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帽子心得体会5篇
为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心得的写作,只有勤于写心得,我们才能得到进步,下面是5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卖帽子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卖帽子心得体会篇1
“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海伦老师为什么要叫同学们戴帽子吗?”
一石投起千层浪,我的话音一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高高的。
“因为苏珊接受化疗,头发都掉光了,戴了帽子。”
“因为老师怕同学们笑话苏珊!”
“苏珊戴了帽子,又怕同学们好奇地看着她,追问她,老师怕苏珊感到难堪,所以让同学们都带上奇形怪状的帽子,这样,就没有人会特别注意苏珊了!”……
我对同学们的想法表示赞同。这时,班上的少贤同学却站起来发表反对意见:“姚老师,我认为海伦老师的做法不好!”他这话一说,钊欣同学马上附和道:“是啊,如果是夏天,戴帽子太热了,怎么办?”
我没料到,学生冒出这样的想法,一时不知如何引导,只好暂时顺着他们的思路继续着:“那么,你们替海伦老师想一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全班同学都剃光头吧,就跟苏珊一个样了!”晓宁一说,全班哄堂大笑。
王兵更干脆了:“苏珊可以戴上假发,不就不用戴帽子了嘛,苏珊老师真是很笨啊!”
“苏珊也可以等头发长出来了再来上课呀,那也不用戴头发了。”
“海伦老师何不直接把苏珊的病情告诉同学们,引起大家对苏珊的同情和关心。”
……
孩子们的“思维焦点”集中在苏珊戴不戴帽子的问题上。我意识到自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偏离了我设计的授课意图:使孩子们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后,懂得尊重、平等、关爱他人,保护别人的自尊。但是,孩子们有强烈的个性化思维,他们的想法总是异彩纷呈,令你措手不及。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力求为孩子们营造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以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但是,开放并不等于放任自由,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师,更应考虑什么样的开放才是有价值的开放,什么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更广的层面发展。正如叶澜教授在一次讲座上提到的:“中国的教育有中国的国情,完全以西方式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我们‘耗不起’”。因此,“从善如流”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当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不愿走进我们“预设的圈套”时,要如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如何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和调控能力,使学生走上更开阔的思维空间呢?因此,在肯定孩子们思维的同时,我也在思索着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地领悟文章的意涵。也可以说,是孩子们启发了我,我灵机一动,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真聪明,替海伦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但是你们想一想,苏珊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课堂暂时恢复平静,同学们在思索着……
“不幸降落到苏珊身上。当她重回学校之前,最害怕的已不是“病魔”,而是作为人的“尊严”吧!”素有“小博士”之称的晓宁同学首先发表他的高见。
“小精灵”诗雅也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苏珊同学最需要的是同学们平等的关怀,她不需要同情和怜悯!”
我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是啊,苏珊虽然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但她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生命价值的独特的人啊!”
“如果同学们刻意去关心问候苏珊,苏珊反而会感到难过,不开心!”
“最精心的呵护,不是言语的安慰,不是伸手相助,而是让苏珊感到自在,感到舒服,感到被尊重。”
“哦,我明白了,海伦老师这样做就是要让苏珊同学感到自己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自由自在地和大家一起玩,一起学习!”
不知不觉,在我的课堂上,一场“呵护苏珊稚嫩心灵”的细雨下起来了。我体味到了“教育的艺术”,体味到了“教师的机智”。我突然知道:原来,爱,可以这样伟大,原来,教师可以这么伟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真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应该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呼声下,有的老师以为课堂阵地不让学生“占主场、唱主角”就会违背新课程理念。于是课堂上常常出现“有效引导缺失”,学生信马由缰的局面,其实,为了学生的发展能“更上一层楼”,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十分必要的。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和老师有效地把握课堂是一个“双重并举”的过程。课堂像一个蕴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宝藏,新型的教师应善于带领学生去探险觅宝。那打开宝藏的钥匙,应悬在不近不远的地方,让学生时时踮起脚,仰起头,伸长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征服它,摘取它。惟有师生不断的互相挑战,才有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在新型课堂中,没有“惟老师中心论”,也没有“惟学生中心论”,而是教与学过程中的相辅相成、相生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卖帽子心得体会篇2
?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歌剧。它在世界上是一朵花,永不凋谢的奇葩,闪射出魅力迷人的光彩。它曾是马克思最喜爱的德语文学著作,被他读的烂熟。正如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莎士比亚有“莎学”一样,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浮士德》也以构成“浮学”
这本书写的是,在天国里魔鬼头子与上帝打赌,魔鬼认为,人类代表浮士德茫然不定,浑浑噩噩,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傻瓜,疯子,而上帝确认为,他很快就会从浑噩中醒来,成为人类的圣人,带领人类走向幸福。于是,魔鬼便于上帝打赌能够让他永不安宁的心得到满足。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忙下,恢复了青春,遨游了人间和神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但还是没有获得心灵的满足。最终在围海造田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众谋福利的事业中很老并且双目失明的他找到了心灵完美的家园,然后就死去了,然而他的灵魂魔鬼抓进地狱,而是由天使护送上了天堂,因为他帮忙了人们。
本书分为第一节和第二节。这本书都是在讲浮士德怎样帮忙大众,又怎样被魔鬼危害等等之后遇到了玛格丽特这个人,两人一齐飞向了更高的天堂。
?浮士德》是一本说不尽的书,谁也不敢说读懂了它,我明白了,不能作恶,不能迷惘,一旦到了地狱,你将万劫不复,为了人类的幸福·美满而奋斗吧!相信吧,你最终会飞往天堂,与思念的人在一齐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
卖帽子心得体会篇3
你听说过有颜色的梦吗?你见过有四层楼那么高的巨人吗?你知道和巨人做朋友是什么感觉吗?只要你读了《好心眼巨人》这本书,你就统统都知道啦!
在“巫师出没的时刻”,好心眼巨人穿过漆黑浓郁的夜色来到孩子们睡觉的卧室窗前。他把捕捉来的好梦放在一支长长的小号里……这一幕被小女孩索菲看见了,一场关于勇气和友谊的冒险便开始了!
有好心眼的巨人,自然也就会有坏心肠的巨人!“有9个坏心肠巨人:有吃人肉块巨人,嘎吱嘎吱嚼骨头巨人,喝血人……”天呐,光听名字就知道他们是吃人肉的坏巨人。他们依仗自己庞大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就欺负人类,想方设法地要吃掉索菲。读到这里,我既担心又愤怒,我担心索菲的命运,又对巨人们恶魔般的行为感到生气!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人。
面对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书里的好心眼巨人和女孩索菲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他们面对坏心肠巨人们的残暴,不仅毫不畏惧,而且联合了皇家军队结成了同盟军。
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凭借勇气和智慧终于把做坏事的巨人们永远囚禁在了大坑里。读到这里,我激动地从凳子上跳了起来!索菲和好心眼巨人太棒了,他们用乐观、团结、勇敢打败了吃人的坏巨人,取得了胜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索菲和好心眼巨人一样用智慧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保持着一颗善良之心,这样就没有什么能打败我们了!
一个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到这儿就讲完了。那么,你们是喜欢天真可爱的索菲呢?还是善良勇敢的好心眼巨人呢?又或是两者都喜欢呢?
卖帽子心得体会篇4
我看了一本书叫《波丽安娜》,书里讲了一个爱玩快乐游戏的小女孩,我被她的神奇魔力吸引了!
波丽安娜从小失去了爸爸妈妈,被唯一的亲人姨妈收养。姨妈是个爱发脾气、对人冷漠的人,一开始她让小波丽住在一个没有壁画、没有地毯的小阁楼里。波丽没有因此讨厌姨妈,相反的很喜欢姨妈,因为她相信姨妈也是喜欢她的。她把窗外的美丽景色当成壁画,和厨房里的南希、后花园的老汤姆玩着她爸爸教她的快乐游戏。
波丽安娜的快乐游戏是这样玩的。有一次当她知道双腿摔断不能走路了,她是这样想的:幸好我得的不是天花、肝炎或麻疹这样的病,因为这些病要传染,姨妈就不能陪我了,现在我还是可以好好地躺在床上看喜欢的书,腿总有一天会好的。她总是这样从不快乐的事里面去寻找快乐的理由。最后波丽安娜教会了全镇的人玩这个快作文乐游戏,包括她的姨妈。姨妈也终于喜欢上了可爱的小波丽,和她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波丽安娜改变了她的姨妈,改变了全镇的人,也改变了我,我仿佛就是波丽安娜,和身边的人一起玩这个快乐游戏。我把快乐游戏用在学习上,用在生活里。在做作业的时候看见妹妹们在外面玩,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放下手中的作业和她们去玩了,现在我会对自己说:这点作业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会把它又快又正确地做完,这样可以玩得更开心了。当我在看电视的时候,门铃响了,妈妈让我去开门,在以前我会说:怎么又是我开,我不想去。现在我会这样想:等弟弟长大了他肯定会抢着去开门,到时我就再也没有开门的机会了,趁弟弟现在还不会开我要抓住每次开门的机会,要不以后想开都没机会了。
现在,我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再也没有不开心的事了!
卖帽子心得体会篇5
?苏珊的帽子》是一篇批读课文。课文篇幅不长,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温情,是一篇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课文。平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关爱和尊重,才是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抓重点词语,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和谐共处的意识是本文的难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对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处理:
1、课文分板块,力争脉络清晰。
我以苏珊的情绪变化为主线,把课文分成三个板块: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体会苏珊自如轻松的心情、体会海伦老师的智慧与爱心。其中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板块。
2、调整课文内容的顺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我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交换顺序,让学生直接感受苏珊的“担心”、“犹豫”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感知老师独具慧心的做法,领会老师的做法带给苏珊心灵的抚慰,从而理解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3、以朗读教学为主,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通过适时的朗读指导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4、抓重点词句,触摸人物内心世界。
如通过“她显得更瘦小了”、“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体会癌症不仅折磨着苏珊的身体,也撕扯着她的脆弱的心灵;通过“无疑”、“残酷”体会苏珊内心的无奈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通过“迟迟”、“担心”、“犹豫”体会苏珊无法面对残酷现实的心情;通过“自如”、“轻松”、“笑”体会苏珊的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通过“似乎”体会同学们对苏珊的理解、尊重等。
5、“以己推人”,联系学生生活感受苏珊内心世界。
要让学生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就必须引领学生走进苏珊的内心,体会苏珊的感受。因此,我引导女同学假想自己光着头去上学的心情,又让男孩子假想班上某个女孩子突然有一天光着头来上学时他的反应。这样“以己推人”,孩子们一定能够感受到那种“可怕”和“残酷”。
在体会苏珊的“担心”“犹豫”时,同样运用联系学生自身的方法。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围绕“迟迟”这个重点词展开学习,开始预设问题是:为什么苏珊“迟迟”不进教室?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苏珊此时的内心、表情、动作等;再假想如果她进去了,班上同学可能会怎么对她?当同学们各抒己见以后,学生应该能理解苏珊的担心、犹豫了。
6、抓对比,突破难点。
孩子的同情心、善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对人的关心,孩子不容易理解。我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发现课文中有很多能形成对比的内容,如苏珊得癌症以后“不如以前那样活泼了”,说明癌症夺去的不仅仅是苏珊的健康,更严重的是让她的心灵变得脆弱;苏珊不怕疾病、不怕落下功课,却怕光着头去上学的对比表现出她的自卑、忧虑;这些心理问题单靠同情、善良是无法解决的。苏珊刚去学校时的“担心”“犹豫”跟后来的“自如”“轻松”形成对比;苏珊后来“笑”得“甜”、“笑”得“美”、“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跟先前刚去学校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带给苏珊巨大变化的就是文中那位老师,就是老师聪明的做法。这样,通过多处对比,老师的这种爱跟一般意义上的同情的差别,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学生就会明白对别人的爱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够的,它还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正是“平等”的体现、“尊重”的体现,“理解”、“平等”、“尊重”才是爱的精髓。
7、作业设置。
为检验本堂课的情感目标是否实现和进一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设置的拓展题目是:假设苏珊转学来到了我们班上,你会怎么做?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我设置了“自主积累好词佳句”的课后作业;为深化文章主题,我设置了“把这个爱的故事讲给身边人听一听”的特殊作业。