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粉砂岩,厚164米,为单斜构造,倾向西,倾角10°以下,近似水平。

下伏地层为d2y1,为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为隔水层。该岩溶含水层,绝大部分裸露,仅局部有d2y3紫红灰绿色泥岩,灰褐色砂岩覆盖。该层厚度大,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由岩溶渗出,内部各层的溶蚀强度不等,但均可连通,在底部形成裂隙管道流。至山坡地带受第四系阻挡,从溶隙中流出。q2流量为1.25 l/s.,q3 为2.58 l/s另外,在赵家庄水库库底有数处泉点补给水库。

二、地下水类别与含水层组(如表所示)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水

土壤水

局部粘性土隔水层上季节性存在重力水(上层滞水)过路及悬留毛细水及重力水

裂隙岩层浅部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及毛细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上部岩溶通道中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

潜水

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

裸露地表的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

裸露于地表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承压水

山间盆地及平原松散沉积物深部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1)松散岩类空隙水

实习区松散岩类空隙水是指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由于测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自然、地理环境多变,致使第四系岩性、岩相以及厚度变化大。泉点成因类型主要以坡积、冲积等未固结疏松的砾、砂、砂质粘土为主的孔隙水呈渗流或股流出露,泉点流量1.8—2l/s。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实习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与石炭系的泥岩夹细砂岩、是石英砂岩层,该含水层富水性为贫乏一中等,主要位于实习区的南部的j2sl1及实习区东南部的d2y2,地表风化强烈,岩石破碎成块体,粒度小。泉点流量1.5—3l/s(为孔隙水渗流出露)。

(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实习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的灰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中。该含水层富水性为贫乏-中等,含水层主要位于新庄湾-高家村断层的两侧及韩家村北部,出露面积较小,地表风化强烈,岩石较破碎,岩溶水随落水洞流出。

(4)基岩裂隙水

实习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辉绿岩中,含水层位于区西北部、东南部及中部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含水层大面积出露,在实习区西北部风化强烈,辉绿岩呈砂状。

测区内地下水的类别有:孔隙型——潜水;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各类别的地下水分别叙述如下:

(一)孔隙型——潜水

此种类型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此外,在喜鹊窝发现的泉点(q1)是出露于j2sl1地层中,是j2sl1的风化产物中所存留的水。

(二)裂隙水

测区内出现的裂隙水主要是风化裂隙水。在大以波出露的井点(m05)所含的水就是来源于辉绿岩体的风化裂隙水。

(三)岩溶水

测区内最主要的水源就是储存于灰岩中的岩溶水。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1地下水的补给

根据地下水的循环特点,补给区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西部、东部高海拔地区及北部的辉绿岩区,水位埋深>;40米。实习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垂向深入补给地下水,另外还有单元地段的测向补给,河流的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垂向补给:实习区碎屑岩分布区,影响垂向渗入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及裂隙发育程度。西部及东部的碎屑岩分布区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带较厚,利于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碳酸岩分布区在补给区垂直岩溶贯入为主要形式,径流区则沿溶隙垂向渗入。

地下水的测向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测向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地表水沿裂隙补给含水层;二是人工渠道,农田水以间接的方式测向补给。

3.2地下水的径流

实习区受地质构造、地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总体流向为向实习区中部径流。径流特点为: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一般径流途径教远;径流方式以岩溶流,裂隙流为主,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局部地下水径流方向受构造、地貌条件控制,为沿构造和岩层走向的纵向流水动力特征为缓变、流,部分为急变流。

3.3地下水的排泄

实习区地下水的以水平排泄为主,其排泄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由补给、径流区向排泄区运移,在低洼的河谷、盆地边缘排泄。以实习区泉点出露地貌位置来看,各类型地下水排泄与地貌的关系密切。孔隙水集中在盆地中排泄;裂隙水在沟谷、陡坡、低洼处排泄;岩溶水在盆地、洼地边缘,谷地及山坡、山脚排泄。从地形不同高程和泉点排泄量分析,实习区1710-1750米为主要排泄区。

测区内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越流补给。

四、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4.1地下水动态因素:

气象因素:

实习区6-10月为雨季,降水显著增多,地下水位逐渐升高,补给量大于排泄量。11-5月为旱季,降水较少,地下水位逐渐降低,补给量小于排泄量。

水文因素:

雨季菜园河的水量增大,水量补给使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水位上涨明显,远离菜园河的裂隙、岩溶水含水层补给水位上涨不明显。旱季,河水补给使第四系空隙水含水层上涨不明显。

地质因素: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较深,降水对第四系含水层影响不大,孔隙水与岩溶水同样埋藏相对较厚,降水对其影响也不大。

此外,人为活动也影响着地下水的动态,人类活动通过加强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而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在测区内因工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当地居民对农作物的大量灌溉,会使地下水位抬高,影响地下水动态平衡。

4.2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均衡收入(a)一般包括:大气降水量(x)地表水流入量(y1)地下水流入量(w1)水汽凝结量(z1);支出量(b)一般包括:地表水流出量(y2)地下水流出量(w2)蒸发量(z2)。均衡期水的储量变化为△w,则水均衡方程式为:

a- b=△w

即: (x+y1+w1+z1)—(y2+w2+z2)=△w

第四章 测区地下水资源定性评价

一、地下水储量及富水块段分析

实习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内有水库,可供武定人们使用。

实习区可划分为两个富水块段:

赵家庄富水块段:位于赵家庄水库一带,面积约1.7平方公里,含水层为泥灰岩、泥岩、白云岩,北东-南西展布。该富水块段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库补给及地下水分水岭的补给,区内孔隙发育,富水均匀,随季节性变化不大。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

实习区q1、q3、q4、q5 号泉(位于喜鹊窝附近)水质较好,泉甘甜可口,可直接饮用。q2号泉水质均较差。民井、沟流中的水也不可直接饮用,多用于灌溉农田。实习区最南端的水库中的水不可直接饮用,多用于旱季灌溉农田。赵家庄水质较好,可供武定县人们直接使用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在短暂的地质实习内和通过野外调查搜集有关资料,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直接的了解。该地区总结为以下三点:

1、实习区地层出露较好,岩层较完整,地下水含水层出露较明显,主要排泄区集中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边缘。雨季武定居民饮用水多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水,旱季饮用及农业灌溉多为赵家庄水库提供。地下水分水岭分布于东部与西部的高山地带,向西部与东部径流,沿排泄区进行排泄。实习区地下水资源贫乏,河流较少,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

2、测区主要的赋水类型:空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实习区内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三叠系、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七个地层出露。

4、实习区主要构造有断层及褶皱,构造总体是北东-南西向,褶皱构造多为平缓开阔。断裂构造主要有狮山大断层,断层附近地层直立、倒转形成倒转褶皱。

三、建议

本次实习总体来说是可以的,实习环境良好,业余活动丰富。但有些地方还是略有不足。如:

1、 本人认为指导老师可以再多,一组应多指定几个指导老师。

2、 野外实习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地形、环境的影响,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指导学生实习。

3、 实习时间较仓促希望以后有更多时间能够较深入的认习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地质实习心得篇5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必须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有:

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

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区地理概况

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比较来确定断层的类型。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综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向斜。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最底气温-21、5摄氏度(1959、1、1),气温39、9摄氏度(1961、6、10),年平均气温11、3摄氏度。暑期(6-9月)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天数仅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该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矿产以煤,耐火粘土为主。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柳江煤矿为区内工矿企业,年产60万吨。其次是北山发电厂,主要满足秦皇岛市工业和居民用电。此外,水泥厂,建材厂在盆地内星罗棋布。

盆地内起伏小,河流广布,地处山海关与秦皇岛之间,陆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另有铁路纵贯其间。

三、地貌营力

a)内营力

内营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不但能够改变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同时还能够改变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比如造山运动,板块运动等。

b)外营力

外营力是指主要由太阳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动产生的作用力。它们常常是经过水、冰、大气和生物等介质的运动推动地表物质发生位移,从而改变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岩溶作用、冰川作用、冻融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种外力作用又都能够划分为剥蚀和堆积两种基本形式。主要由剥蚀作用构成的地貌称剥蚀地貌,主要由堆积作用构成的地貌称堆积地貌。剥蚀、堆积与内力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构造上升的地区一般构成剥蚀地貌,在构造下沉的地区则构成堆积地貌。随着构造升降的变化,剥蚀地貌能够转化为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也能够转化为剥蚀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构成是在多种多样的地貌营力下构成的。本区地壳活动频繁,多次地壳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内的多个沉积和沉积间断,以及周围火山及地震活动,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内力作用下构成大体轮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风、水、太阳能、生物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为此刻的地貌形态。经过风化、流水、岩溶、冻融、风力、波浪等作用,构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都不是单纯地由外力作用或单纯地由内力作用构成的。尽管在某个地区和某个时期,内外营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两种营力总是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认为,地球表面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复杂的形态,并最终趋于将地表夷平。许多地貌学家认为,就整个地球表面说来,内营力与外营力的地貌作用在数量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地貌营力的作用与地表组成物质(包括地质构造与岩石性质)也有密切的关系。正由于此,现代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质实习心得篇6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或者说是地质体系,由这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自己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在野外实地观测,一个观察点和下一个观察点之间应该相隔很长的距离,更有甚者一天就只能观察一个地点,而每一个点都有其特殊的成因,构造,形态,以及以后将会产生的变化等等,所以对于每一个观察点的记录与测量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得到结论都是至关重要。

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实习,野外行动,记录,测量都没有任何经验,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才能记录,对于有些测量还得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完成得到数据,这些都是缺少实习经验所致,尚可理解,可是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对于以后学习及野外实习便能有更好的指导。

《地质实习心得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