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9加几教案最新6篇
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教学质量,教案应该包括课堂活动和任务的详细说明,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9加几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9加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a=30=11+30=45
课后反思: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数学9加几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标: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
内容:课本p104例1的(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表格,教师板书学生整理后的表格。(边板书,边理解填表过程)
鸡
兔
脚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数学9加几教案篇3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笑脸引入,从一张扭曲的笑脸让学生感到好笑,接着通过问题“如何把笑脸变得漂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出示的太早,学生对称图形才有了一些了解,还不是太清楚的时候,就放手让学生去剪有点太早,这之前应该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认识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但我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图形对称的情况比较单一,都是左右对称为主,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3.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4.我在各个环节中所提的问题顺序比较随意,主次不明显,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数学9加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熟悉0-5的数序。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力、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学会书写0。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几种含义。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个新教室里,你发现了那些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今天,郭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见数字王国里的一位特殊宝宝。猜猜看,他会是谁呢?(书写0),认识他的小朋友请举手。和他打声招呼吧,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他的老朋友了,那你觉得他像谁呀?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直接导入,引出0唤起学生对0的记忆,很自然的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
(一)0的写法
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0要怎么写吗?好,请上来写(强调: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写成椭圆型。)
闭上小眼睛,想象一下0的样子,然后拿出手指在桌子上写一个“0”。究竟谁写的最漂亮呢,咱们把他写在低算本子上,比一比谁是咱们一(1)班的书法家,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想0到写0,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个0的样子,会正确书写0)
(二)0的含义:
1、表示没有
师:已经和0成老朋友了。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学生发言。)
师:对,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听。猜一猜,郭老师盒子里有几枚硬币?
师:当一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字。
师: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师生互说-同桌说)
①黑板上有3个0,都檫了还有()个0。
②请两个小朋友上台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回去了现在讲台上还有几位小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说说做做动动猜猜,使学生从表象到抽象,深刻感知了0的一个含义——没有)
2、表示起点
师:当什么也没有时,用0表示。那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里?在谁的前面?这时0表示什么?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这长度越长,直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量东西的,这时0就表示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100米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让两个小朋友表演)
①你能填尺子上的数吗?
师:0在数字队伍里排哪里?为什么排在最前面?
排队歌:6个数字来排队
从小到大排一排:0、1、2、3、4、5
从大到小排一排:5、4、3、2、1、0
3、表示分界线
师: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他。
出示温度计,也有0,越往上越(),越往下越()。
说说对0度气温的感受
师:0不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和温度的分界线。
0还有许多作用,等着我们小朋友们去研究和发现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活动,通过学生的找、说、猜、做,利用身边的物让学生充分感知0的含义。)
三、游戏——加深
现在,你们和0是不是已经成为好朋友了?那么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好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
1、猜一猜:
①我是一个数,排队排第一,你说我是谁?
②我排3的后面又排5的前面,请你猜猜我是谁?
③今天,郭老师带了3个气球,可一不小心3个气球都飞走了,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郭老师只剩下了我。你猜我是谁?
2、你的桌上几本书,好,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桌上有0本书,做一做。
4、做手势猜数字(师生做——同桌做)
(设计意图:在活动游戏中巩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评价——激励:
今天,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
把你今天发现的0的小秘密去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猜一猜、做一做,好吗?
(设计意图:布置的亲子游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校学到的知识向家长说,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反思:从教学过程看,这节课的`亮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基本上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品尝了数学的生活味。
2、运用多种活动,动中学,学中动,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运用多种感官使学生从对0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不足: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距离。
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数学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至于在三次不同的问题中,学生却重复着相同的问题:
①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
②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③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我想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是表述出来的却是相同的意思。给人感觉在重复着上相同的内容。
2、在教学活动着我没能很好的与学生的思维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一些精彩回答没有给予积极的评价。
3、课堂环节的处置上还不够和谐。
4、没有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上课过程语速太快。
数学9加几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小结计算顺序。(小黑板出示)
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巩固前两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谈话: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2个小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信息)
根据回答板书相关信息: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谈话:请你列综合算式,算出美术组有多少人。
指名板演,并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提出问题,分步解答。
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
板书:合唱组:84人
提问: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
提问: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你想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
板书: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先求出什么?(美术组的人数)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只要再加一步。
板书:84÷28=3(口答)
3、尝试列综合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自备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4、说明: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出示方法三:84÷[(8+6)×2])。
谈话: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有信心试一试吗?(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5、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提问: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84÷[(8+6)×2]
=84÷[14×2]
=84÷28
=3
谈话:口答。有错的同学请你订正一下。
谈话: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谈话: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6、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谈话:打开书39页,请你把书上的空白填一下,填好了和黑板对照一下。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组合成两问的题目,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能使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说运算顺序)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做“想想做做”第2题。(比一比,算一算)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桌活动,每人说一组题。指名说:重点讨论同样的数、符号,为什么运算顺序会不一样)
(2)男、女生各计算一组,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总结:看来,虽然每组的三道题目数据一样、运算符号一样,但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不一样了。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四、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1、谈话:每一个数学知识、任何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着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一个个括号的产生,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人类无穷的勤劳和智慧。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交流: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数学9加几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2、尝试量身高称体重,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体重仪(带有量身高的仪器)一台
活动过程
一、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1、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项目呢?
2、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二、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1、出示体检用的仪器。
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
3、幼儿讨论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1、我们今天要称体重、量身高,请大家一起来帮忙,
我们应该怎么看测量的结果呢?
2、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样站呢?
3、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四、请小朋友记录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回家告诉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