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优秀教案优质8篇
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生动,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材料,因此需要认真对待,以下是5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优秀教案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优秀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果实培养孩子早起的生活习惯。
2、能借助图片简单描述画面情景,学习说完整的话。
二、活动准备
1、图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个。
3、图画纸。
三、活动步骤
1、讲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懒惰的》;
2、大森林中谁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听一听、学一学公鸡是怎么叫的?数一数公鸡叫了几声?
手指游戏:大拇指醒来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来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来了,洗脸,洗洗脸;
无名指醒来了,梳头,梳梳头;
小拇指醒来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图片;
5、幼儿简单描述画面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6、游戏:早晨晚上。教师弹奏或演唱“areyousleeping”的歌曲,幼儿做睡觉的动作,唱完后,教师学一声大公鸡的叫声,幼儿做起床动作。请幼儿模仿大公鸡,反复进行游戏。
7、学一学公鸡叫、小猪打呼噜的音效,利用教室内的玩具自由地创造声音,并说一说声音象什么。
8、绘画:早晨、晚上(老师画好小朋友起床、睡觉的图片,幼儿添画太阳、月亮)
四、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以及讨论明白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了解了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对于有不良睡眠习惯的幼儿起到了教育意义。但是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睡眠姿势的较少。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更是需要时间,并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因而今后我们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去做。
幼儿优秀教案篇2
设计意图"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教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菊花在杯子里慢慢"开放"的过程,体验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由小变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动延伸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幼儿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知道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练习,熟悉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许多茶树,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单知识。
(2)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随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根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根据图谱来欣赏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3、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让幼儿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让幼儿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相应的图片6张
三、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1)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2)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四、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幼儿优秀教案篇4
游戏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配合音乐指认五官的位置。
2、学习有节奏地唱准歌曲,喜欢和老师一起做音乐问答游戏。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音乐录音磁带。
2、请一名大班幼儿与教师配合对唱并表演。
游戏过程:
1、复习游戏,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并不断地变换口令,逐步加快速度,幼儿听完口令立即用手指点五官,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幼儿欣赏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的游戏:
(1)在音乐得伴奏下,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
"我们现在做的游戏和刚才大家一起做的游戏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再次欣赏表演,幼儿拍打节奏。
3、幼儿学习音乐游戏:
(1)请全班幼儿跟着大班幼儿和教师对唱,边唱边拍手,手口同步。
(2)师生一起做音乐游戏,唱到"在这里"时,用手指点五官的位置。
(3)提醒幼儿注意唱准3 3 2 2 ︳1- - 0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基本用汉语流利说出五官,少数幼儿还需加强练习。
幼儿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谈话,迅速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学习别人的谈话经验。
围绕话题用连贯的语言谈论“有了翅膀”后的事情,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思维的开拓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自由交谈和集体谈话,体验谈话活动的快乐。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小鸟木偶1个,“假如你有了翅膀”的系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以木偶表演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话题,边操作木偶边说:“今天小鸟来到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都知道小鸟的本领可大了,它有哪些本领?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看你们说得对不对。”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让幼儿自由交谈,要求围绕鸟儿的本领来谈,启发幼儿回忆见过或听过的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倾听幼儿谈话,提醒幼儿专心听同伴谈话,了解别人说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说,自己可以说得与别人不一样。
(三)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1、集体谈论“小鸟”的本领。启发幼儿:小鸟因为什么才有这样的本领?(会飞)为什么会飞?(因为有一对翅膀)还有谁也有翅膀?有了翅膀它们能干些什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讲述。
2、围绕“假如你有了翅膀”主题讲述。教师提问:
①鸟儿有了翅膀,有许多的本领。如果你有了翅膀,你会做些什么?
②你会做些什么特别的事?
③你为别人做些什么事?平时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④你还希望谁也有翅膀,为什么?引导幼儿拓展思路,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运用新的谈话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幼儿丰富的想象给予肯定,对幼儿的谈话表示极大的兴趣,使幼儿在谈话中体验快乐。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让幼儿将自己的讲述画下来,或做鸟类手。
五、生活中渗透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有翅膀的动物。
六、环境中渗透科学区展示各类鸟的图片。语言区展示“假如你有了翅膀”的幼儿图片作品。
七、家庭中渗透教育幼儿保护鸟类,知道鸟儿是我们的朋友。
反思:
在这次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围绕主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幼儿能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认真倾听,在讲话过程中,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大部分幼儿能在活动中,想说,敢说,会说,气氛非常活跃。不足的是,有2个幼儿的经验少,表达不太清楚,有一个幼儿不敢说。以后在活动中要关注这些幼儿,给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幼儿优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最后杜鹃怎么了?
(2)教师:“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3)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4)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5)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6)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7)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5 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通过聆听,听出歌曲中,杜鹃的`叫声,孩子们都能听出来,并跟着模仿唱,这就掌握了歌曲中“5 3 ”这个音,并在教学中加入“3 1”两个声部模拟“咕咕”声,使演唱更富有意境美。找到歌曲中的相同的旋律也是学习的重点,多数孩子能通过聆听和识读乐谱找到第一句中前后半句旋律相同,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旋律相同。歌曲的难点在每一句开始的几个音的音准的把握上,尤其是第一乐句主和旋“1 3 5”三个音的音准,主要还通过跟琴声反复模唱掌握的,在完整唱好歌曲后,还给学生加入了情景剧表演环节,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变成自己喜欢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
幼儿优秀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昆虫的巢穴活动来源于一次户外,幼儿在观察蚂蚁的爬行过程中,追寻它的行走路线,找到了蚂蚁的巢穴,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乐此不疲地探究精神是我们组织活动的来源与动力。。昆虫巢穴需要孩子们认真仔细、长期深入的观察才会发现的秘密。因此,此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引发好奇心,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活动延伸,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蚂蚁、蜜蜂等虫儿的巢穴,知道它们的巢穴名字及外形特点。(重点)
2.能准确分辨出不同虫儿的居住场所,愿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体验与同伴在探究中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幼儿观察蚂蚁的家。
2.在班级的饲养角增加“蚂蚁工坊”材料。
3.昆虫住所的课件、昆虫图片、设置昆虫的家场景。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蚂蚁的家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追问:猜一猜蚂蚁的家里会有哪些房间呢?
二、欣赏故事“蚂蚁的'家”,了解蚁巢。
1.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提问: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家里都有哪些房间?各有什么功能?
2.讨论: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蚂蚁?蚂蚁除了把家的房子盖在地里, 还有其他的房子吗?
3.结合课件为幼儿介绍树栖蚁巢。
二、结合课件,了解探究其它昆虫的居住环境。
1.出示蜜蜂图片,提问:蜜蜂住在哪里?它的家叫什么名字?
小结:蜜蜂的家叫蜂巢,由数千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是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在大树上,形状似下垂的花生。
2.通过课件介绍,了解其他虫儿居住的环境。
3.教师小结:蟋蟀居住在草地上,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蝈蝈的家在树上,它能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
蜘蛛有一种特别的本领——盘丝和结网。在室内、野外,屋檐下,树木之间,处处都有蜘蛛的家,蜘蛛走到哪里,随时都可以建造自己的家。
三、游戏“昆虫找家”,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巢穴。
1.介绍游戏玩法:每个幼儿手中有一种昆虫的图片,音乐响起,小昆虫随音乐自由舞蹈。音乐结束,昆虫迅速回到自己的巢穴中。
2.组织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音乐结束才能找家。
3.与幼儿共同查房,看看每种昆虫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出现错误的请其他幼儿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延伸】
户外散步时,继续观察幼儿园内各种秋虫的家,观察昆虫的巢穴特点。
附:蚂蚁的家
乐乐在幼儿园听老师说蚂蚁是建筑专家,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乐乐心想,这么小小的蚂蚁居然这么厉害,真想看看蚂蚁的家到底是怎样的。
晚上,乐乐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很多蚂蚁正在搬家。乐乐听到有一只蚂蚁说:“我们今年增加了很多人,得搬到一个很大的地方去才能住下。”
乐乐听到了赶紧跟蚂蚁说:“你们好,我能去你们的新家看一下吗?”蚂蚁看见乐乐个子这么高,说:“不行啊,你太大了,进不去。”乐乐有点沮丧。另一只蚂蚁说:“请我们的大法师把他变成我们的样子吧。”于是,乐乐一下子就变小了,他来到蚂蚁的新家,看到了很多漂亮的房间,富丽堂皇。各个房间的设计都不一样,五花八门。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准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乐乐尝了尝美食真好吃,乐乐太喜欢这里了,心想:“如果能在这里住上几天该多好!”乐乐的爸爸妈妈看到乐乐连睡觉都开心的样子,知道乐乐一定是做了一个美梦。
幼儿优秀教案篇8
一、内容与要求感知冬季明显的季节特征,愿意参加暖和身体的运动。
二、幼儿经验与价值分析:
1、幼儿经验:
这段时间天气越来越冷,气温常常在十度以下,孩子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带上了漂亮的围巾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那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怎样才能使自己变暖和呢?每天早上孩子们都会讨论今天穿了几件衣服,买了新的雪地靴。孩子们对于冬天的越来越好奇了,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2、主题价值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来幼儿园的时间也越来越晚,而且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忽多忽少,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鼓励幼儿按时起床,坚持每天上幼儿园,做个勇敢的、不怕冷的宝宝。
三、相关经验:
认知方面:
引导幼儿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听故事及各种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冬天的明显特征,了解一些防寒取暖的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
教育幼儿冬天不怕冷,坚持上幼儿园,坚持参加户外运动,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意志品质动作技能方面:
1、引导幼儿能够听信号练习四散跑,能够动作协调地参加户外运动。
2、鼓励幼儿尝试用撕、贴、洒等方法来表现下雪的情景,体验参与美工和音乐活动的乐趣。
3、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四、主题进程:
注:此主题开展时间为12月下旬至1月中旬(第十七周--第二十周)
(一)集体活动:
晒太阳吃火锅买冬装雪花不怕冷的大衣不怕冷的小企鹅冷和暖冰房子打扮太阳宝宝小雪花冬爷爷的胡子小狗逛超市
(二)区域游戏活动:
baby洗衣房
内容一:洗衣服材料提供:小衣服若干、自制熨斗一个、搓衣板二块、洗衣盆一个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能否了解自己的角色任务。
2、观察幼儿是否能进入妈妈洗衣的角色中。
内容二:晾衣服
材料提供:各类小衣服和袜子若干、自制晾衣架一个、塑料衣架一个、卡通夹子若干。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能否与同伴相互交流。
2、观察幼儿在使用游戏工具时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流。
内容三:叠衣服
材料提供:衣裤、外套、袜子若干、叠衣台一个、整理箱一个。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如何模仿大人洗衣服、晾衣服、熨衣服、叠衣服、整理摆放衣物等游戏。
小卧室
内容一:乖宝宝睡觉材料提供:自制小床一个、自制电视机一个、娃娃一个、小被子、枕头、小凳子一个、收音机
观察要点:
1、过程中是否有轻声轻语的游戏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将娃娃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场景中去。
内容二:妈妈的梳妆台
材料提供:镜子、化妆品、护肤品等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有妈妈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的游戏情节,是否能模仿妈妈梳妆打扮。
内容三:宝宝洗澡
材料提供:洗澡盆、娃娃、热水器、水管等。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能否帮助宝宝洗澡,并且用一定的语言进行交流。
2、观察幼儿能否给宝宝穿衣服。
内容四:喂动物宝宝吃饭材料提供:自制动物头、自制蔬菜、小调羹若干把。
观察要点:
观察幼儿能否像爸爸妈妈一样喂宝宝吃饭给小动物喂饭吃。
蓝蓝和红红家
内容一:小厨师材料提供:碗若干、烧饭工具、调羹、盘子、菜刀、玩具水果、玩具蔬菜、玩具点心、自制冰箱、大型厨房玩具、蛋糕玩具等。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是否有一定的角色,如爸爸、妈妈等。
2、观察幼儿能否在游戏结束后,将物品摆放整齐。
内容二:小客厅
材料提供:桌子一张、塑料椅子四把、电话机二台、饮水机一台。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合理取用游戏材料,并且保持游戏区域的整洁。
2、观察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否用简单的角色语句跟同伴进行交流。
内容三:吃火锅材料提供:自制火锅(内装一些常见的蔬菜、荤菜),调羹、筷子、碗等餐具。提示卡(不通荤蔬搭配的菜谱照片若干)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能否与同伴一起坐下来吃火锅。
2、观察幼儿游戏结束后是否会将工具及食物复原后离开。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