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课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9-15 12:02:17 分类:方案大全

教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教案的语言应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5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律动课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律动课教案精选8篇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听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过程】

1、模仿猫和老鼠走路:

(1)教师演唱歌曲《小老鼠》,请幼儿欣赏。

(2)问:歌里唱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走路。

(3)问: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猫走路。

(4)引导幼儿思考小猫和小老鼠脚步声的不同,模仿小猫和小老鼠走路。

2、听辨节奏,念读儿歌:

(l)教师用手在地上拍慢、快两种节奏,请幼儿听辨哪个像小猫的脚步声,哪个像老鼠的脚步声。

(2)问:哪个声音像小猫的脚步声?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在地上拍节奏,引导幼儿念读相应的儿歌。

(3)如上方法,学习念读小老鼠的儿歌。

3、分析猫叫,感受强弱:

(l)问: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越来越近,它喵喵喵的叫声也会越来越小,逐是越来越大?

引导幼儿边用手做动作,边模仿小猫的叫声(参考儿歌部分动作建议l—2小节)。

要求:动作由小变大,声音由弱到强。

(2)边做动作边念读一遍儿歌。

4、图谱学习: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图谱表示儿歌内容。

①问:儿歌里小猫走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张图能表示小猫走过来?

引导幼儿用小脚印来表示小猫走过来。

②依次提问,请个别幼儿选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问:用哪张图片来表示老鼠吓得团团转?

小猫从远处走来,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小猫的叫声?

吱溜一声又用什么图片来表示?

③教师以故事语气出示完整图谱:

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贴上小猫的图片),老鼠吓得团团转(贴上小老鼠),吱溜,快点躲起来(贴上小房子)。

(2)引导幼儿看图谱,念读儿歌并表演。

①教师手指图谱,指挥幼儿念读儿歌。

②分组分角色念读儿歌,加深记忆。

③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边念读儿歌边模仿猫和老鼠进行表演。

5、音乐听辨与游戏:

(1)播放音乐,请幼儿听辨哪段像猫,哪段像老鼠。

(2)教师:小猫走一走,停一停,四处看看有没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师边说边模仿小猫,给予幼儿动作提示;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猫。

(3)续听音乐,请幼儿听辨老鼠的音乐,模仿小老鼠的样子。

(4)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模仿猫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饿了,悄悄出来找食物,它们东瞧瞧西望望(引导幼儿模仿老鼠表情、动作),看看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了,真开心、快吃啊!突然,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快躲起来,不要让猫发现了,我们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乐玎以躲在门后面、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能动,千万不要发出声音。共同模仿猫的动作,伸个懒腰,喵喵叫,揉揉肚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里有老鼠。

(5)互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扮演小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听音乐玩游戏。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感受音乐的快与慢、开始与停止。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做模仿时,适当给予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模仿,但是语言运用要少,声音要轻,以免影响幼扎听辨与游戏。

友情提示

本活动在小班、中班上学期均可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老鼠装死、偷油。

课后反思

我这次进行的是一节中班音乐游戏活动《猫捉老鼠》。歌曲幽默、诙谐,表现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猫和老鼠,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在活动中设计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来增加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个游戏我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尝试来创编简单的游戏玩法,商量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真正地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中,请幼儿自己开动小脑筋,来创编动作、创编游戏,他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活动达到了高潮。有一个孩子想到了小老鼠先悄悄地走出去,然后说:“小花猫,你没有看到我吧!”别的小朋友不同意了,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行,那样小花猫就会来了,就听见了。”那个孩子说:“那小老鼠轻轻地小声说,不行吗?”大家还是不同意,说:“小声说也不行,就是应该一点声音也没有,悄悄地才行。”最后,大家同意了小老鼠就应该悄悄地走出去,然后东看看,西瞧瞧,见没有小花猫,再开始偷东西吃。接下来,游戏的最后,小花猫抓住了小老鼠,这个小老鼠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把他吃掉;有:把他使劲玩一玩,再吃掉;立刻有了不同意见:“不行,那样那只小老鼠太惨了!”这时,教师及时把他们拉了回来,教师说:“那我们可以让这只小老鼠下次游戏时……”小朋友们立刻接上来说:“让他当小花猫。”整个游戏的讨论过程都非常地热烈,孩子们很投入,都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自我评价与反思。在进行这节教学活动时我充分抓住小老鼠和小花猫的鲜明对比的形象,把它们作为该活动的学习主线,同时整节活动能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突出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该活动在进行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该活动的结尾处,幼儿自己设计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师生一起玩时,这个环节更是在活动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也感悟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孔雀是一种美丽又温柔的象征,它漂亮的外形在许多的幼儿故事、动画片等文学作品中出现,幼儿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抓住了这一点,对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与音乐、感受力进行训练而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的律动,模仿孔雀喝水、梳理羽毛、抖动羽毛等动作。

2、体验游戏、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模仿孔雀喝水、梳理羽毛。抖动羽毛等动作,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合着音乐的节奏,做孔雀一系列动作

活动形式:

集体形式

活动方法:

游戏法、口授法、直观法、电教法

活动时间:

25分钟

活动准备:

孔雀羽毛的头饰、一段音乐、(鲨鱼、蝙蝠怪)头饰、女巫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①吸引幼儿的注意,做无声的动作

②播放音乐,合着音乐做动作

二、基本部分,故事导入:

1、听老师讲故事提问“小朋友们,老巫婆吧孔雀公主变成了乌鸦,现在我们一起使用魔法去救它好不好?”

2、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①跟着老师先坐着练习“魔法的动作”

②加强法力站起来,大家一起把脚也动起来

3、游戏环节,巩固练习舞蹈动作

①到巫婆的城堡去救孔雀公主,途中遇到了蝙蝠怪,用魔法打败它。胜利了,又前进。

②来到海边休息一下,突然,遇见了大鲨鱼,大鲨鱼好可怕、好厉害。我们要多打几次,打倒它

③终于打败了大鲨鱼,老巫婆比大鲨鱼还要厉害,我们要合作一起打倒它。教幼儿两人一起击败合作的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棒,大家一起把孔雀公主救出来啦。孔雀公主非常高兴,它想感谢大家,请大家去魔法森林玩,小朋友们想去嘛?”(幼儿一边跳着舞一边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再家长的带领下去动物园参观、了解孔??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3

《森林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在魔法棒的提示下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2.能依据自己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3.自然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喜悦。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游戏"木头人",模仿各种运动动作。

2.课件《动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的开始部分,为活动做准备。

师:这段音乐听过吗?(介绍音乐名称)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1.课件出示魔法棒,欣赏音乐。

师:看!这是什么?它有很强的魔法,在《动物狂想曲》里它会出现,我们一起听一听,看看它在音乐中一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都发生什么事情?

2.师:音乐中魔法棒一共出现了几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现发生什么事?(幼儿坐在座位上做小动物动作)

3.听第一段的音乐,幼儿做动作。

4.师:魔法棒第二次出现发生什么事?

这些玩具你会玩吗?

你可以玩得和小动物不一样吗?

5.听第二段音乐,幼儿做运动。(此处幼儿若感兴趣可重复做)

6.师:魔法棒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们,你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儿做各种雕像的动作)

7.听第三段音乐,音乐的最后幼儿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动作。

三、完整进行音乐活动,体验喜悦情感。

听音乐完整进行活动,根据幼儿当时情况结束音乐活动。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小鼓和小锣敲出的不同音色和节奏,初步学习分角色演唱歌曲。

2、借助敲鼓和锣两种乐器的动作,提示记忆歌词,体验鼓和锣对话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锣和鼓各一只,歌曲图谱一份,钢琴伴奏以及“小企鹅”和“小老鼠打喷嚏”的音乐游戏。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师:寒冷的冬天来了,小企鹅们都要出来活动啦!

(师幼跟琴练声:小企鹅,鹅鹅鹅,摇摇摆摆爱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哎呀,活动一下真舒服。让我们轻轻回座位休息一下吧!小企鹅唱得真好听,这么好听的歌把谁引来了,瞧!(教师直接出示鼓)

师:小鼓也想唱歌的,你听!

(教师敲:咚咚)

2、熟悉鼓的节奏师:小鼓是怎么唱歌的?(咚咚)哦,我敲小鼓咚咚(教师随机出示图谱1)我们一起看图说,(师幼看图说)加上动作来试试。

师:我们的小鼓除了会这样“咚咚”的唱歌,还会唱更好听的歌呢!小耳朵听好了(教师敲)小鼓是怎么唱的?(指名说)

师:小鼓究竟是怎么唱歌的,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敲小鼓)

师:小耳朵真灵!原来小鼓是这样唱的(随机出示图谱2)让我们看图说一说。(师幼看图说)师:把你们的小鼓敲起来!(加动作敲)

3、熟悉锣的节奏师:这么热闹的鼓声把谁给引来啦。(教师出示锣)小锣也想唱歌呢,听好了,(教师敲锣)小锣怎么唱歌的?(指名说)

师:哦,我敲小锣锵锵。(直接边说边出示图谱3)看图试试,(看图说)拿起你的锣来敲一敲,(加动作敲)

师:小锣还想唱歌的,你们看!(教师直接出示图谱4)谁会唱?(指名两个幼儿)真能干!我们一起看图试试。

(师幼看图说)小锣拎起来试试(加动作敲、教师手指图谱)

4、鼓和锣合奏师:把前面的鼓也请过来一起试试。

(看图说)小鼓手敲的真好听!(教师直接出示相同节奏谱5)让我们一起把鼓和锣敲起来吧!(敲一遍)

师:真热闹,我们的鼓和锣还会这样唱呢!(教师边敲边说)|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它们是怎样唱的?(指三名幼儿,教师接幼儿的话后面说)

师:让我们一起看图说一说(师幼看图说两遍)谁来试一试(指名两个幼儿)师:让我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试试。(加动作试)

5、学唱歌曲师:老师还能把它们唱出来,你们信不信?听好了!(教师清唱一遍)好听吗?(好听)来点掌声啊(幼儿鼓掌)教师边教边唱一遍)

师:让我们看着一起来试一试。(师幼看图唱两遍)好、让我们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弹琴,教师用点头、嘴形暗示,手指图谱)

师:现在,我们把下面的节奏加上去唱,大家一起把鼓和锣敲起来吧!(教师边敲边唱)师:这一半小朋友愿意做什么?(鼓)好,你们做锣,我做指挥来一起试试。(教师注意手暗示)师:交换再来试试。(对半交换敲)

四、结束活动

师:敲锣打鼓真高兴!让我们听着音乐跳起来吧!(听音乐“小老鼠打喷嚏”做游戏)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6

课程目标:

1、通过倾听感受音乐中abc段的音乐节奏,愿意用身体合拍的动作。

在煮面条的情境下,跟随着音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3、初步尝试合作律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课程准备:

生活中有见过煮面条的经验、 mp3音乐、大锅(板凳围合)教学拼图(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课程重点:

感受音乐中abc段的音乐节奏,愿意用身体合拍的动作。

课程难点:

跟随着音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课程过程:

一、观看煮面条的视频。

1、出示面条图片。

2、观看视频。

3、提问:师:面条没下锅之前是什么样儿?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这首曲子就是关于煮面条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地听。

二、倾听与创造

1、倾听与感受

(1)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有几段?(三段)

(2)为乐段匹配图谱。

(3)感受音乐节奏验证图谱顺序:(过渡语)我们把手指举起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他的节奏。

2、分段进行动作创编。

(1)a段音乐动作创编。

(2)b段音乐动作创编。

(3)c段音乐动作创编

3、完整律动。

三、游戏“领头人”:抢椅子后,坐在蓝颜色椅子上的孩子为领头人。

四、活动结束

看看我们现在的领头人是谁啊?好的我们先休息一下下次接着玩。你们知道吗?面条出出锅后加调料会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时刻注意安全哦!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活动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段欢快的音乐、电脑、数码摄像机、手、脚、嘴、舌头、拍屁屁、排腿、拍肩的图片,节奏谱、小蜻蜓音乐、《你好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入场。

2、请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和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拍手或者拍身体的其它部位互相问好,同时伙伴之间互相问候唱《你好歌》。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问好的时候,我们都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唱歌了,请幼儿边说,教师边用图片表示出来,同时请幼儿来实际操作(演示用这些部位来唱歌例如捏鼻子发出声音,叩牙齿发出声音,弹舌头发出声音,伙伴之间拍手或者拍肩等),感受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唱歌。

2、教师出示一段节奏谱,请幼儿说出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唱出来,并且用图片标记记录下来,接着请幼儿来表演(可以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最好听的唱歌方法一起来表演)。

3、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按照自己喜欢方式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唱歌”。

4、再次播放这段音乐,请幼儿换一种方式用身体来“唱歌”表演,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录下幼儿的表演。

5、请幼儿通过电脑欣赏自己刚才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2、请幼儿随《小蜻蜓》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到外面去寻找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音乐律动课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舞蹈的快乐。

2、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肌肉一拍一拍按要求做动作。

3、随乐模仿小铃铛叮当响的动作。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曲《小铃铛》。

2、动作建议:附1。

3、小铃铛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小铃铛,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把小铃铛藏在身后,摇动小铃铛,使其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边敲小铃边用节奏语言介绍歌曲。

2、老师边摇动小铃铛边慢速清唱歌曲。

提问:"小铃铛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叮当叮当。)老师示范舞蹈动作。(坐位,只做上肢动作。)

(1)"小铃铛不光会唱歌,它还会跳舞呢,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一会儿告诉老师它都做了哪些动作?"

(2)"现在我变成了一只小钤铛,看看老师是怎么跳舞的。"老师边唱歌曲边示范动作。

3、引导幼儿提炼动作,巩固学习。

(1)"唱'一只小铃铛'时,我做了什么动作?"

(2)"第二句'叮当叮当响'我做了什么动作?"

(3)"第三句'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响'我又是怎么做的?"如果幼儿记不清楚动作了,老师可以再示范一次。

4、谁愿意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来表演小铃(请1-2名活动中比较活跃的幼儿。)

5、集体表演:你们想和我一起当小铃铛呢?好,我们一起来!

(1) 第一遍集体表演时,坐在椅子上做上肢动作。

(2) 老师示范站位加上下肢后的动作。如:第5-8小节中,上肢动作同上,下肢左右脚分开站立,身体和脚随节拍左右倾斜摇晃,像不倒翁一样。)

(3) 第二遍集体表演时,全体起立加上下肢动作。(可多做几遍。)

(4)两位幼儿结伴,面对面站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可多做几遍。)

6.老师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活动建议活动延伸:分组表演,一组幼儿拿一个小铃铛和串铃,边唱歌曲边随节拍伴奏;一组幼儿在中间跳舞。

区角活动:可组织涂色活动--"小铃铛"。

环境创设:可在班级的窗台上悬挂一些小铃铛,倾听风吹过小铃铛发出的叮当声。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唱歌边跳舞,感受亲子舞蹈的快乐。

活动材料

1:动作建议:第1小节:左手斜上举。第2小节:右手斜上举。第3-4小节:双手在头顶合拢。第5-8小节:上肢动作同3、4小节,同时左右摆头,一小节一次,共四次;下肢左;右脚分开站立,身体和脚随节拍左右倾斜播晃,像不倒翁一样。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因为年龄特点,因此音乐能力还没有发展的很完全,所以很多的声音不会懂,需要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慢慢加强。

《音乐律动课教案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