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2-10 19:01:18 分类:心得体会

实践一定是最最值得我们来写篇心得体会的,保证了内心感悟的有效输出,才能将体会写得更出彩,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6篇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篇1

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和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分不开的。在这个大环境中,教育者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影响和改变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通过心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有机渗透,使教育目标和内容一致、方法和步骤相融,促进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主动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这些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不以外部影响转变认识,而以内部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由自外向内的传导过程转化为自内向外的传导过程,由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转化为由主体到客体的转变,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正好是转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进行内心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

班级工作制约着班级全体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它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有关研究表明,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具体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鼓舞作用,行动上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护和增进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优良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等。针对普通中学的客观实际,调整学生心态、树立良好的班风应该成为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信心和力量,给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空间。如在班级建设中开展“自我管理、民主监督”竞赛活动、评选“班级之最”活动、开设“群星灿烂”专栏等,让人人都有受奖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还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必须确立科学的学生观。科学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人,看成有巨大潜能的人,看成“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把学生的“违纪”看成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来调节学生的心态和行为。

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还在于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事求是的评价,切忌千篇一律。使学生心态得到平衡,不但能加强个人或集体行为方向的引导力量,也有助于集体内部的团结和集体内聚力的加强。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和咨询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故而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环境,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技能。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心理辅导和咨询应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普通中学而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信仰迷茫、情感饥饿、个性压抑、意志脆弱、少自信多自卑以及青春期困惑等问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渠道调节学生的心态,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征兆,以便及早进行调整。对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或已有轻微问题的学生,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问题的严重性,给学生提供心理倾诉的机会、场所和渠道。学校根据年级特点建立的“悄悄话”信箱和“心灵”信箱是学生心灵的一片绿洲,在这里学生可以倾诉心中的苦闷,吐露心灵的秘密。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们伸出了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给了他们战胜自我的力量。心理辅导室的咨询,使学生含着眼泪来,带着笑容归,端正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校直接和间接辅导、咨询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班级建立心理互助小组,拓宽发现心理问题的渠道,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使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关键的因素之一。父母的性格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法和爱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许多事实证明,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丧失足学生心理形成障碍的重要原因,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只养不教是当前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放纵、袒护和打骂等不良的教养态度和错误方式,常使孩子形成反抗、屈从或自卑的心理。

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的方式有:(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沟通,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把意图传达给家长,请家长配合;或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讲意义、讲做法,谈构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制约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2)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进行家教讲座,要求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3)定期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学生心理分析会、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研讨会、誓师会、汇报会和理想演讲会等,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共建孩子们通向成功的桥梁。

五、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决定教育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能否得到缓解和排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以及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问题的把握、教育方案的设计、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步骤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应巧妙地注入心育内容,认真挖掘心育因素,找准渗透点,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悟出人生真谛。如语文老师为解决班级出现的早恋苗头,设计了这样一节作文课:摘一个青柿子让学生尝味道,端一盆月季花让学生欣赏,然后就这个情况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们思索着、感悟着,写出了“不成熟的果子是涩的”、“自然绽放的花是最美的”,进行了一次青春期自我心理教育。心育学科渗透不只限于语文课,各个学科都是心育的极好场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的手势都可以给学生注入心灵上的慰藉,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在于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以深沉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在普通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限于上述的有机结合和有机渗透,还需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多种媒体,才能不断地把心育工作引向深入。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篇2

这是京包线上的一个二等中间站,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及铁路改革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深化,我站管内专用线多处被拆除,业务量大量缩减。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大量到发货物受到限制,周边住宅小区增多,行人车辆不断增加,使我站的运输生产和行车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安全管理一直是车站一项长期攻关的课题,我们在安全方面既有教训也有经验体会。目前车站的安全比较稳定,但今后究竟如何管好安全,发展生产,的确还存在很多难点问题,以我本人工作了37年经历,及近10年担任车站站长的感受,再综合我们对近期车站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构成了以下几种思路:

一、现代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全管理贯穿于铁路运输生产的全过程,这是我们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几年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干部职工的重视。安全管理不到位,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往事故教训,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前铁路深化改革,安全提速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我们有些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些安全管理方法仍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处理有关人员,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从铁路深化改革的需要出发,以科学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的安全管理已是势在必行。车站近几年也在学习中努力进行着实践。

二、目前安全管理中的几个弱项

1、宣传教育还不够干部对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安全教育走过场的现象仍存在,在个别干部身上表现比较突出,干部的这种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职工。由于安全教育形式的单一化,职工对安全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听了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这样就造成职工的意识淡薄。

2、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轻视事前安全管理,这种现象应该说并不是很严重,经过几年来的安全专项整治,车站的安全基础有了较扎实的支撑。但目前不管发生事故还是发生违章违纪问题,都采取严肃处理,升级处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职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最不可取的是不分问题的轻重,不分危及安全的程度,一律严办的做法。还有更不可取的发生事故后的隐瞒行为,都是安全管理上的致命问题。

3、没有调动全体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安全问题没有深入人心,仍有一部份职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这些职工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小。

4、缺少“找办法”的干部

在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缺少“只为成功找办法”的干部,更缺少“没有安排工作却能主动找事做”的职工。(这里所说的是缺少为领导在安全上主动补缺的干部和职工)。这样的干部和职工仅仅是思想上迟钝与工作上的麻木,并不是不可救药,而有及个别生怕车站不乱,利用各种手段造谣生事、蛊惑人心,或故意制造混乱的人,才是最最不能容忍的。同时干部又如何应对网络和其他信息传播系统的曝光问题,如何做到自律、自警、自省也是关键。

5、管理的形式化必须向科学化转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目前的安全管理形式操作起来还是比较繁琐,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管理资料的重复填写,安全活动月月有,总结汇报满天飞,使干部职工忙于应对,这种现象在当今深入改革的形势下应尽快有所转变。建立一整套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贯彻落实到安全管理中去已势在必行,同时适当减少车务段各部门对现场车站的“文山”压力也势在必行。

三、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1、掌握管理尺度的难度

安全管理的尺度应该说是极难掌握的,对违章违纪问题要严肃处理,而严肃到什么程度,才能不产生副作用,真值得我们商榷。因为安全之后必须加上稳定二字,才是真正的安全,稳定有着实际意义。(目前,有的车站已经出现职工利用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手段对车站干部发泄不满,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还可能影响到干部的家属,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2、掌握职工心理状态的难度

车站每一个职工的想法、做法、对待安全管理的态度都不一样,要彻底了解职工必须深入下去,这应该是安全管理上的老套套问题,但往往却做不到或是做不好。现在的职工思想都特别活跃,获得信息面广,他(她)们的想法、做法千差万别,给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采取适当的安全管理手段也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3、干部超劳的难点问题

每一名车站干部都存在不同的超劳现象。车站的安全管理千头万绪,不管是大站还是小站都必须面面俱到,差一点就可能发生问题,车站干部24小时全天候值班,虽然夜间可以休息,但一有问题随时起来处理。长此以往身心疲惫,紧张情绪得不到释放,因此,车站干部情绪急躁的比较多,方法简单、脾气暴躁的也比较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的效果,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真值得我们注意。

4、远程管理交通不便的难点问题

车站所属的线路所距车站11公里,所属的专用线都距车站5公里以上。目前车站干部有私人汽车的还是少数,因此,在白天管理上虽然有一定难度总还可以对付,在夜间对这些远离车站的岗点,就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地处城郊的车站,夜间骑自行车是不可取的,而夜间打的也很困难)只能依靠职工们的自觉和车务段夜查组进行检查和抽查的威摄力,来控制两纪和标准化的执行。

四、运用安全管理策略和手段的体会

1、形式多样,注重效果,结合实际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有人问:“现在的安全宣传还不够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安全管理不好,往往在于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到位,要使广大干部、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就必须进一步宣传安全的重要性,要实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安全才有稳定的基础。

2、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安全管理,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安全意识、业务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要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我们长讲的贯彻落实逐级负责制,推行全员参加安全管理。要充分发挥车站干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的管理作用和示范作用。

3、必须重视激励作用

做为管理者必须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成为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现在的职工物质欲望已经很高,因此有时仅凭发奖金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而采用“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反而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

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车站干部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要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必须注重这一点。

5、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落实逐级负责,从而确保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要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应变能力,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是铁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车站干部职工的企盼。总之,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陈述,我们也是在学习中不断的实践,在这里仅谈了一点我们现在和今后要坚持做好的做法,使车站保持长期安全稳定。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篇3

20xx年4月17—22日,衢州市组织了教师心理学c证资格培训。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使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专家零距离接触。以下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篇4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要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总结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

1.情绪。

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烦躁。具体表现为:厌恶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乏力,听课不认真,不认真做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产生了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怒,依赖性增强。

2.行为。

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控能力差。以前学习良好,成绩不错,后来受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学习中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无法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复杂的题目无法集中精神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上课摆弄物品或发呆、思想不集中等。

第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缺乏积极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身体困乏,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品德标准不明。现今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与品行标准不明有很大的关系。行为违反无法控制,思虑不周,如说脏话、打架、说谎、偷东西、抽烟、喝酒、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3.生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在身体的形态上、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还是在肌肉力量上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这些发展又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篇5

xx老师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教师心理压力》的讲座中讲述到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还是一个空缺,有关的实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

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

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专家处理;

社会支持系统;校长与教育行政的协调和教师自身的调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

通过本次学习,我知道了一些我们教师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社会变迁和教育革新使部分教师不适应、社会期望与现实差距使教师心理困惑、多重角色冲突使教师无所适从。

教育的原因:教师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超负荷工作量和琐碎事务工作的束缚、学校组织结构与评价体系的制约、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报

个体原因:主要是生物学因素、人格因素、心理防御机制。

二、教师心理调节与维护

(一)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育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师观念体系的核心是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个性的人: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系统的人: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看待学生。

(三)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保障,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潜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十分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决定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资料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构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情绪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带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透过个体的选取、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潜力、适应潜力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持续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靠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潜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构成心理障碍,个性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取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持续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持续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持续用心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就应贴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潜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必须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必须的成功。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篇6

两个周末时间共4天使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专家零距离接触。这几天的课程学习,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兴奋。从教几年了,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自认为了解孩子们的心思,算得上一个称职的老班主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学生上几节热热闹闹的心理课就行了。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团体活动,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

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健康管理师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